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的檢查,以便及時了解和調整血脂狀況。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防止高脂血症這個“隱形殺手”對您的侵害,幫助您遠離這一殺手。 控制體重,飲食宜清淡,減少鹽,脂肪和糖的攝入,戒除煙酒,學會應付身心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特別是堅持體育運動,即可增強心腦血管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情緒,更有助於減輕體重,防止肥胖,這些都是防止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
2、為什麼冠心病患者都要查血脂 冠心病患者上醫院看病時,醫生都會建議進行血脂檢查,這是因為有以下幾點理由: (1)血脂異常是冠心病主要的致病性危險因素之一。目前公認的冠心病主要危險因素有: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其中血脂異常冠心病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險因素。許多大規模臨床試驗均已證實,對冠心病患者給予降脂治療,可以降低心髒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2)檢查血脂有利於指導冠心病患者的治療。目前降脂治療是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但每位病人的治療並非千篇一律,應根據病人血脂異常的程度和類型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通過血脂檢查,可了解患者有無血脂異常及其血脂異常的程度和類型,從而有利於指導患者的治療。 (3)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療必須“達標”。研究表時,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治療必須達到一定的目標值,特別應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至2.6毫摩爾/升以下。 由此可見,冠心病患者進行血脂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3、血脂高與高血壓 我們常見到部分高血脂的病人同時有高血壓,醫學專家也視高血脂和高血壓是姊妹病,因而引起人們想到血脂高是否可引起血壓高。 大量的醫學研究表時,血脂水平與血壓高低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有人調查研究了16525名健康男性,發現在40歲後,舒張壓(即低壓)超過110毫米汞柱者比舒張壓小於70毫米汞柱者的血膽固醇值平均升高0.71毫摩爾/升。這是因為血脂升高使血管松弛發生障礙,因而造成血管常處於收縮狀態。所以,血脂高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壓。 既然血脂高可能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那麼降低血脂也應使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下降。所以,現在提倡如果高血壓病人同時有高血脂,除了積極降壓外,還應及早配合降脂治療。因為降壓和降脂同時進行,不但能使血壓易於降至正常,更有利於預防冠心病和腦中風。 如果高血壓病人的血脂正常,是否應同時進行降脂治療?有人觀察了血脂正常的高血壓病人,發現積極降脂治療可明顯降低大動脈硬化的程度,改善血管的彈性,並使高血壓更易於控制。並有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腦中風等嚴重疾病。所以,降壓的同時還應控制血脂,這也符合心血管病防治的基本原則。
4、血脂高與糖尿病 我們見到許多血脂高的病人常合並有糖尿病,因而使人們想到,血脂高是否會引起糖尿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部分病人在診斷糖尿病前已存在血脂升高,推測血脂升高可產生脂毒性,損傷胰島分泌胰島素功能或使胰島素的作用減弱。而胰島素對人體的血糖代謝是至關重要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其作用減弱,就會發和糖尿病,當然,糖尿病也可引起血脂升高。當高血脂與糖尿病同時存在時,常難以分清誰是因誰是果。所以,近來有人稱糖尿病為糖脂病。
5、高血脂與中風 中風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危害極大。中風包括兩種情況:腦梗死和腦出血。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是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大量的研究證實,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病變的腦梗死與血清膽固醇升高之間存在明確的相關性。遺傳性的脂質代謝障礙病中,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也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因。高甘油三脂(tg)與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性隨血漿甘油三酯濃度升高而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則有助於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 腦出血,是指腦血管破裂時引起的出血,也是我國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同時並存,是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腦出血與血脂異常同樣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血脂升高是中風一個主要危險因素,由於高血脂引起的腦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發生的重要基礎。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積極降脂治療,可預防中風的發生。
6、血甘油三脂升高為什麼會引起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嚴重的消化道疾病,重者可引起胰腺壞死導致病人迅速死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還不很清楚,部分病人很可能與血甘油三脂明顯升高(超過4毫摩爾/升)有關。前面提到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它們也是體積最大的脂蛋白,乳糜微粒增多,極易形成栓子,迅速阻塞了胰腺的微血管的血流,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另外,過多的乳糜微粒和vldl水解後釋放的脂肪酸以及在胰腺毛細血管床釋放的溶血卵磷脂超過了白蛋白所能結合的數量,而使胰腺細胞膜溶化,產生化學性胰腺炎。高甘油三脂血症者,若暴飲暴食容易發生胰腺炎,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更易發生。許多血漿甘油三脂水平高的患者有間歇性上腹痛,而血清澱粉酶未達到診斷胰腺炎的水平(過去有胰腺炎發生發作史者更是這樣),這可能是胰腺炎的早期表現。
7、脂肪肝與高血脂 所謂脂肪肝是由於脂肪(主要為甘油三酯)在肝髒內過多沉積所致,一般認為,脂肪在肝內蓄積超過肝重的5%時,即可稱為脂肪肝。肝內所含脂肪量達到肝重的5%~10%時,為輕度脂肪肝,如果達到肝重的10%~25%則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就是重度脂肪肝了。 目前認為,脂肪肝發生的原因有許多,常見的有:單純性肥胖,營養不良,糖尿病,酒精中毒,高脂血症等。此外,內分泌障礙,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激素類藥物,妊娠,小腸分流術後,長期胃腸外營養,腫瘤患者化學藥物治療後以及作放射治療所致的放射性肝炎等均可引起脂肪肝。總之,脂肪肝的發生確實與高血脂症有關,但也有相當的脂肪肝患者血脂並不升高。 值得指出的是,現在有許多人在作肝髒b超檢查後,被診斷為“脂肪肝”,這使得“脂肪肝”好像成了一種“時髦病”,引起人們的疑惑日益增多,究其原因很可能與脂肪肝的診斷標准尚不一致,以及醫生們對其診斷標准掌握不夠嚴謹有關。
