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雞蛋有什麼好處或壞處?每天都吃熟雞蛋有什麼好處或壞處?正文

吃雞蛋有什麼好處或壞處?每天都吃熟雞蛋有什麼好處或壞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中卵磷脂和卵黃素是嬰兒身體發育特別需要的物質。但對孩子來說,並非雞蛋吃得越多越好。

1~2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質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添加1~1.5個雞蛋就足夠了。嬰兒補充鐵質需要吃蛋黃,開始時也只能將少蛋黃研碎,放在奶糕中食用,以後逐漸加至0.5~1個。如果食入太多,孩子的胃腸負擔不了,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

另外,雞蛋還具有發酵特性,兒童的皮膚如有生瘡化膿,吃了雞蛋會使病情加劇。

還有的家長喜歡用開水沖雞蛋加糖給孩子吃,由於雞蛋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燙死,因而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如果雞蛋中有“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兒童會因此而患傷寒或腸炎;如雞蛋中不含活菌而只有大量毒素存在,則表現為急性食物中毒,潛伏期只有幾小時,起病急,病程持續1~2天,症狀為嘔吐、腹瀉,年長訴腹痛嚴重,伴有高熱,疲乏等。此外,民間有“生雞蛋治療小兒便秘”的說法,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治不了便秘,還會發生“弓形蟲”感染。這種病發病較急,全身各器官幾乎均會受到侵犯,常常引起肺炎、心肌炎、斑丘疹、肌肉和關節疼痛、腦炎、腦膜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小兒體內各種髒器都很嬌嫩、脆弱,尤其是消化官,其粘膜尚處於發育過程中,經不起強烈的刺激。對小兒而言,雞蛋是一種難以消化的食物,不要認為吃得越多越好。給孩子吃雞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為好,不宜用開水沖雞蛋,更不能給孩子吃生雞蛋。
日本的營養學研究人員經過14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每天吃一個以上雞蛋的女性
可能會比每周吃1~2個雞蛋的女性短命,雖然這一結論對那些已經習慣了每天吃一
個雞蛋的女人來說是一個十分糟糕的消息。

日本東京女子大學的中村康幸博士帶領的小組從1990年開始開展了這項研究,
他們搜集到了9300個日本人的健康調查報告,這些報告中記載了他們每日所吃的食
物,以及血壓、心髒、血粘度等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一個雞蛋的女性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很少吃雞蛋的女性
足足高3倍,她們因中風、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幾率比每周吃
1~2個雞蛋的人高出22%,而每天吃兩個以上雞蛋的女性死亡幾率則更高。

但是,美國醫學界對中村康幸這一研究成果表示質疑,認為一個蛋黃中所含的
膽固醇只能滿足普通成年人每天三分之二的營養需要,所以每天吃一個雞蛋對健康
根本沒有危害。但中村康幸堅持認為,雞蛋食用量對亞洲女性、特別是日本女性的
健康的確有重大影響。盡管目前對此研究尚無定論,但是,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
肯定也不是件好事。
=============================
雞蛋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之一,但吃雞蛋也有很多學問:
紅蛋與白蛋:由於紅殼蛋色澤紅潤,因此有人認為紅殼蛋比白殼蛋營養價值高,這是、錯誤的。蛋殼的顏色是蛋殼在生殖腔中形成時色素沉積在蛋殼中形成的,顏色因產蛋雞的種類而異。科學家的實驗還證明,把產紅殼蛋和產白殼蛋的兩種雞在同等條件下喂養,產下的雞蛋營養成分是一致的。
生吃與熟吃:有人認為吃生雞蛋營養價值更高,其實不然。生雞蛋中含有一種物質,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而且生雞蛋內可能寄生危害人體的病菌,如果生吃會導致疾病。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吃未煮熟的雞蛋或在飲料中加生雞蛋,能導致食物中毒。應該避免食用未煮的雞蛋做成的食品,包括蛋黃醬等。為了確保安全,煎雞蛋不應單煎一面,而應翻過來再煎另一面,以確保殺死所有的細菌。
雞蛋與豆漿:為增加營養,有人用豆漿沖雞蛋食用,這是不科學的。因為豆漿中含有胰蛋白結合,便形成一種難於被人吸收的蛋白質物質,它會大大降低雞蛋和豆漿的營養。
雞蛋與膽固醇:因為雞蛋中含膽固醇比較多,使一些人不敢問津。其實各種血管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人體功能障礙所致。人體內70%的膽固醇是體內合成的,即使所吃的食品中完全不含膽固醇,肝髒也會自行合成。雞蛋的營養比較全,中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對健康有益無害。
雞蛋與味精:雞蛋本身含有較多的谷氨酸和氯化鈉,會生成谷氨酸鈉,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因此雞蛋有自然的鮮味。如果炒雞蛋時再加入味精,反而使味道不佳。
 
有壞處.吃多了可增加腎髒負擔,甚至引起脫發,還能導致動脈硬化.
 
