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蓋碗應配什麼樣的茶壺正文

蓋碗應配什麼樣的茶壺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買了幾只青花瓷的蓋碗,不知道需要配什麼樣的茶壺,請大家指教
 
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茶托”又稱“茶船”。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贊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焖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卻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會下降而色敗香散。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沖泡鐵觀音在泉州以蓋碗沖泡為主,如果讓我來推薦沖泡鐵觀音的茶具,首選蓋碗沖泡喲。不論是人多時,還是獨自享受時都可以用蓋碗,人多時用蓋碗分杯,可以品嘗茶道,獨自品茗不想動杯,直接用蓋碗喝茶,獨樂樂喲。
蓋碗泡茶茶藝
蓋碗也稱“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來沖泡烏龍茶。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審評師在評審茶葉等級時,通常都用蓋碗泡法。用蓋碗沖泡烏龍茶,便於觀色聞香,所以專業茶師都偏愛用蓋碗泡法。
用蓋碗泡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現在市場有售:五克、七克、十克、等不同容量的蓋碗,很容易就能根據自己所買的蓋碗來定投茶量。
這套茶藝共八道程序。
1.洗杯——白鶴沐浴
用開水洗淨茶具,並提高茶具的溫度。
2.落茶——烏龍入宮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稱為“落茶”或“投茶”投茶量可根據個人愛好而靈活掌握.一般為5--8克。
3.沖茶——懸壺高沖
沖泡時最好能使茶葉在杯中旋轉。
4.刮沫——春風拂面
用杯蓋輕輕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湯——玉液回公,
把蓋碗中的茶湯倒進公道杯中使茶湯濃淡均勻。
6.點茶——韓信點兵,(關公巡城)
將公道杯中茶湯公平均勻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賓使用。
7.看茶——賞色聞香,(喜聞幽香)
觀賞茶湯的色澤並聞杯蓋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領悟巖韻)
品武夷巖茶要邊啜邊嗅,淺嘗細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種花香和巖韻。
注:初用蓋碗時,容易燙手,使杯中茶湯倒之不盡,會使茶湯顯老,應多加練習。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茶托”又稱“茶船”。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贊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焖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卻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會下降而色敗香散。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沖泡鐵觀音在泉州以蓋碗沖泡為主,如果讓我來推薦沖泡鐵觀音的茶具,首選蓋碗沖泡喲。不論是人多時,還是獨自享受時都可以用蓋碗,人多時用蓋碗分杯,可以品嘗茶道,獨自品茗不想動杯,直接用蓋碗喝茶,獨樂樂喲。
蓋碗泡茶茶藝
蓋碗也稱“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來沖泡烏龍茶。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審評師在評審茶葉等級時,通常都用蓋碗泡法。用蓋碗沖泡烏龍茶,便於觀色聞香,所以專業茶師都偏愛用蓋碗泡法。
用蓋碗泡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現在市場有售:五克、七克、十克、等不同容量的蓋碗,很容易就能根據自己所買的蓋碗來定投茶量。
這套茶藝共八道程序。
1.洗杯——白鶴沐浴
用開水洗淨茶具,並提高茶具的溫度。
2.落茶——烏龍入宮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稱為“落茶”或“投茶”投茶量可根據個人愛好而靈活掌握.一般為5--8克。
3.沖茶——懸壺高沖
沖泡時最好能使茶葉在杯中旋轉。
4.刮沫——春風拂面
用杯蓋輕輕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湯——玉液回公,
把蓋碗中的茶湯倒進公道杯中使茶湯濃淡均勻。
6.點茶——韓信點兵,(關公巡城)
將公道杯中茶湯公平均勻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賓使用。
7.看茶——賞色聞香,(喜聞幽香)
觀賞茶湯的色澤並聞杯蓋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領悟巖韻)
品武夷巖茶要邊啜邊嗅,淺嘗細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種花香和巖韻。
注:初用蓋碗時,容易燙手,使杯中茶湯倒之不盡,會使茶湯顯老,應多加練習。
 
