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准,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游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沖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槍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致,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葉如旗;湯面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譽。 2)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准,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湯,尚余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余味無窮。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此種沖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樣適合於平水珠茶、湧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較緊結的茶。 (1).將茶葉放入沖泡器(約1/3),倒入熱開水。 (2).溫潤泡(即第一泡,非絕對必要):五秒內倒入茶杯組,進行溫杯作用。 (3).如果你要夠工夫的話,聞香杯與飲茶杯皆可溫潤。 (4).第二泡後,倒入儲茶器(放置濾網過濾茶渣)。以儲茶器倒入聞香杯組。 以上是基本的泡茶方法,然而,有些細節我們卻可以更去注意的,以下的這些細節讓我們有更好的概念。
(2).泡茶溫度:
a.高溫:90~100度(第一泡)。熟茶要連續高溫.
b.中溫:80~90度(保溫作用). c.低溫:70~80度(泡綠茶,因為高溫會把維他命c破壞).
提壺高度也可以影響茶水溫度,拿越高溫低越容易低.
(3).泡茶時間:
a.第一泡:60秒倒出來。 b.第二泡:70秒倒出來。 c.第三泡:80秒倒出來。 這裡的建議時間是指你有做溫潤泡而言,若你沒有做溫潤泡,則各累加10秒上去,以此類推。若茶揉的比較鬆,第一泡可以改成50秒,以此類推。當然,這只是建議值哩。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