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是閩菜之首,非常有名。相傳源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制作而成。 主料有:雞肉、鴨肉、鮑魚、鴨掌、魚翅、海參、干貝、魚肚、水魚肉、蝦肉、枸杞、桂圓、香菇、筍尖、竹蛏等等。 輔料有:蚝油、鹽、冰塘、加飯酒、姜、蔥、老抽、生油、上湯等。 三十多種原料分別加工調制後,分層裝進紹興酒壇中。 壇中有紹興名酒與料調合,先以荷葉封口(儲香保味),而後加蓋。 用質純無煙的炭火(旺火)燒沸後再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 自制“佛跳牆” 配料: 水發魚翅500克、淨鴨肫6個、水發刺參250克,鴿蛋12個、淨肥母雞1只、 水發花冬菇200克、水發豬蹄筋250克、豬肥膘肉95克、大個豬肚1個、 姜片75克、羊肘500克、蔥段95克、淨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 炊發干貝125克、紹酒2500克、味精10克、水發魚唇250克、冰糖75克鲂肚125克、上等醬油75克、金錢鮑1000克、豬骨湯1000克、豬蹄尖1000克、熟豬油1000克、淨鴨1只。
制作步驟: 1.將水發魚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姜片15克、紹酒100克煮10分鐘,支其腥味取出,揀去蔥、姜,汁不用,將箅拿出放進碗裡,魚翅上擺放豬肥膘肉,加紹酒5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2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滗去蒸汁。 2.魚唇切成長2厘米、寬4.5厘米的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紹酒100克、姜片15克煮10分鐘去腥撈出,揀去蔥、姜。 3.金錢鮑放進籠屜,用旺火蒸取爛取出,洗淨後每個片成兩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入小盆,加骨湯250克、紹酒15克,放進籠屜旺火蒸30分鐘取出,滗去蒸汁。鴿蛋煮熟,去殼。 4.雞、鴨分別剁去頭、頸、腳。豬蹄尖剔殼,拔淨毛,洗淨。羊肘刮洗干淨。以上四料各切12塊,與淨鴨肫一並下沸水鍋氽一下,去掉血水撈起。豬肚裡外翻洗干淨,用沸水氽兩次,去掉濁味後,切成12塊,下鍋中,加同有湯250克燒沸,加紹酒85克氽一下撈起,湯汗不用。 5.將水發刺參洗淨,每只切為兩片。水發豬蹄筋洗淨,切成2寸長的段。淨火腿腱肉加清水15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30分鐘取出,滗去蒸汁,切成厚約1厘米的片。冬筍放沸水鍋中氽熟撈出,每條直切成四塊,用力輕輕拍扁。鍋置旺火上,熟豬油放鍋中燒至七成熱時,將鴿蛋、冬筍塊下鍋炸約2分鐘撈起。隨後,將魚高魚肚下鍋,炸至手可折斷時,倒進漏勺瀝去油,然後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長4.5厘米、寬2.5厘米的塊。 6.鍋中留余油50克,用旺火燒至七成熱時,將蔥段35克、姜片45克下鍋炒出香味後,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炒幾下,加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紹酒2150克、骨湯500克、桂皮,加蓋煮20分鐘後,揀去蔥、姜、桂皮,起鍋撈出各料盛於盆,湯汁待用。 7.取一個紹興酒壇洗淨,加入清水500克,放在微火上燒熱,倒淨壇中水,壇底放一個小竹箅,先將煮過的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及花冬菇、冬筍塊放入,再把魚翅、火腿片、干貝、鮑魚片用紗布包成長方形,擺在雞、鴨等料上,然後倒入煮雞、鴨等料的湯汁,用荷葉在壇口上封蓋著,並倒扣壓上一只小碗。裝好後,將酒壇置於木炭爐上,用小火煨2小時後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高肚放入壇內,即刻封好壇口,再煨一小時取出,上菜時,將壇口菜胡倒在大盆內,紗布包打開,鴿蛋放在最上面。同時,跟上蓑衣蘿卜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銀絲卷、芝麻燒餅佐食。
注意事項: 1.泡發干貝:將干貝洗淨,裝入碗內,加少許高湯和蔥、姜,放入籠屜蒸爛即可。 2.花冬菇:即可末春初所產的香菇,面有菊花紋。 3.最後各種原料放入壇內,一定要上小火煨制,不可急燥,否則達不到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