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於河水深處石塊下冬眠。動物分類學初步將我國林蛙種下分為中國林蛙、黑龍江林蛙、桓仁林蛙、阿爾泰林蛙等八種林蛙。黑龍江林蛙為黑龍江特產之一,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藥用作用。目前林蛙一般都采用人工養殖的方法。黑龍江林蛙肉白、鮮、香、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高蛋白、低膽固醇的食品,林蛙油具有抗疲勞、增強機體免疫力、降血脂、抗癌輔助、美容養顏抗衰老等功效。黑龍江林蛙油有生服和熟服兩種食用方法。
松子——黑龍江伊春特產 松子,又名松籽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主要產自黑龍江省伊春市。其種仁稱為松子仁,為堅果中的一種。松子為東北土特產、黑龍江特產的重要代表,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礦物質鈣、磷、鐵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常食松子,可以強身健體,特別對老年體弱、腰痛、便秘、眩暈、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均有補腎益氣、養血潤腸、滋補健身的作用。采用黑龍江特產—松子做成的松子玉米(也有稱松仁玉米)具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等特色。
酸菜——東北土特產 酸菜是具有東北鄉土特色的腌漬菜,雪村的一句“翠花上酸菜”把這一東北特色食品推向了全國。酸菜是純正的東北土特產品,到冬季的時候可以隨處可見鹽制酸菜的大缸。酸菜的做法簡單,由白菜腌漬泡制而成,不僅保存了白菜所含的蛋白質、醣類、無機鹽等營養成分,還增加了乳酸等酸性成分,不僅清香脆嫩爽口,還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欲。用東北土特產酸菜為原料做成的酸菜粉被廣大人們所喜歡。
山野菜——東北土特產 東北的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具有濃郁特有鮮味,營養豐富。山野菜生長在山野林中,故沒有化肥的污染,為純綠色食品。因其是天然、無害、營養等特點深受各界人民的喜愛。在全國流行的東北山野菜主要有:刺老芽(刺嫩芽,刺龍芽),猴腿(猴腿菜),黃瓜香,蕨菜,婆婆丁(蒲公英)等。
哈爾濱紅腸——哈爾濱特產 哈爾濱素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等美稱,哈爾濱紅腸為哈爾濱特產代表。哈爾濱紅腸做法精良,產品光澤起皺,熏煙芳香,味美質干,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是酒宴、冷飲的上等佳肴,已成為各階層消費者不可缺少的饋贈禮品和消費食品。哈爾濱紅腸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成為黑龍江特產、哈爾濱特產的標志。哈爾濱紅腸主要可分為哈爾濱秋林紅腸(裡道斯紅腸)、哈爾濱大眾肉聯紅腸、哈爾濱商委紅腸,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杏仁---承德特產 杏核去殼的種仁即為杏仁,分苦甜兩種。承德盛產杏仁,分為兩種,即野生杏仁和家種杏仁。大扁是杏仁的一種,因其品種獨特,仁果飽滿,又大又扁而得名。野生杏仁就是常說的大扁,長在承德的周圍山上,成熟後由山民采集,市場上的杏仁露都就是用大扁兒作原料的,而用家種杏仁不能釀造。 杏仁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其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僅次於芒果,人們將大扁稱為抗癌之果。大扁含有豐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大扁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大扁具有生津止渴、潤肺定喘的功效,常用於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與治療。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膽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大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營養密度食品,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並保持心髒健康的目的。研究者認為,杏仁中所富含的多種營養素,比如維生素e,單不飽和脂肪和膳食纖維共同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心髒病的發病危險。樣本中85位中老年志願者(平均年齡56歲)的總膽固醇水平降低了7.6%,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下降了9%。也未造成體重的增加。
