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荞麥有害嗎正文

吃荞麥有害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吃荞麥有害嗎
 
荞麥
buckwheat
荞麥又稱為三角麥、烏麥、花荞.是蓼科荞麥屬作物,學名fagopyrummill,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綱,蓼科栽培植物。彝族稱為“額”,古代亦寫成莜麥或烏麥。四川省習慣叫荞子。又叫“胡荞麥”。
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抗逆性強,極耐寒瘠,當年可多次播種多次收獲。莖直立,下部不分蘖,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有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心髒形如三角狀,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截平,早落。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春夏間開小花,花白色;花梗細長。果實為干果,卵形、黃褐色,光滑。有多個栽培品種,尤以苦荞為最具營養保健價值。莖紫紅色,葉子三角形,開白色小花,子實黑色,磨成面粉供食用.
兩種草本植物普通荞麥(fagopyrumesculentum〔或f.sagittatum〕,甜荞麥)及其親緣種苦荞麥(f.tataricum,鞑靼荞麥)的通稱,尤指前者。其種子亦稱荞麥。原產於亞洲,種子三角形。種皮堅韌,深褐或灰色。花白色,由蜂等昆蟲傳粉。雖然其種子用作谷物,但荞麥並非谷類禾草。荞麥在肥沃土壤上較其他糧食作物產量低,但特別適應於干旱丘陵和涼爽的氣候。荞麥成熟快,故可作晚季作物種植,並能作為窒息作物使雜草死亡而為其他作物的栽培改善條件。亦可用作綠肥犁入田中以改良土壤,又可作蜜源作物。荞麥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法國、加拿大和美國也是重要生產國。荞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質含量約11%,脂肪2%,並含少量維生素b1和b2。除人類食用外,也常用作家禽和其他牲畜的飼料,英國人認為荞麥特別適於用作雞的飼料。在東歐,人們將荞麥去殼,如稻米一般煮食,稱為荞麥飯,在法國則稱為sayraisin。荞麥粉不宜於做面包,但在美國及加拿大,荞麥粉單獨或與小麥粉混合用制烤餅,稱荞麥餅。
分布於歐、亞二洲;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有時為野生,生於荒地或路旁,種子含豐富的澱粉,供食用,又供藥用,也是蜜源植物。
[編輯本段]【栽培史】
荞麥起源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荞麥有4個種,甜荞f.esculentummoench、苦荞f.tataricum(l.)gaertn、翅荞f.emarginatummtissner和米荞fagopyrumspp。甜荞和苦荞是兩種主要的栽培種。已收集到地方品種3000余個,其中甜荞、苦荞各占一半。
荞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已知最早的荞麥實物出土於陝西鹹陽楊家灣四號漢墓中,距今己有2000多年。另外陝西鹹陽馬泉和甘肅武威磨嘴子也分別出土過前漢和後漢時的實物。
但是唐以前,荞麥的種植似乎並不普遍,《齊民要術·雜說》中雖然關於荞麥的記載,但現在一般認為,“雜說”並非賈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有說《齊民要術·大小麥第十》附出的“瞿麥”即荞麥,但僅是一家之說。農書中關於荞麥最為確切的記載則首見於《四時纂要》和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同時,荞麥在有關的詩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認為荞麥是在唐代開始普及的。
唐代隨著荞麥種植的普及,荞麥栽培技術也得到了總結。《雜說》的篇幅不長,可唯獨對於荞麥的記載卻很詳細。《雜說》首次記述了荞麥的耕作栽培技術,並特別強調適期收獲。“凡荞麥。五月耕。經三十五日。草爛得轉並種,耕三遍。立秋前後皆十日內種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兩重子黑,上頭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滿似如濃,即須收刈之。但對梢相答鋪之。其白者日漸盡變為黑,如此乃為得所。若待上頭總黑,半已(以)下黑子盡落矣。”這表明當時人們對於荞麥的成熟特性及其後熟作用,已有所認識。《四時纂要·六月》有“種荞麥”一條說:“立秋在六月,即秋前十日種,立秋在七月,即秋後十日種。定秋之遲疾,宜細詳之。”宋代有關荞麥栽培技術的記載不多,但宋人對於荞麥的生理生態方面,卻有不少的認識,北宋陳師道在《後山叢談》中提到了荞麥與氣候和物候的關系,“中秋陰暗,天下如一。荞麥得月而秀。中秋無月,則荞麥不實”。朱弁在《曲洧舊聞》中對於形態和生態有詳細描述,其曰:“荞麥,葉黃、花白、莖赤、子黑、根黃,亦具五方之色。然方結實時最畏霜。此時得雨,則於結實尤宜,且不成霜,農家呼為‘解霜雨’”。元代對於荞麥栽培技術又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在播種量和播種方法方面提出“宜稠密撒種,則結實多,稀則結實少”。二是針對荞麥的易落粒的特性,在收獲方法做了改進,采用了推鐮收割,王祯《農書》說:“恐其子粒焦落,乃用推鐮獲之。”《農器圖譜》中還詳細地介紹了推鐮的構造和功用,可以看出推鐮是最早的一種收割機,而荞麥則是最早使用機械收割的作物。
