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患者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慢性膽囊炎患者飲食應注意:
(1)根據症狀和對脂肪的耐受程度,從嚴控制在每日20克,逐漸過渡到中度限制每日40克。一般不應過多攝人脂肪,並主張用植物油烹調。
(2)在滿足患者需要的基礎上,總熱能不能過高。肥胖和超重患者應減體重,使之降到理想體重。熱能按低熱能飲食原則供給。
(3)限制膽固醇的攝入。膽固醇攝入每日應少於300毫克,限制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內髒以及魚子、蛋黃等。可以選用魚肉、瘦肉、蛋清等。
(4)蛋白質應按正常需要量或偏低,以每日供給蛋白質50克~70克為宜,但要選擇含脂肪低的蛋白質食品,如脫脂奶、蛋清、海魚等。
(5)注意維生素攝入,尤應注意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補充,其中維生素k對控制某些類型黃疸引起的出血有效。
(6)忌用刺激性或產氣食品,如蘿卜、洋蔥等,禁煙、酒。
(7)采取少吃多餐,注意多飲水。
慢性膽囊炎患者忌宜飲食
(一)禁忌
1.避免過度勞累;
2.避免情志刺激;
3.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
4.忌食辣椒、咖喱、芥菜等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濃茶;
5.忌用熘、炸、煎等方法烹調食物。高溫油脂中含有丙烯醛裂解產物,可刺激膽道,引起膽道痙攣急性發作。
(二)宜食
1.可食清淡、流質飲食或低脂、低膽固醇、高糖類飲食。限制動物性脂肪,可補充適量植物油(具有利膽作用)。控制動物肝、腎、腦或魚子等食物的攝人。適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的攝入比例。
2.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e等。保證新鮮蔬菜、水果的供給。綠葉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維生素和適量纖維素,更應保證。酸奶、山楂、糙米等食物也對患者有利。
3.食用適量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蠕動,預防膽囊炎發作。
4.大量攝入水分有利於膽汁稀釋,每日可飲入1500~2000毫升。
5.少量多餐,可反復刺激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出,達到引流的目的。
6.合理烹調,宜采用煮、軟燒、鹵、蒸、燴、炖、焖等烹調方法。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的日常飲食應注意什麼 (1)膽囊炎在急性發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及飲酒;進食應限於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隨著病症的消退可逐漸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奶和水果及鮮菜等。 (2)慢性膽囊炎患者,平日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進大量飲料(1500~2000ml),以稀釋膽汁。每2~3小時進食1次,以刺激膽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質,每天50g。勿吃動物腦、腎、蛋黃、油炸食物、辛辣品。 (3)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在飲食規律方面,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宜過飽。在飲食結構上,嚴格控制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髒等,因為膽結石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高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不可飲酒和進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蘿卜、青菜、豆類、豆漿等副食。蘿卜有利膽作用,並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維生素、纖維素;豆類含豐富的植物蛋白。此外,還應補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彌補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 (4)膽囊炎、膽石症患者一般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干果、子仁類食物及蛋黃,動物腦、肝、腎及魚子等食品均宜嚴格控制。平時飲食亦應進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產生氣體。一切酒類、刺激性食物、濃烈的調味品均可促進膽囊收縮,使膽道括約肌不能及時松弛,造成膽汁流出,從而使膽囊炎急性發作,所以均應避免。急性發作時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應予禁食、胃腸減壓及靜脈補液。 膽囊炎好發於中年人 膽囊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外科急腹症,發病率僅次於急性闌尾炎。一般多發生在中年人。從醫學理論上講,膽囊炎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為慢性,開始幾次發病症狀很輕,疼痛不太厲害,常被誤認為胃病而不被引起注意,隨後病變逐漸嚴重,在某些誘因作用下,突然表現為急性發作,上腹部靠右邊劇烈地絞痛,不敢直腰,只好用手保護腹部,不敢碰,甚至疼得在地上打滾和喊叫。 膽囊炎為何多發生在中年人呢?這得從膽囊炎的發病原因說起。膽囊就是普通所說的苦膽,形狀像梨,它是貯存和濃縮膽汁的髒器。人們在吃進食物以後,通過神經反射,使膽囊收縮,把膽汁通過膽道流入十二指腸,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體過於肥胖,或是有代謝紊亂、神經內分泌調節障礙、膽結石等,膽汁就不容易從膽囊流出而滯留在膽囊裡,膽汁裡的水分逐漸被吸收,使膽鹽濃度增高,而膽鹽會刺激膽囊黏膜發炎。開始還是無菌的,隨後細菌乘機侵入,便由無菌性膽囊炎開始轉變為感染性膽囊炎。 有一些40歲以上的中年人,由於工作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動,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經調節和代謝障礙,影響膽囊的正常收縮和舒張,使膽汁的排洩不通暢,特別是逐漸發胖的中年人,由於脂肪代謝紊亂,更容易刺激膽囊強烈收縮。如果同時有感染、消化不良、結石形成就更容易誘發膽囊炎發作了。