後自認為急需臥床休息,因此產後一直不下床,為寶寶母奶也選擇躺位。其實分娩後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都需要早期下床活動,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造成下肢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長期不下床活動,下肢肌肉還可能產生廢用性萎縮,對今後正常生活造成麻煩。因此,分娩後提倡早期下床活動,一周後即可做產後形體恢復操,積極的鍛煉不僅有助於子宮的復舊,還能促進盆底、會陰肌肉彈性的恢復,對產後性生活的恢復有益。
誤區五產婦產後發脾氣是因為事兒多
分娩後的產婦常常會焦慮、煩躁,甚至對於家人也可能有過份的語言和行為,嚴重者可成為產後抑郁征。這種狀態大約有50%甚至以上的產婦都可出現。為此,丈夫們和家裡的媽媽婆婆可能認為產婦實在嬌氣、事兒多,這麼多人伺候著,還不滿意,因此生氣,不理解,有家庭矛盾從此產生。
其實這種反常行為是由於身體激素變化的結果,並不是嬌氣所造成。因此對產婦應該理解,格外體貼,以維護產婦正常良好的情緒,這也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條件。
誤區六蔬果水氣大,月子期間應忌食
不少老人認為,蔬菜、水果水氣大,產婦不能吃,其實蔬菜水果如果不夠,易導致大便秘結,醫學上稱為產褥期便秘症。蔬菜和水果富含人體“三寶”,即維生素、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增進食欲、促進糖份、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特別是可以預防便秘,幫助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正確的做法:從可進食正常餐開始,每日半個水果,數日後逐漸增加至1-2個水果。蔬菜開始每餐一兩左右,逐漸增加至每餐4兩左右。
誤區七奶不脹不抱仔
在哺乳過程中,有些媽媽認為,“奶不脹不抱仔”,醫生認為這樣做不利於催乳。一般認為產婦催乳有6條金原則:1、營養均衡;2、少食多餐;3、足量飲水;4、心情愉快;5、休息足夠;6、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此外,正確的哺乳姿勢也很重要。
正確的做法:哺乳應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只要寶寶要吃,就應滿足。尤其是產後5-7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具有高度營養和免疫的雙重作用,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孩子日後不容易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還可預防某些過敏性疾病,如濕疹、哮喘等。
一為什麼產後要坐月子?目的是什麼?可以改變體質嗎?
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二坐月子的基本原則為何?
1慎寒溫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濕度變化,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好適當的調整,室內溫度約25~26攝氏度,濕度約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適勞逸
適度的勞動與休息,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產後初始,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臥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的疼痛。
3勤清潔
頭發、身體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4調飲食
前面三項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飲食方面就有個人體質的差異性,應該有所不同;再者,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皮膚癢、胃痛等等疾病發生,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古代由於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設備,因此規定較嚴,而有一個月不能洗頭、洗澡的限制,現代人不必如此辛苦,但是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
三坐月子的料理一定要加酒嗎?
坐月子的料理應該加姜片同煮,同為生姜有溫暖子宮、活絡關節的作用;酒的作用是活血,有助於排惡露,若惡露已經干淨,食物仍然用酒烹調,可能導致子宮不收縮、淋瀝不盡。
四人參大補元氣,為什麼坐月子期間禁止服用?
人參補氣止血,剛生產完的住院期間,正在開始排惡露,若服人參(高麗紅參)會使得血暈變少,惡露就難以排出,導致血塊淤滯子宮,引起腹痛,嚴重的還會有胎盤剝落不完全,引起大出血的案例。因此,必須等到產後第二三星期左右,血塊沒有了,才能服用人參茶。
五季節對產婦進補的影響
春夏秋冬四季由於溫度差異大,因此產婦的飲食必須有所調整,否則會有副作用發生。一般傳統的坐月子飲食,性質溫熱,適用於冬季,春秋時節生姜和酒都可稍稍減少,若是夏天盛熱之際,可不用酒烹調食物,但是姜片仍不可完全不用,每次約用2~3片。
六不同體質的產婦其坐月子原則為何?