荞麥的栽培比較簡單。因為它的全生育期極短。可以在主作收獲後,補種一熟荞麥,既增加復種指數,又便於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這種情況在明清時期比較普遍。《天工開物》說“凡荞麥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後種”。《農圃便覽》也說收稷後“將地種養麥”。《馬首農言》亦說“荞麥多在本年麥田種之”。明代《養余月令》、清代《救荒簡易書》等都指出荞麥可與苜蓿混種,至“刈荞時,苜蓿生根,明年自生。”《農桑經》主張“田多者,年年與菜子夾種”。
荞麥作為一種傳統作物在全世界廣泛種植,但在糧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世界性荞麥多指甜荞,苦荞在國外視為野生植物,也有作飼料用的,只有我國有栽培和食用習慣。全球荞麥種植面積700~800萬公頃,總產量500~600萬噸,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中國、波蘭、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前蘇聯為世界荞麥生產大國,種植面積約300~400萬公頃,占全球總播種面積的近一半,平均每公頃產量約615kg,總產量約200余萬噸。中國的荞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種植面積曾達到220萬公頃,總產量為90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405kg,但由於受荞麥自身生物學特性和農民長期栽培習俗的影響,中國荞麥過去主要作為救災補種、高寒作物對待,耕作粗放,產量低,產銷脫節,商品率很低,加之農業生產的發展和高產作物的推廣,因而播種面積逐年減少。近年來農業、醫學及食品營養學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荞麥特別是苦荞麥,其營養價值居所有糧食作物之首,不僅營養成分豐富、營養價值高,而且含有其它糧食作物所缺乏和不具有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對現代“文明病”及幾乎所有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功能,因而受到各國的重視。荞麥生產和保健食品開發呈現新的發展勢頭,荞麥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也正在提高。據1986年不完全統計,全國20個省區荞麥種植面積為72.2萬公頃,總產51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705公斤。其中苦荞約17.6萬公頃,總產22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1249.5公斤;甜荞54.6萬公頃,總產29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531公斤。
涼山州為四川省荞麥的集中產區之一,作為涼山州高二半山以上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達6萬公頃,其中苦荞4.8萬公頃,總產11萬噸,產量約占全國的1/2。全州有適於荞麥種植的耕地7萬公頃。具有開發荞麥制品的巨大潛力,作為原料基地,每年可向加工企業提供上千萬公斤的商品荞麥。
[編輯本段]【生產意義】
1.農業地位
荞麥生育期短,從種到收一般只有七十到九十天,早熟品種五十多天即可收獲。荞麥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長發育快,在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①在無霜期短、降水少而集中、水熱資源不能滿足大糧作物種植的廣大旱作農業區和高寒山區是荞麥的生產區;②在無霜期較長、人均土地較少而耕作較為粗放的農業區,荞麥作為復播填閒作物;③在遭受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秧苗枯死或主栽作物失收後,荞麥是重要的備荒救災作物;④荞麥壓青是改良輕沙土的措施之一,壓青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⑤荞麥還可將土壤中不易溶解的磷轉化為可溶性磷,也可將難溶性鉀轉化為可溶性鉀,留存於土壤中,供後作吸收利用。
荞麥播種3~5天就能出苗,並快速地生長發育,封攏後能抑制大多數雜草生長。種荞麥省時省工,在農時安排上,荞麥從耕翻、播種到管理,通常都在其它作物之後,可調節農時,全面安排農業生產,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荞麥科研和產業開發的發展,荞麥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正在由“救災補種”作物轉變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經濟小作物。