絕經期前的中年婦女,因為內分泌改變的關系,常常影響膽汁的分泌和調節,所以得膽囊炎的機會要比同年齡的男子更多一些。 防治膽囊炎的辦法主要有: 1.要經常做一些體力活動,使全身代謝活躍起來,特別是腦力勞動和上班老是坐著不動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識地多做體力勞動,防止過度的肥胖,因為肥胖是膽囊炎或膽結石的重要誘因。 2.要講究飲食衛生,切忌暴飲暴食,適當節制脂肪食物。因為吃帶脂肪的食物以後,會反射性地使膽囊收縮,一旦收縮過於強烈便導致膽絞痛的急性發作。 3.秋涼以後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覺時要蓋好被,防止腹部受涼,因為肚子受涼以後會刺激迷走神經,使膽囊強烈收縮。 4.已經證明有膽結石或者腸寄生蟲病的人,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膽囊發炎。5.如果發作比較頻繁,症狀比較重,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用利膽藥等保守療法又不見效,就應該考慮用手術治療。 膽囊炎的保健 一.我國膽囊炎、膽石症的主要病因與腸道寄生蟲病及腸道感染有關。蛔蟲能上竄鑽入膽道,引起膽道發炎。蛔蟲殘體及蛔蟲卵可成為“核心”而形成結石。腸道感染可逆行而導致膽道感染、膽囊發炎。防治這兩類疾病可明顯降低本病的發病率。 二.情志失調,肝膽失於疏洩可導致膽汁排洩受阻而發病。保持情緒樂觀、心胸開朗是預防本病及減少復發的重要一環。 患膽囊炎的病人都會有這樣一個親身體驗,即多吃油膩食物後會感到心窩部位不適或悶脹疼痛,嚴重時會出現右上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向右肩胛處放射,並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常不得不去醫院急診治療。膽囊炎病人吃油膩食物,為什麼會引起急性發作呢?原來,膽囊發炎時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膽汁的排出,而膽汁對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病人吃油膩食物後,刺激膽囊收縮,分泌大量的膽汁。於是,膽囊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因此,為了減輕有病膽囊的負擔,安排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1)少食高脂肪類食物豬肉、牛肉、羊肉、奶油、黃油、油炸食物(特別是荷包蛋)、動物內髒、魚子,以及多油糕點等,均屬高脂肪類食物,膽囊炎病人應盡可能地少食此類食物。刺激膽囊收縮,分泌大量的膽汁。於是,膽囊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因此,為了減輕有病膽囊的負擔,安排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2)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食動物性食物,那麼,人體難免會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而發生營養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更不利於膽囊炎病人的康復。因此,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是完全必要的。瘦肉、雞鴨肉、魚肉、蛋類、豆制品等均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
(3)補充能量生命的延續和新陳代謝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類食用的米飯、面、水果等均含有大量的能量。對於膽囊炎病人來說,以上食物均不受限制,可按需進食,以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4)忌食刺激性食物膽囊炎病人在飲食上不僅要注意食物細軟,易於消化,少食多餐,更要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以減少或避免對膽囊的刺激。總之,患膽囊炎的病人,其飲食安排不僅適用於急性發作時,即使在靜止期或恢復期也應如此,以防復發。 (1)膽囊炎在急性發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及飲酒;進食應限於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隨著病症的消退可逐漸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奶和水果及鮮菜等。
(2)慢性膽囊炎患者,平日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進大量飲料(1500~2000ml),以稀釋膽汁。每2~3小時進食1次,以刺激膽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質,每天50g。勿吃動物腦、腎、蛋黃、油炸食物、辛辣品。
(3)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在飲食規律方面,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宜過飽。在飲食結構上,嚴格控制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髒等,因為膽結石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高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不可飲酒和進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蘿卜、青菜、豆類、豆漿等副食。蘿卜有利膽作用,並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維生素、纖維素;豆類含豐富的植物蛋白。此外,還應補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彌補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
(4)膽囊炎、膽石症患者一般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干果、子仁類食物及蛋黃,動物腦、肝、腎及魚子等食品均宜嚴格控制。平時飲食亦應進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產生氣體。一切酒類、刺激性食物、濃烈的調味品均可促進膽囊收縮,使膽道括約肌不能及時松弛,造成膽汁流出,從而使膽囊炎急性發作,所以均應避免。急性發作時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應予禁食、胃腸減壓及靜脈補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