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蝦油是怎樣做成的 粘小米糕 材料﹕ 粘小米2升﹐鹽2大勺﹐小豆1升 做法﹕ (1)把粘小米泡在水裡。 (2)把小豆磨後用溫水泡3小時左右﹐然後去皮﹐挑出渣﹐蒸後焖一焖﹐加鹽﹐放入石臼中。搗碎後方到篩子裡。 (3)將泡的粘小米撈取放在焖鍋裡蒸後做成年糕。 (4)做好的年糕切成大塊並蘸豆沙。 辣炒年糕 准備材料:韓式年糕條500公克,高麗菜50公克,牛肉片200公克,紅椒50公克,蒜頭2瓣,紅辣椒、蔥各1根,韓式辣椒醬、細糖、醬油、水適量。烹調方法: 將韓式年糕條切成三等份,成為短圓柱狀,然後用熱水泡軟。 預熱油鍋,將肉片放入鍋中翻炒至七分熟。 加入蒜末、切絲的紅椒、切片的紅辣椒、切段的蔥及切片的高麗菜拌炒。 加入醬油、糖調味後,放入年糕塊拌炒,然後轉小火,讓年糕吸收湯汁。 最後再加入辣椒醬拌炒均勻即可。杭式炒年糕 配料: 瘦肉80公克(也可用雞肉),大白菜150公克,韭黃100公克,木耳5公克,白年糕300公克,蝦油5公克,糖2公克。制作方法: 1、豬肉切絲,用鹽拌過,再加蛋白和太白粉漿過,30分鐘。木耳泡水至發漲,摘去硬梗部份,清洗乾淨,切成絲。2、白菜洗淨切絲,韭黃摘乾淨切段備用。年糕也切成0.3公分厚的片。3、油熱至80℃左右,放下年糕片稍微炸一下使之定型,撈出。4、另用油炒肉絲、木耳和大白菜,加入高湯焖至大白菜夠軟酥但仍有湯汁,放下年糕拌炒,加入蝦油和糖炒勻,關火後再放下韭黃段拌一下即可裝盤。韓式“炒年糕” 材料 [主材料]500g白糕,200g蘿卜,100g綠豆芽,70g平菇,200g牛肉(牛臀),40g浸水木耳,少量黃白雞蛋、石耳、辣椒絲,2.5杯水。 [作料]醬油,香油,芝麻鹽,白糖各1小勺。 [各種材料]1.5大勺醬油,1大勺蒜泥,1.5小勺香油,1小勺芝麻鹽,白糖、胡椒面各1/4小勺。做法 1.把糕切成4~4.5cm長,再按縱向切成2等分拌料。 2.把肉折成幅寬為0.8cm,再切成1.5*5cm的大小拌料。 3.蘿卜是按糕的長度切成1-4cm大小。 4.把平菇在陽光下曬半天烘干後洗淨,照糕的長度撕成絲。 5.把木耳泡浸水裡,洗淨。 6.蔥也按糕的長度切絲,把綠豆芽洗淨。 7.把黃白雞蛋切成1-4cm大的片。 8.在和料一起拌成的肉裡再放進蘿卜攪拌後倒入鍋裡煮熟。 9.把平菇和水浸木耳以及綠豆芽依次倒入鍋裡煮熟,火不要大。 10.後半段放入糕加火沸騰時,再放進大蔥煮熟。 11.上桌的時候與各種材料拌到一起,用石耳、黃白雞蛋以及辣椒絲裝飾食器。 河蟹燒年糕 主料:河蟹 輔料:水磨年糕調料:小蔥、姜、料酒、雞精、鹽、白糖、甜面醬、醬油烹制方法:1、將河蟹去泥洗淨放入鍋中煮熟,取出改刀,年糕切片放入鍋中煮熟待用,蔥切末;2、坐鍋點火加底油,放入姜末煸香,放入河蟹、加料酒、雞精、鹽、白糖、甜面醬、老抽、高湯,燒兩分鐘後加入年糕片,收干湯汁,撒上少許蔥花即可。 泡菜炒年糕 做法:年糕切片,鍋裡放油,爆香蒜茸,辣椒粉,然後放年糕炒至年糕變軟,下泡菜少許鹽,番茄醬,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了ps:炒年糕的時候可以加少少水,防止年糕粘鍋 喜歡吃酸酸甜甜的年糕,所以放了些番茄醬,不喜歡吃甜的話可以不放 euphocrafts裡的esther說可以放甜不辣,是新式的韓式吃法^^ 這裡用的是泡胡蘿卜,自己做的,如果沒有可以去超市買韓國泡菜來炒味道也很不錯寧波炒年糕 ◆用料:年糕6條,白菜225公克;筍片225公克,豬肉113公克,鹽1/4茶匙,味精1/4茶匙,醬油1/2茶匙,水2大匙,油1大匙。◆做法:1、年糕洗淨切片;白菜、筍片、豬肉洗淨切絲。2、熱鍋加油,倒入肉絲、白菜、筍絲翻炒,加醬油、鹽、味精、水,小炒;年糕平鋪至菜料上,焖煮3分鐘後,翻炒數下,即可。