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血脂,血糖偏高的人起居飲食應該注意什麼?正文

血脂,血糖偏高的人起居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的人就是由於食鹽過量而患有高血壓,這部分人醫學上稱為鹽敏感者。此外,還有一些食品是天然的“降壓藥”,平時注意適當進食有助於降壓。它們是:

香菇研究證實,香菇可降低血內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血管變性,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牛奶含有羟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此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生姜生姜內含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該物質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甲魚具有滋陰、進補作用。實驗證明,甲魚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飲食後的膽固醇含量。

海帶海帶內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海帶中的食物纖維,能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排洩,控制膽固醇的吸收;海帶中鈣的含量極為豐富,能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壓。海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鈣的協同作用產生的降血脂效果極好,有很高的食療價值。

蘋果含極為豐富的果膠,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的濃度,還具有防止脂肪聚焦的作用。有報告指出,每天吃一兩個蘋果的人,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可降低10%以上。

燕麥含極其豐富的亞油酸,占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52%。維生素e的含量也很豐富,而且還含有皂甙素,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的濃度。北京20余家三級大醫院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證實,燕麥確有明顯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及脂蛋白的作用,並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3)藥物治療。對於那些一般預防措施無效者,就需要積極藥物治療了。當然服藥也不是隨便了事,必須遵照有關原則來進行。建議高血壓病人平時服藥切勿間斷或斷斷續續,堅持服藥能有效減少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發生率。由於存在個體差異,需在服藥過程中不斷摸索,以求最小、最合適的劑量而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對於藥物的選用,目前主張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聯合服用,可以降低舒張期高血壓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病死率。老年人不應單獨使用β受體阻滯劑,除非並發症需要用β受體阻滯劑。早期高血壓患者或老年患者開始可以先用利尿劑治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還可選擇用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卡托普利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效果似乎與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一樣好。為了保證血壓在一天中相對平穩而不波動過大,建議首選如絡活喜一類的長效制劑藥品。由於降壓藥的品種較多,有的作用於β受體,有的為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如選擇不當容易發生副作用,建議患者還是在醫院明確診斷,遵醫囑用藥比較安全。

經過治療,對於各期高血壓病人,應將收縮壓降至<150mmhg,舒張壓降至<90mmhg最為理想。

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幾點(一)合理膳食;(二)適量運動;(三)戒煙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時就醫。
一、合理膳食
1.飲食對於高血壓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
2.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②蛋白質食品---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制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
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鲱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③脂肪類食品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浸沙丁魚
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水果類(蘋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
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
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⑤其他食物
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
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
醬菜類、咖啡
3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
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並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③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並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④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莴筍。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髒的負擔。
⑤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後,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折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潴留。
⑥多汔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至4兩。
⑦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二適量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注意周圍環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艷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③穿著舒適吸汗的衣服:選棉質衣料,運動鞋等是必要的。
④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後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饑餓時或飯後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③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
④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三戒煙限酒
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後心率每分鐘增加5
-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鹼)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於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煙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煙。
與吸煙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四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松愉快的業余活動,將精神傾注於音樂或寄情於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
 
高血脂飲食調理:

●多飲水。血液濃縮、血液黏度增高,流速減慢,促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積,易形成血栓。多飲水有利於沖淡血液,緩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體內血液循環順暢。

●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蔬菜與水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維生素c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粗纖維在腸道可以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蘋果、梨、猕猴桃、柑橘等均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多吃大豆食品。大豆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有利於脂類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下降,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避免膽固醇在血管內沉著,有利於防治高黏度血症及高血脂症。

●多吃清淡的食物,以素食為主,粗細糧搭配,少吃動物內髒、動物脂肪及甜食,還應合理調劑飲食,如晚餐不宜多食葷腥味厚的食物;少吃甜食,以免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病變加快。

●堅持鍛煉身體。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體內脂類的代謝。

●勿吸煙,應戒酒。

●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藥物。

●定期做血液流變學測定,觀察血液黏度指標,做到心中有數。

高血壓飲食原則:
談到“原則”,繁雜的理論可寫出很多,但簡而言之,無非幾句話:
1.控制熱量攝入,避免肥胖,保持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為做到這一點,應少吃脂肪和糖。
2.少吃食鹽,口味要淡。每日食鹽攝入量最好少於6克。
3.增加含鉀和鈣豐富的食物的攝入量。對於有腎髒疾病的高血壓病人,吃高鉀膳食時應慎重。
4.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5.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量。
6.不飲酒,不吸煙,不用有刺激性調味品,不喝濃茶和濃咖啡。
7.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晚餐要少而精,清淡易消化。
8.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進食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病群。主要特點是血糖過高、糖尿、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疲乏。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肥胖發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在中國的發病率達到2%,據統計,中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達4000萬,並以每年100萬的速度遞增。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常見症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
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是血糖和臨床症狀。以下診斷標准是1999年who、idf公布,同年得到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等認同,並建議在中國執行。

血糖濃度單位:mmol/l靜脈(全血)毛細血管靜脈(血漿)

(糖尿病)

空腹≥6.1≥6.1≥7.0

服糖後2小時≥10.011.1≥11.1

(糖耐量損害)

空腹<6.1<6.1<7.0

服糖後2小時≥6.7≥7.8≥7.8

(空腹血糖損害)

空腹>5.6<6.1>5.6<6.1≥6.1<7.0

服糖後2小時<6.7<7.8<7.8

血糖濃度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我猜、康熙裡的台灣美食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