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吃藥能不能和飯一起吃 冬天,由於寶寶防御能力差,感冒發燒便很常見。寶寶一生病就要吃藥,怎麼喂寶寶吃藥就成了父母最頭疼的事。其實,只要在喂藥時對一些要點事項多加注意,並且適當運用一些小技巧,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正確選擇喂藥時間最佳喂藥時間一般選擇在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進行,因為此時胃內已排空,有利於藥物吸收和避免服藥後嘔吐。但對胃有強烈刺激作用的藥物(如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可飯後一小時再服用,以防止胃黏膜損傷。
如果寶寶尚在吃奶階段,那麼選擇在吃奶前喂藥,吃藥後半小時再喝奶,吐奶的幾率就低很多。另外,不要將湯匙直接壓在舌尖上,這樣容易引起寶寶作嘔,可繞過舌頭側面喂。
2、做好喂藥准備備好圍嘴喂藥時,先給寶寶戴好圍嘴,並在旁邊准備好衛生紙或毛巾,防止藥物溢出,便於擦拭。在喂藥過程中,寶寶吐出來的藥記得要及時補上。然後再仔細查看好藥名和劑量,准備工作就緒,就可以開始喂藥了。
對於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味覺尚未發育成熟,可用滴管或塑料軟管吸滿藥液,將管口放在小寶寶口中,每一次以小劑量慢慢滴入。等寶寶下咽後,再繼續喂藥。也可以把藥溶入溫水中,倒進奶瓶裡,讓小寶寶自己吮吸。由於嬰兒藥量較少,注意不要讓藥物粘連在奶嘴上影響寶寶吸收。如果發生嗆咳,應立即停止喂藥,抱起寶寶輕輕拍後背,以免藥液嗆入氣管。
3、不要強行灌藥喂藥的時候,禁止在寶寶哭鬧中或捏鼻子灌藥,因為這樣做容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有的父母缺乏耐心,見寶寶遲遲不肯吃藥,便強行灌藥,結果寶寶被藥嗆得氣管堵塞,呼吸困難。
輕者嗆咳、嘔吐,重者窒息死亡,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做父母的千萬不能馬虎,武斷行事。而且,喂了吐、吐了再喂,那可是相當麻煩,搞不好還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
4、可加入糖漿並給予獎勵有些寶寶常因藥苦或氣味強烈而不敢服用,這時可采用一些不會影響藥物效果、又可讓寶寶安心服下藥物的方法。
5、讓寶寶自然吃藥父母們可以耐心地和寶寶交流,用溫和的態度勸說,講明吃藥的道理,鼓勵寶寶主動吃藥,並適當給予糖果餅干等小獎勵,這樣讓寶寶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由被動變主動,不再害怕吃藥。
6、吃藥前要仔細檢查吃藥前首先檢查藥袋上的名字、日期,注意是飯前還是飯後吃,兩次吃藥的時間至少要間隔4個小時以上。
在藥物的外包裝上,一般都會說明服用方式、副作用及成分,家長在用藥前應仔細查看這些信息,如果有疑問應及時向開藥醫師咨詢,以求安全。
7、吃不完的藥應丟棄藥物當次吃完後就丟掉,不要存藥。外用藥也要放在室溫中或是符合藥物規定的溫度,並在規定時間內用完。
另外,大人的藥不能隨便給小寶寶吃,即使減量也不可以。藥物的使用隨著年齡、身高、體重而各有不同,所以不同寶寶之間也不能交換吃藥,以免出現問題。
8、與牛奶同服要慎重為了減少吃藥的麻煩,有些父母喜歡把藥物和牛奶一起給寶寶吃,這樣做很不妥當。因為很多藥物不適合與牛奶一起服用,比如磺胺類藥物,和牛奶並用會降低藥物的效果。
9、服藥後需觀察有些感冒藥物會造成心跳加快的副作用,服藥後要小心觀察。有些體質過敏的寶寶,在服用退熱、止痛藥或抗癫痫藥物後可能有過敏反應。
因此,一旦服藥後有任何不適,就要立刻停藥並咨詢醫師。
10、不要使用奶瓶喂藥不要使用奶瓶喂藥,尤其是對滿3個月的嬰幼兒更要避免,以免寶寶對奶瓶產生不愉快的經驗,進而抗拒喝奶。
如果吃了藥吐出來就不要再喂,因為寶寶可能已經吞下一些藥物,如果再喂一次可能加重藥量,可以等下一餐喝奶前再喂。
tips:4大喂藥輔助工具湯匙:適合新生兒至1歲以上幼兒。
針筒或滴管:對還不會吞咽的嬰幼兒最適用。
藥杯:適用於已經學會吞咽的1歲以上幼兒。
甜點誘惑:對1歲以上幼兒,可以准備小餅干、布丁當作獎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