備注:年糕放置鍋中時需先鋪在菜料上,待焖軟後才可翻炒,以免黏鍋。 上海炒年糕 材料年糕、大白菜、豬袢楚b小的香菇 調味料糖、醬油、鹽、米酒(白蘭地) 烹調步驟1.先將豬肉絲用醬油和酒醃個數分鐘 2.起油鍋,將肉絲爆香,5分熟即可起鍋 3.大白菜鋪在鍋底,再把年糕放在白菜的中間,最後再放上肉絲,蓋下鍋蓋燜一下4.起鍋前稍微拌炒一下即可 年糕雞米粒: 1、取雞脯肉切成小粒雞丁,放黃酒、少許鹽、少許生抽、蒜泥、姜泥、碎蔥腌漬入味,加入半個雞蛋清拌勻(炒之前再加少許干澱粉拌勻); 2、年糕切成1*1厘米左右的年糕丁備用; 3、鍋內加適量油,八成熱時倒入雞米翻炒至熟,盛出備用; 4、炒鍋內留少許油,放蒜泥煸出香味,加一小勺四川郫縣豆瓣(也可用其他辣椒醬代替)炒出紅油,加二小勺的甜面醬、糖不斷翻炒成炸醬,倒入炒熟的雞丁、年糕粒翻炒均勻並入味,加味素、灑入一小把碎蔥,出鍋後滴上幾滴小磨麻油。 八寶年糕 原料:糯米1000g,白糖、麻仁、青梅、葡萄干、瓜條、白蓮、桃脯、豬油20g。 做法:先將糯米淘洗干淨,水浸24小時後上屜蒸爛,取出用木棒搗爛攤涼,把白糖等搓勻成餡,在方盤內刷豬油,鋪上搗爛的1cm厚的糯米飯,每鋪一層放入適量的餡,共鋪三層,蒸熟後用刀切為小塊即成。
夾心年糕 原料:糯米1000g,青紅絲、小豆、白糖各50g。 做法:將糯米洗淨浸泡24小時後上屜蒸爛,取出用木棒搗爛後展切成兩塊,把小豆煮爛加糖再加青紅絲做成餡撒於其中一塊,再將一場放在餡上壓實壓緊,用刀切成塊即可。
炸白年糕 原料:糯米1000g、茶油100g。 做法:將糯米洗淨浸透後瀝去水上屜蒸至熟爛,取出用木棒搗爛,壓展成塊,用刀切成約50g的小塊,將年糕放入燒沸的油鍋中,待炸成年糕翻白浮起時,即可撈出。炸花年糕 原料:糯米1000g、粳米250g、白糖、桂花醬、豬油各50g,花生油200g。 做法:將糯米和粳米洗淨浸透後加水磨成粉漿裝入布袋內壓干水粉,放在盆內加入豬油、白糖和桂花醬攪勻。在方盤內刷上花生油,把攪好的粉團放入盤內攤平,上屜用旺火蒸約30分鐘便熟。涼後切成長方塊,然後放入花生油鍋中以中火炸透即行。蟹粉炒年糕 材料:上海年糕一粒,蟹粉六湯匙(可於蟹店購買預先拆好的)。做法:1.將年糕切片,以冷水浸過夜後,再煮四分鐘。2.以及薑起油鍋,放入年糕以猛火炒。3.放入蟹粉再炒,加兩湯匙雞湯、半湯匙鎮江醋、少許胡椒粉撈勻,上碟前,以一湯匙生粉水勾芡即可。 日式年糕湯[原料/調料] 雞肉300公克高麗菜200公克韭菜100公克紅蘿蔔50公克香菇3朵日式年糕8塊日式高湯5杯鹽適量[制作流程] (1)雞肉洗淨切小丁,高麗菜洗淨後切片,韭菜切5公分左右長段,紅蘿蔔、香菇則切片備用。 (2)雞肉用滾水汆燙過,再用冷水沖洗後備用。 (3)取一湯鍋,將高湯放入煮開,再將所有材料放入一起煮,等到所有材料都熟透後,用鹽調味即可。 xo醬炒年糕 材料 ●免治豬肉/剁碎豬肉90克 ●椰菜[切片]90克 ●甘筍[切片]50克 ●新鮮冬菇[切片]5只 ●上海年糕[真空包裝]2條[約250克] 調料 ●李錦記xo醬3湯匙 ●李錦記舊莊特級蚝油1湯匙 ●上湯125毫升[1/2杯] 制法 ●用2湯匙油將上海年糕略炒,下所有材料炒勻。 ●拌入調味料加蓋慢火煮約5分鐘至汁濃。 肉絲炒年糕:主料:水磨年糕輔料:精瘦肉、韭黃調料:鹽、雞精、白糖、生油、熱豬油做法:1、將水磨年糕切片,浸泡在水中;2、精瘦肉切成絲,韭黃洗淨瀝干切成段待用;3、坐鍋點火放入油,放入肉絲煸炒,再放入韭黃翻炒兩分鐘,加入鹽、雞精、白糖炒勻,其間全用大火。在菜上面均勻鋪上事先泡好的年糕片,加蓋,焖3分鐘,再改中焖2-3分鐘。4、開蓋加入適量的生油,將年糕及菜攪勻出鍋,加上一勺豬油即可。 