依女性體質屬性及其適用食物分析如下:
1寒性體質
特性
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頻尿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適用食物
這種體質的產婦腸胃虛寒、手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應吃較為溫補的食物,如麻油雞、燒酒雞、四物湯、四物雞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以免腹瀉。食用溫補的食物或藥補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而且筋骨較不易扭傷,腰背也較不會酸痛。
忌食
寒涼蔬果,如西瓜、木瓜、葡萄柚、柚子、梨子、楊桃、橘子、蕃茄、香瓜、哈密瓜等。
宜食
荔枝、龍眼、蘋果、草莓、櫻桃、葡萄。
2熱性體質
特性
面紅目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干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痰涕黃稠,尿量少色黃赤味臭,舌苔黃或干,舌質紅赤,易口破,皮膚易長痘瘡或痔瘡等症。
適用食物
不宜多吃麻油雞;煮麻油雞時,姜及麻油用量要減少,酒也少用。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藥雞、黑糯米、魚湯、排骨湯等,蔬菜類可選絲瓜、冬瓜、蓮藕等較為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湯,以降低火氣。腰酸的人用炒杜仲五錢煮豬腰湯即可,才不會上火。
不宜多吃
荔枝、龍眼、蘋果。
少量吃些
柳橙、草莓、櫻桃、葡萄。
3中性體質
特性
不熱不寒,不特別口干,無特殊常發作之疾病。
適用食物
飲食上較容易選擇,可以食補與藥補交叉食用,沒有什麼特別問題。如果補了之後口干、口苦或長痘子,就停一下藥補,吃些上述較降火的蔬菜,也可喝一小杯不冰的純柳丁汁或純葡萄汁。
七產後常見並發症有哪些?
產後貧血、乳汁少、乳腺炎、子宮炎、筋骨疼痛、腰酸、頭痛、腹瀉、便秘等。貧血產婦可多吃高鐵質食物,包括肉類、黑糯米粥、紅豆湯等。若是漲奶,可用1兩麥芽糖、3錢蒲公英、3錢王不留行,共同炖煮食物吃,可促進排乳。便秘則可吃香蕉、芝麻糊(煮開加蜂蜜調味),可促進排便。若因乳腺炎、子宮炎而有發燒現象,或有極度不適症狀時,必須立即就醫治療。
八產後筋骨酸痛的原因為何?
由於產後嬰兒邊吸奶邊睡,喂奶時間長,媽媽維持坐姿太久,且許多嬰兒有日夜顛倒的狀況,晚上哭鬧不休,嚴重的,要父母親一整夜抱著走來走去,因此一個月下來腰背部、手肘及手腕疼痛不堪。要避免這些筋骨酸痛的現象產生,媽媽抱孩子要注意姿勢,腰背要有依靠的地方;多休息,少走動,下床時間勿超過1小時。可炖煮杜仲豬腰湯,惡露干淨後可吃十全大補湯(內含杜仲、續斷),對解除筋骨酸痛都有不錯的效果 一,剖腹產後完全恢復指南發布時間:2007-04-01
當麻藥的效用過後,刀口的疼痛開始慢慢襲來。如何能夠在剖腹產後盡快進入做媽媽的狀態,並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愉悅,以下是來自其他媽媽和醫生的建議。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一起來了解剖腹產手術後會發生什麼?你該怎麼做?
產後6小時以內:
躺著的姿勢:術後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去枕平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後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並在產婦臀下墊好衛生巾,還會定時為產婦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
腹部放置沙袋:有時護士會在產婦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護士們會按規定每隔一段時間為產婦測量血壓,查看面色,測量脈搏和體溫,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小便的顏色、尿量的多少、尿管是不是通暢等等,並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
及時哺乳:寶寶餓了,護士會把他抱給媽媽,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喂給寶寶。這是值得回味的經歷,留給寶寶也留給自己。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使傷口盡快復原。
禁食:在術後6小時內應當禁食。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腹脹感。為了減輕腸內脹氣,暫時不要進食。
產後第一天(6小時以後)
躺著的姿勢:產婦產後平臥6小時以後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最好采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後,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止痛的辦法:麻藥勁過了以後,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盡快進食:剖腹產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卜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但是,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更加嚴重。
盡早活動: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愈合更加迅速,並能增強胃腸蠕動,盡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產後第一個星期
大量飲水:產後的三到五天內,媽媽的身體還是很虛弱。傷口仍然疼痛,年輕的媽媽會有便秘和腫脹的感覺,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飲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引用熱茶和不低於室內溫度的水,這些都能促進腸子的蠕動。
及時排便:剖腹產後,由於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洩,容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結。因此更應該按正常的作息,養成習慣,及時大小便。
請家人都來幫忙:剖腹產的媽媽一般是5-7天出院。在出院之前,年輕的媽媽需要找好能夠幫助她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做飯和帶孩子的幫手。最好是爸爸能夠休假,或者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和外婆能夠提供幫助。因為,剖腹產分娩的媽媽比自然分娩的媽媽需要更多地“做媽媽了的感覺”,因此她們常常抱著孩子不放手,所以其他的工作應該有人為她分擔。
飲食:當產婦排氣後,飲食可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食物宜富有營養且容易消化。可以選擇蛋湯、爛粥、面條等,然後依產婦體質,飲食再逐漸恢復到正常。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急於喝一些油膩的下奶湯,例如雞湯、肉湯等等。
分娩後兩個月內
不要負重:現在寶寶是年輕母親時候中的一切。這個時候,不要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