雞蛋對人體的益處
健腦益智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緩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記憶力。卵磷脂被醫學專家視為老年性癡呆的克星。
保護肝髒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髒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動脈硬化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人員根據蛋黃中卵磷脂的乳化作用,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預防癌症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鋅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雞蛋中還含有抗癌物質光黃素和光色素,一個雞蛋約含光黃素10微克,光黃素和光色素能抑制誘發喉癌和淋巴癌的eb病毒增殖。
延緩衰老雞蛋中幾乎含有人體所有需要的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為“理想的營養庫”。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堅持適量吃雞蛋,是不少長壽者延年的經驗之一。
雞蛋的正確吃法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可見,煮雞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和老人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消化吸收。雞蛋中維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雞蛋時最好輔以適量的蔬菜。




每天吃幾個雞蛋合適?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膳食平衡、滿足機體需要,又不會營養過剩,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中青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者,每天可吃2個雞蛋;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較多者,每天可吃2~3個雞蛋;少年兒童由於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應吃2~3個雞蛋。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進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吃雞蛋血脂就升高?

以往人們認為雞蛋營養雖好,但蛋黃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常吃雞蛋會引起血脂增高,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故提倡老年人要少吃或不吃雞蛋。但近年來研究表明,吃雞蛋不僅不會引起血脂升高,而且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腦卒中等疾病。

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確實很高,一個重約50克的雞蛋,蛋黃為15克,其中所含的膽固醇約為280毫克。但如每天吃1-2個雞蛋,腸道吸收的膽固醇是很有限的,因為谷類、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也有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肝髒也合成膽固醇,當從腸道吸收的膽固醇增加時,肝髒中膽固醇的合成量就會下降,從而維持血中的膽固醇的相對平衡。

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是一種強乳化劑,當它被吸收入血液後,能使膽固醇的顆粒變小,並保持懸浮狀態。這樣既利於膽固醇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又能避免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故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因此營養學家建議,老年人每天可以吃1個雞蛋。




雞蛋的正確吃法


因為雞蛋黃中含有膽固醇,長期以來,許多人就把雞蛋等同於膽固醇,認為吃雞蛋可使血脂增高,故動脈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食用。甚至有的人在吃雞蛋時,要把蛋黃去掉。在此,我們要為雞蛋平反——
筆者每天都吃雞蛋,前段時間去台灣講學時,作了一個pet檢查,結果顯示,冠狀動脈鈣化評為0分,是最理想的狀態。可見雞蛋黃不等於膽固醇,吃雞蛋黃不會使血脂增高而導致動脈硬化。
近年來,各國醫學專家都做過這種實驗:給60~80歲的老人(其中包括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者)每天吃兩個雞蛋,3個月後檢查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均未見增高。這說明,適量吃雞蛋不會增加膽固醇。化驗分析表明,雞蛋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可形成一種脂蛋白,按顆粒大小,可分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前兩種可沉積於血管壁上,後一種卻有清除血管壁上膽固醇的作用。所以,雞蛋中的膽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黃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乳化成為懸浮於血液中的細微粒子,而不沉積於血管壁上,並能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其實,各種血管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人體功能障礙所致,造成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每天吃1個雞蛋黃,而是由於體內膽固醇代謝失調,即膽固醇合成的數量多於分解的數量。人體內的膽固醇不光靠飲食攝入,還有體內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膽固醇,肝髒也會自行合成。
雞蛋黃中不只是膽固醇。一個雞蛋可孵出一只活生生的小雞,可見其營養既豐富又全面。一個雞蛋重約50多克,含蛋白質7克、脂肪6克,產生熱能82千卡。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人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都很高,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還含有其他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兒、老人、產婦以及肝炎、結核、貧血患者、手術後恢復期病人的良好補品。其所含脂肪,呈乳化狀態存在於蛋黃中,極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卵磷脂、卵黃素等,對人體神經系統及生長發育有很大補益;其所含的蛋白質質量高超,其中卵白蛋白及卵黃磷蛋白都是蛋白質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必需品。雞蛋中的鐵、鈣,還是造血、長骨的必需品。



吃雞蛋五忌:(1)末煮熟的,(2)煮老的,(3)勿與糖同煮吃,(4)炒雞蛋勿放味精,(5)煮熟的雞蛋用冷水浸泡後存放。




炒雞蛋放醋可軟化血管

炒雞蛋是家家戶戶常做的菜肴。長期做飯的生涯使我摸索到:在打調雞蛋時稍加些醋,不光雞蛋味道變得鮮美了,而且從醫學角度講還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脂,並起到一定的降血壓作用。中老年朋友們不妨一試。



醋炒雞蛋治久咳:鮮鴨蛋1個打入鍋內攪勻,用勺子翻炒至半熟,注意勿糊,加入米醋25克繼續炒熟,趁熱吃,早晚各一次。




[美食]北京居民炒菜用油太多

健康時報特約專家趙霖發布時間:2006-02-0815:34來源:《健康時報》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課題組前不久進行了一次居民全膳食調查,通過調查數據看,北京老百姓在日常炒菜中,超量用油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許多家庭烹饪強調口味,用油過多。相當多居民家庭直接用裝油的大塑料桶往鍋裡倒油,往往一倒就過量,三口之家一個月吃一桶油(5升)的家庭不在少
數,每人平均每天要攝入30~50克油。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標准,每人每天油脂的攝入量不應該超過25克。

2.許多北京居民存在飲食營養誤區,認為吃葷油不好,多吃素油沒事。其實植物油攝入量過多後,仍然會引起血脂、血壓的升高。

3.目前大家普遍比較重視飲食營養,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肉。但是大部分家庭烹饪以炒菜為主,這樣就比白灼、炖菜費油。如西紅柿炒雞蛋一般用油50~60克,素炒菜花、炒洋蔥、炒青椒也要用油約40~50克,有的高達60~70克,而素炒茄子一般要用掉100多克油。

除了用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七喜跟雪碧有什麼區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