年糕湯 材料:年糕、火鍋丸子適量、火腿片3-4片、雪裡紅腌菜、生菜若干、香菜末 做法:1、將水燒開,放入火鍋丸子、火腿片 2、水再次燒開後放入年糕、並調好味 3、再次放入雪裡紅腌菜、生菜 4、起鍋放入香菜末,可吃 蛎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是哪裡的特產?福建省蛎餅,福州傳統風小吃。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可單獨食用。福州人大多把蛎餅做早點下粥小菜,特別是蛎餅配吃鼎邊糊,一干一稀,風味佳美。 砺餅的制法:用黃豆三斤、大米七斤、鹽二兩的比例為皮,以牡蛎、瘦肉為餡精制而成.先將大米,黃豆在清水中浸約二三小時,然後瀝干,加水磨成漿,調入精鹽,用木棍攪拌.把大鍋放在中火上,下花生油,燒至六成熟時,在凹鐵勺裡放入米漿,再放上海蛎、豬瘦肉、芹菜調成餡,再蓋上米漿,放入油鍋炸。至面呈金黃色時,撈起把油瀝干。 蛎餅為何這樣制作?民間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傳說清初有一位年青入,繼承父業在鬧市設攤賣早點,他雖然勤勞,但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親.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成家立業,一天晚上,他夢見一位白發老人對他說:“你的後運好!“他急問:“好運向何處求?“老人不答不理,飄然而去,他追趕不上,這時只見天上月白雲清清,星星閃閃,他看了出神,接著月亮下沉,黃色的太陽,從東邊升起,霞光萬道.醒來卻是一場夢.後來,他從夢中悟出了奧妙,就用米豆為原料磨成漿,把似明月般的蛎餅放在油中炸。餅在油中翻滾,似在彩雲之間,熊熊火焰猶似霞光萬丈;蛎餅熟時呈金黃,好比金黃色太陽、這就是由月亮到太陽的蛎餅制作來歷.開市之時,顧客嘗了,拍手叫好.於是生意興隆,發家致富.、後人爭相仿效,一直流傳至今。 以下為引用的內容: 小的時候,鎮上有個賣蛎餅的老人,他是我一個同學的爺爺,整個鎮上,就他那裡的蛎餅最香。 每一次母親或爺爺到鎮裡買東西,便會在他那裡買上一串蛎餅回來,三個一毛錢,一串也才三四毛錢,但是鮮美了我們孩子一天。 這蛎餅,大多是沒有加上牡蛎的,只是單純的米和黃豆磨出來的米漿拌上一些蔥花炸出來的。 家裡自己也會做些,但是不經常,每年只做上一兩回,是在夏收之後祭拜土地爺的時候才做的。 它的原料和前期工作和煎果差不多,都是把米和黃豆泡了,磨成漿。只是煎果是用油煎出來的,蛎餅是油炸出來的。 磨了米漿之後,放入半鍋的油,把油燒熱了,用小勺子舀了米漿,放入一個特制的鐵勺子裡,那是一個扁平的容器,把它放入油中。 鍋裡便吱吱的響著,然後就是香味彌漫出來。 過一陣子,米漿便成了一個雙面都漲起來的球體,象橄榄球似的,從油裡面慢慢的浮了出來,浮在油面上,黃燦燦的,可愛得很。 這時候,便可以把它從鍋裡撈出來,放在鐵絲網上瀝油。 可別心急,它還燙著呢!十分鐘後再來品嘗吧! 現在的蛎餅品種更多了,有的在米漿上面點上幾顆牡蛎,有的是點上幾顆花生米,有的是放上些蝦米,還有的更是在米漿裡加了調好的紫菜餡,他們的味道就更鮮美了! 而我,還是更懷念小的時候那小小的一串蛎餅。
福建小吃。手抓面,是以面粉裹著油搾豆干,抓在手掌裡進食而得名。進食時還必須在面份上抹上芥辣、甜醬、蒜葺醋、沙茶醬油,或花生醬辣醬等多種調味醬料,而這些醬料可根據個人愛好選調,混在一起以手抓著吃,香、甜、酸、辣,冰涼、滑潤,從吃法到口味確是別具風味。手抓面是芗城的獨有食譜之一。雖然它很少在殿堂宴席上出現,但由於口味獨特、順隨意,所以在城鄉頗為風行,很受群眾喜愛。 手抓面,漳州話又叫做"豆干面份"。這種道地的小吃,真是用手抓著吃的。如果嫌不衛生,你當然也可以使用筷子(叉子也行),只是不夠"地方風味"罷了。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