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有根據嗎?那煲多久最適合? 1.一般家庭煲湯或粥煲多長時間最好? 答:這個需要根據食材和煲湯鍋子來定,如果大骨湯,牛筋湯之類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1-2小時;高壓鍋就快了,最多半個小時 2.如果頭天晚上煲的湯一直在爐上的話,到第二天晚上會壞嗎?還能喝嗎? 答:不會壞,能喝,但是營養物質已經被破壞,不推薦這樣做 3.如果是早上用電飯煲煲好的粥,電飯煲不斷電一直用保溫檔溫著粥,這樣到晚上會壞嗎? 答:不會壞,但是這樣粥的營養成分都破壞了,不推薦這樣做 4.或者說早上煲好粥放著,想吃的時候就溫一下,這樣一天下來會壞嗎? 答:只要是每次都熬開了,盛出來以後立刻封起來再燒開,就不會壞。但是還是存在一個營養成分問題。反復燒是不可取的。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煲湯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同濟大學醫學院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進行了科學研究,他們選擇了3種比較有代表性的煲菜,即蹄膀煲、草雞煲、老鴨煲,通過檢測發現:
蹄膀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1小時後明顯增高,之後逐漸降低; 草雞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30分鐘後逐漸升高,蛋白質加熱90分鐘、脂肪加熱45分鐘可達最大值; 鴨肉的蛋白質在加熱1小時後含量基本不變,脂肪含量在加熱45分鐘時升至最高值;
這3種煲湯中的營養並沒有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雞煲和老鴨煲,煲湯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所以無需長時間煲湯。 專家提醒說,長時間加熱會破壞煲類菜肴中的維生素,加熱60-90分鐘,就可獲得比較理想的營養峰值。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煲湯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對此,同濟大學醫學院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們選擇了蹄膀煲、草雞煲、老鴨煲,通過檢測發現:蹄膀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1小時後明顯增高,之後逐漸降低;草雞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0.5小時後逐漸升高,蛋白質加熱1.5小時,脂肪加熱0.75小時可達到最大值;鴨肉的蛋白質在加熱1小時後含量基本不變,脂肪含量在加熱45分鐘時升至最高值。長時間煲湯並沒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使這三種湯中的營養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雞煲和老鴨煲,煲湯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 專家提醒 長時間加熱會破壞煲類菜肴中的維生素;加熱1~1.5小時,可獲得比較理想的三種煲湯的營養峰值,此時的能耗和營養價值比例較佳。 要使喝湯真正起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湯的制作和飲用時有一定的科學原則要遵循,否則就可能出現偏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