蕨菜--承德特產 蕨菜又稱吉祥菜,承德的蕨菜在清朝被視為貢品。蕨菜也稱長壽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它是野生植物,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稱,產自深山。蕨菜營養豐富,每克含胡羅卜素1.6毫克、維生素c35毫克及多種礦物質。野生蕨菜可鮮食或曬干菜(制作時用沸水燙後曬干即成),干菜吃時用溫水泡發,再烹制各種美味菜肴。這一帶的群眾非常喜食以蕨菜烹制的菜肴,如商芝肉、炒肉蕨菜、木樨蕨菜、海米蕨菜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珍馔。承德壩上地區也是我國蕨菜的產地之一,不僅國內暢銷,還深受國外賓客的贊譽。
苦荞茶---西昌特產
苦荞茶,采用生長於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寒無污染山區優質苦荞為原料經特殊科學工藝精心加工而成的時尚、保健型飲料食品。其具有口感清香醇和,味略苦,茶色黃綠,荞香濃厚、耐沖泡,營養豐富,濃度高的特點。 大涼山苦荞麥生長於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寒無污染山區。自然環境可達到綠色食品生長環境標准,富含黃銅類物質蘆丁、粗脂肪、粗蛋白及人體必須的鈣、磷、鐵、鋅、鎂微量元素,特別是生物類黃酮蘆丁含量占總黃酮的70~90%,蘆丁又名芸香甙、維生素p,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同時苦荞麥又名淨腸草,富含其它谷物不含有的可溶性纖維素能有效的改善和促進人體消化功能增進人體毒素的排洩,有效改善人體微循環,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糖尿病、高血壓的輔助治療。紅荞地苦荞茶在保留原有營養物質的基礎上。改變了苦荞的分子結構,使其成為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水溶性短鏈結構。更有營養價值,風味更獨特。食用更方便,時尚又健康。 苦荞茶生產過程中從原料開始嚴格把關,使用優質的苦荞為原料,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衛生標准。采用全不銹鋼機械生產,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污染(包括:成形、熟化、包裝過程)並在封閉無菌的條件下生產,其產品更安全,衛生。長期食用紅荞地苦荞茶,有助於三高病人的康復,有助於體內毒素的排除達到增強免疫力,增強體質及養顏之功效。
桂林知名特產
馬蹄(荸荠) 主要產於桂林市臨桂、陽朔、靈川、興安等縣,市區衛家渡、王家村、東山和窯頭出產的最著名。全年產量2000噸~3000噸。其種植婪至少在170年以上。桂林馬蹄顆粒大、皮薄、肉厚、色鮮、味甜、清脆、渣少,較大的每個重35克左右。桂林馬蹄早已馳名中外,是桂林傳統出口產品,遠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通常當水果生食或煮食,也可制成馬蹄粉、糖水馬蹄、馬蹄糖、馬蹄酒、馬蹄粉絲、馬蹄饴糖等。桂林出產的馬蹄糖清香、松脆、透明、味甜,並有生馬蹄原味馬蹄粉潔白細滑,與貴縣藕粉,龍州槟榔粉和平樂百合粉合稱為廣西四大甜品特產,具有消食、清熱、健胃、化痰、解渴、消黃疸之效。此外,各茶樓酒店出售的馬蹄糕也普遍受到歡迎。 金桔 果呈倒卵形,外皮金黃色,果肉淡黃色。可鮮食,又可制成蜜桔、罐頭、桔餅和提取果汁。桂林陽朔、荔浦、恭城縣有出產;陽朔白沙鄉所產金桔色美、個大、肉厚、質脆、氣香、酸甜可口,含糖類(18~20%),維生素c1、b2、b1、p及鈣、鐵、磷等營養物質,深受消費者歡迎。有的地方將金桔矮化作盆景樹,金黃色的瑞果掛滿枝頭,象征碩果累累的豐年景象。 五通甘蔗 廣西著名果用甘蔗之一,因主產臨桂縣五通鄉而名。高150厘米~180厘米,粗2.5厘米~3.5厘米。1月~12月采收。稈皮薄而青,肉色白,質松脆,多汁,味清甜。蔗汁含糖量約5%~8%,是桂林秋冬主要“水果”之一。因有解酒和解油膩作用,過春節時家家必備。 羅漢果 因其塊根形象似佛肚而名。瓜果橢圓形或球形,表面生有淡黃色柔毛。主產桂林市和桂林地區,以永和臨桂縣所產最為著名,約有百余年栽培歷史。羅漢果是桂林的特產經濟植物,為傳統中藥和出口商品之一,營養價值高,有清熱解暑、化痰止咳、涼血舒骨、清肺潤腸和生津止渴等功效;可治急慢性氣管炎、咽喉炎、哮喘、百日咳、胃熱、便秘、急性扁桃體炎等症,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用其果泡制的涼茶,久負盛名。