要泡好一壺茶,既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又講究藝術性。
首先要講究泡茶用水。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一是甘而潔,二是活而鮮,三是貯水得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提出了科學的水質標准,衛生飲用水的水質標准規定了感官、化學、毒理學和細菌等四方面的內容。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來源可分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是通過淨化後的天然水。自來水有時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可先將水貯存在罐中,放置24小時後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質關系密切。水的ph值大於5時,湯色很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傾向於自動氧化而消失。軟水易溶解茶葉有效成份,故茶味較濃。另外,水中的含鉛量達到0.2mg/kg時,茶葉變苦;鎂含量大於2mg/kg時,茶味變淡;鈣含量大於2mg/kg時,茶味變澀;若達到4mg/kg時,茶味變苦。因此泡茶宜選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屬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蒸餾水為人工軟水。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陸羽《茶經》裡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如今的茶具已無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壺、茶杯、茶碗、茶盤、茶盅、茶托等飲茶用具。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江南一帶,普遍愛好喝綠茶,多用有蓋瓷壺泡茶。福建、廣東、台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愛烏龍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區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組成。喝西湖龍井等名綠茶,則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飲名綠茶和細嫩綠茶,無論使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則,大熱量容易使茶葉燙熟。
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壺用的茶船(又名茶池,有盤形、碗形兩種);盛放茶湯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嘗茶時盛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水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盤和茶托;專門存放茶葉用的鐵罐、陶罐、木罐等貯茶器具。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葉用量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溫、沖泡時間和次數)之首。茶葉種類繁多,泡茶時茶葉用量各異,還要考慮泡茶用具大小和飲茶者的習慣。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葉,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烏龍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壺沖泡,則按茶壺容量大小適當掌握比例,投入量為茶壺容積的一半,或更多。
四是注意泡茶水溫。泡茶水溫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沖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茶中維生素c,咖啡鹼容易析出,致使茶湯變黃,滋味較苦。飲泡各種花茶、紅茶、中低檔綠茶,則要用90—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茶葉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葉味淡。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少數民族飲用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熬煮。通常茶葉中的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溫相關,60度溫水浸出的有效物質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五是注意沖泡時間。沖泡茶葉的時間和次數相關。茶葉沖泡時間與茶葉種類、用茶量、水溫和飲茶習慣都有關系。沖泡時間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准,一般講,用茶量多,水溫高。細嫩紅綠碎茶,沖泡時間宜短,3—5分鐘即可。沖泡次數1—3次為宜,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時間應適當延長。沖泡時最好先倒少量開水,浸沒茶葉,再加滿至七八成,便可趁熱飲用,當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二次沖泡,繼續喝至1/3茶湯時,再沖泡第三次,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沖泡烏龍茶的次數可達5—7次,又由於其多用小型紫砂壺,沖泡時間較短,一般約2分鐘左右,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從第二泡開始漸漸增加15—30秒的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什麼是普洱茶?

“普洱茶雲南省地方標准”是這樣定義的: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首先,我們對為這個定義而作出努力的專家學者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似乎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茶類象普洱茶這樣身世復雜,也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茶類象普洱茶這樣外表粗樸簡約而內質變化萬千,所以"什麼是普洱茶"這樣看上去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並不簡單。"地方標准"的定義就有這麼些問題:

1、不利於原產地保護。想,把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原料大車大車拉到非洲美洲加工,做出來的不是普洱茶嗎?但是,聽說過茅台酒在其他省開分廠嗎?況且,雲南大葉種完全可以引種到非洲美洲,你說人家生產的不是普洱茶?但是,為何雲南宜良生產的寶洪茶,又是小葉種,加工工藝完全是龍井工藝,香氣指數還在綠茶中最高,為何人家就不讓你叫龍井茶?
2、加工工藝問題:"後發酵加工成"這裡指的只是人工發酵,即先發酵再制成品形狀;實際上,發酵本身也就是加工;
3、普洱茶分青餅熟茶兩類: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人工發酵技術是1973年才有的,是不是1973年以前沒有普洱茶?
4、如果承認1973年以前是有普洱茶,(這一點我想誰都不好意思否定),只是不應該叫普洱茶而是青茶或綠茶(這一點似乎有道理),但是,這意味著,要麼是我們割斷了歷史,要麼是歷史犯了錯誤?只是有一點,如果普洱茶名來源於普洱地名(有好多說法

[1] [2] [3] 下一页

請問糖在調味中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炒菜時放點糖進去,菜味更鮮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