2.營養價值
荞麥營養豐富,據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質7.94%~17.15%、脂肪2.00%~3.64%、澱粉67.45%~79.15%、纖維素1.04%~1.33%。日本學者研究報導:荞麥的營養效價指標為80~92(小麥為70,大米為50)。
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對我國主要糧食的營養成分分析,荞麥面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小麥、高粱、玉米面粉及糌粑。荞麥面粉含18種氨基酸,氨基酸的組分與豆類作物蛋白質氨基酸的組分相似。脂肪含量也高於大米、小麥面粉和糌粑。荞麥脂肪含9種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最多,占脂肪酸總量的75%,還含有棕榈酸19%、亞麻酸4.8%等。此外,還含有檸檬酸、草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荞麥還含有微量的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硼、碘、鎳、钴等及多種維生素:vb、vb2、vc、ve、vpp、vp,其中vp(蘆丁)、葉綠素是其它谷類作物所不含有的。荞麥籽粒的營養成分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存在差異。這些物質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物的優質化和多樣化,荞麥將作為健康食品受到人們的青睐。
3.飼用價值
荞麥籽粒、皮殼、秸稈和青貯都可喂養畜禽,而廣泛用作牲畜飼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殼。荞麥碎粒是珍貴飼料,富含脂肪、蛋白質、鐵、磷、鈣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其營養價值為玉米的70%。有資料報導,用荞麥粒喂家禽可提高產蛋率,也能加快雛雞的生長速度;喂奶牛可提高奶的品質;喂豬能增加固態脂肪,提高肉的品質。荞麥比其它飼料作物生育期短,既可在無霜期短的地區直播,也可在無霜期長的地區復播,能在短時期內提供大量優質青飼料。
4.蜜源作物
荞麥是我國三大蜜源作物之一,甜荞花朵大、開花多、花期長,蜜腺發達、具有香味,泌蜜量大。大面積種植荞麥可促進養蜂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而且可以提高荞麥的受精結實率。荞麥田放蜂,產量可提高20~30%或更高。
5.食用價值
荞麥食味清香,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鮮、前蘇聯都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荞麥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麥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來做荞米飯、荞米粥和荞麥片。荞麥粉與其它面粉一樣,可制成面條、烙餅、面包、糕點、荞酥、涼粉、血粑和灌腸等民間風味食品。日本人很喜歡吃荞麥面條,全國約有五千余家荞面館。荞麥還可釀酒,酒色清澈,久飲益於強身健體。荞葉中的營養也十分豐富,國內外對荞葉的開發和研究正在興起,有利用干葉制作荞麥茶葉的,也有利用荞麥苗作蔬菜的。
6.出口創匯
荞麥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我國的荞麥在國際市場上以“粒大、皮薄、質優”享有盛譽,主要出口日本及歐洲有關國家。近年來,由於科學研究的進展,荞麥的藥用價值得到新的認識,各省區已在逐漸由出口原糧變為深加工產品。荞麥在國際市場上本來就價位較高,我國荞麥出口量每年尚不足國際市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所以荞麥在外貿出口中屬緊俏物資。
7.副產品的利用
荞麥營養豐富,不僅能給人糧、給畜草、給禽料、給蜜源,還能防病治病強身健體,荞麥皮歷來是做枕心的好材料,長期使用荞麥皮枕頭有清熱明目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荞麥皮的灰分中碳酸鉀含量約占4.6%,苦荞皮的蘆丁含量高達30%,現在荞麥皮出口價格高於荞麥,估計多用於醫藥及工業上的開發研究,所以荞麥深加工的綜合利用工程大有可為。我國近年荞麥特別是苦荞麥在食品、釀造、醫藥等領域的產業開發已居世界領先地位,產品出口比原糧出口增值數倍至數十倍。
荞麥由於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被認為是世界性的新興作物。它是小宗作物,但卻能彌補大宗作物優勢的不足和不具有的成分:它能種植在大宗作物不能種植的生育期短、冷涼地

[1] [2] 下一页

瑜伽減肥有效果嗎?吃的不多,但卻莫名其妙的發胖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