還可作為調味品用於炖品、清湯及制糕點、糖果、餅干。目前,除干果出口外,制品尚有沖劑、糖漿、果精、止咳露和濃縮果露等。 荔浦芋 荔浦芋因原出於荔浦縣而名。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類似槟榔花紋,載培學稱之為槟榔芋各地均有栽種。母芋橢圓形,子芋5個~8個。以產母芋為主,一般單個重1000~1500克,大的可達2500克。芋肉白色、質松軟者品質上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澱粉)、較高的鈣和一定的維生素。荔浦芋的香糯、松粉、略甜口感,可與肉類煮或焖,也可切片入火鍋燙食,以及做芋末丸子等。最在特色的吃法是荔浦芋扣肉、芋、肉同時入口,色、香、味、型俱佳。 陽朔牛心柿 又名柿花。花於4月中旬開放。果實心狀球形,橙黃色,10月上旬至11月成熟時變為紅色,通常無子有少數種子。產於桂林陽朔、臨桂、荔浦、平樂、恭城等縣,蒼梧、容縣、平南、玉林等地亦有。陽朔為主產地,陽朔與恭城兩崐縣鮮柿年產量達4000多噸。主要優點是:果型中等,單果重170克~196克;外形美觀,光滑、多粉;果肉橙紅,質脆味甜,肉厚汁多,含糖量達18%。適於生食,也適於制柿餅,出餅率20%~30%;產量較高,單株產果150千克~250千克,豐產株達1200千克。柿餅有潤肺止咳、生津、潤腸之效,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銀杏 俗稱白果,又叫公孫樹、鴨掌樹。在植物界現僅一科一屬一種,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子遺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稱。4月中旬開花,8月~9月果熟。果(種實)為圓形或長圓形、卵形、橢圓形,外種皮肉質,中種皮骨質,內種皮膜質。種核(白果)橢圓,卵形或長橢圓形,每千克種核數300粒~600粒。用其制作飲料和食品,有斂肺氣、平皺、益氣、平喘縮便、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使肌膚爽潤,面部平皺,兩頰紅潤。桂林是全國銀杏著名產區之一,年產量為1500噸~2000噸,居全國第二位。桂林市、地各縣均有分布,以靈川、興安、全州3縣為主產區。靈川縣海洋鄉有銀杏2萬多株,年產400噸,居全國鄉級之冠,素稱“銀杏之鄉”。 桂林三花酒 米香型小曲白酒。釀造歷史可追溯到南宋。原由“師司公廚”釀成,後傳入民間,清未出現專業釀酒作坊,至民國年間,作坊遍及桂林。1949年後,國家匯集民間酒坊各路優秀釀酒師,於1952年建立桂林釀酒廠(後改名桂林飲料廠,1987年改為桂林釀酒總廠),沿用傳統工藝,繼續釀造“三花酒”。因蒸熬三次,搖動可泛起無數泡花,質佳者,酒花細,起數層,俗稱“三熬堆花酒”,簡稱“三花酒”。無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甜,飲後留香。適量飲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品種有57°、38°、30°等系列。1963年~1989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優質酒,獲銀質獎章。1964年被評為廣西名酒,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澳門、日本、東南亞等國和地區。 花橋牌桂林辣椒醬 桂林醬料廠生產,有300余年的生產歷史,與豆腐乳、三花酒同被稱為“桂林三寶”。主要原料為鮮辣椒、豆豉和大蒜等。選料十分講究,生產工藝獨特。所用豆鼓由工廠特制,紅辣椒由專用基地提供。將鮮椒摘把、清洗、絞碎後,嚴格按配方與其它原料攪拌、封缸,經過一定時間存放後分裝銷售。具有色澤紅褐、粗細均勻、鮮辣醇香、鹹淡適口的特點。能健脾開胃助消化,為宴席或家庭調味佳品。自1979年獲桂林市工業產品優質獎以來,連年獲廣西和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獎。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深得國內外消費者鐘愛。 腐乳 桂林腐乳廠等6家企業生產,年產1億塊左右。桂林“三寶”之一。桂林腐乳有一套特殊制作方法:選優質黃豆做成質地較硬的豆腐,搾去水分制作寸許見方坯塊,然後放入霉櫃霉化。待坯塊6面全部生長黃白色菌絲(霉毛),即拌和三花酒、鹽及其它香料,置於壇或罐中腌制,1至2天後灌上等米酒使坯塊全部泡浸,密封存於陰涼干爽處4至6個月即成。成品腐乳為寸余見方,厚約6分的小塊,表面呈膠狀透明,色澤黃爽,奇香襲人。吃法多種多樣,桂林人吃稀飯、饅頭,直接用它佐餐。更多的則是做調味品,如涼拌豆腐、粉絲、椿芽、清蒸鴨、紅燒地羊(狗肉)、荔浦芋扣肉等,配上桂林腐乳,是桂林的風味名菜。由於獨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