8、走路跛與高血脂 人至老年,經常會抱怨耳背、眼花、腿不利索。可見腿腳不便利在老年人中並不少見,間歇性跛行是老年人腿腳不便得的主要原因。間歇性跛行是指在步行一定的距離後,出現小腿和大腿肌肉的疼痛,必須停止活動,然後休息一段時間後方能消失。腿部血管的狹窄是間隙性跛行的原因,腿部血管狹窄為什麼會導致間歇性跛行呢? 下肢血管正常時,運動後血管中的血液隨之增加,因此能夠滿足運動時的血液和氧氣的需要。但存在腿部血管狹窄時,開始血管中的血液還能隨運動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再繼續增加,因此當活動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肌肉就會出現缺血和缺氧,產生缺血缺氧性疼痛。血管壁上的粥樣斑塊是導致血管狹窄的直接原因,這種斑塊中有大量的脂肪堆積,性狀似稀飯,因此稱為粥樣斑塊,粥樣斑塊表面由纖維包裹,突出血管腔,引起血管狹窄,就像河床上有泥沙淤積一樣。然而,血管壁本身並不能產生脂肪,斑塊中脂肪來源於血液中的脂肪,就像灑床上的淤泥來自流動的河水一樣。血脂主要反應在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血脂越高,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積越多,產生粥樣斑塊和血管狹窄的危險性也越高。因此,走路跛同樣與血脂升高密切相關。
9、血脂高會引起血粘稠度增高 血粘稠度的高低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血脂的高低就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無論是甘油三酯或是膽固醇在血液中都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當血甘油三酯濃度升高時,血中大顆粒的脂蛋白如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就會造成血液流動時的摩擦力和阻力增加,也就是表現為血液粘度增高,同樣,如果血中的膽固醇濃度升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會增多,也引起血粘稠度增高。臨床上,應用降脂藥物即能降低血脂,也可降低血粘度。 高血糖(糖尿病)者平時要從飲食、睡眠、運動、情緒、生活起居等方面注意。 1、飲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飽,要少吃多餐,不吃過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嚴禁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煙習慣的要在一年內慢慢把煙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馬上戒掉。原來吃降糖西藥的達半年以上者,不要驟然停服,因為這樣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量,直至停服。飲食方面要注意粗、細糧搭配著吃。建議吃些南瓜、燕麥片等。但要明確注意一點,不管這個東西有多好,有多麼適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過量。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約為6-20%,西瓜含量低,香蕉含量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果膠等。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多,則應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為防止並發症動脈硬化、便秘,應飲食多樣化,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以利健康長壽。瘦肉也可以吃,一星期二到三次,每次二兩多就行。稀飯容易升高血糖所以最好不吃。苦瓜、苦丁茶、絞股藍茶等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作用,可經常吃。
①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點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的發生。 ⅲ。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只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焦),長期飲用對肝髒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注意,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②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雜糧:如莜麥面、荞麥面、熱麥片、玉米面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饅頭、烙餅、面條,長期食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饑餓感。 (6)糖尿病人應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澱粉。食後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於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膠,果膠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穩定時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時,要以含糖量低為選擇原則。同時,還要根據其含糖量,計算其熱能。換算成主食,減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總熱量不變。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認為在兩餐之間(血糖下降時)少量服用較為合適。有考營養成分表,根據病情酌情選用。 (7)糖尿病病人還應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時,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並發症,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飲食中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一般主張膽固醇的限量為每日低於300毫克。故臨床應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動物內髒,如心、肝、腎、腦等,因這類食物都富含較高的膽固醇。多吃瘦肉和魚蝦等,此屬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2、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運動,餐後半小時後即可開始運動,但不宜過量,體育鍛煉不能從事劇烈的運動,標准以微汗即可。因此提倡以每天散步1——2小時為宜 3、糖尿病又稱富貴病,病人不易疲勞過度,必須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要有規律,建議晚九點睡,早七點起。 4、糖尿病容易發生並發症,尤其是心血管、眼、四肢的並發症,因此要選擇合適的鞋子,注意腳部的保暖,選用透氣吸汗的純羊毛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