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歲—65歲),是各種病因中最高的兩個點。這與現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過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專家提醒大家都來關心這個年齡段的人群。
從病發原因、症狀和脈象來對照現代醫學,氣虛同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五髒功能低下,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在調治上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行辨證診治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心、肝、脾、肺、腎整體調理,使機體有規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復制、逐漸恢復元氣,也就把亞健康狀態轉化為健康。
b.食療 氣虛為中醫術語,一般是指體質素虛或久病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表現。諸如氣虛之人常感到倦怠無力、語言低微、懶言少動,動則氣短或氣喘、呼吸少氣、面色發白、頭面四肢浮腫、飲食不香、腸鳴便溏、消化不良、多汗自汗,動辄易患感冒,脈搏虛弱無力、舌質淡、舌體胖大、舌邊齒印等,均為氣虛之象。事實上,氣虛之人通常還與脾、肺、心、腎之虛有關。氣虛者或伴有厭食、腹脹、嘔惡、慢性腹瀉、胃下垂、脫肛等脾虛表現;或伴有呼吸短促、慢性咳喘等肺氣虛的症狀;或伴有心悸、心慌、早搏、心動過緩、脈結代等心氣虛現象;或伴有腰酸、腿軟、下肢浮腫、小便頻多等腎氣虛症候。所以,對於氣虛者的飲食宜忌,應兼顧到五髒之虛的宜忌原則。
宜忌原則 凡氣虛之人,宜吃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食品,忌吃油膩厚味、辛辣食物
有這種現象的人可以試試下列藥食:
一、山藥薏仁茶以淮山藥、薏苡仁各三錢熬水喝,這可使中氣足、精神好、臉色佳。但要注意,真正的山藥是白色的,如果是紫色或赤色,則功效僅止於當番薯吃。 二、四神湯蓮子、薏苡仁、淮山、芡實煮成湯是氣虛之人的養生飲食。有些人習慣在四神湯中加豬小腸或排骨、雞肉;現代人怕營養過剩、怕胖,也可以去掉附著的油脂再煮。 三、薏仁粉泡牛奶薏苡仁可防癌、滋潤皮膚,可將它略炒磨成粉泡牛奶喝。 四、香菇泥鳅粥香菇煮泥鳅對於氣虛及胃腸功能差的人極其有效,將泥鳅、蒜頭、香菇、稀飯、蔥酥熬成米粥,不但味道佳,且營養價值高。但香菇最好要經太陽照射,產生維生素d後再食用較有效。
二,民間常用補腎氣方法
作者:文章來源:億康醫學網2005-3-13 補腎氣方 中醫養生學認為,人體生長發育、衰老與腎氣關系密切。可以說衰老與否,衰老速度、壽命長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腎氣強弱。腎氣旺盛,人就不易衰老,衰老速度也緩慢,壽命也長;反之,腎氣衰,衰老就提前,衰老的速度也快,壽命也短。正如我國著名醫學家葉天士所說,“男子向老,下元先虧”,這裡的下元,即指先天元氣,而元氣藏於腎,元氣虧,即腎氣虛,故人體變老。由此可見,能否延年益壽的關鍵在於是否能保養人體腎氣,那麼又有哪些偏方、驗方能夠保養腎氣呢? [方一] 鹿腎1具,肉苁蓉30克,粳米100克,蔥白、胡椒粉、食鹽各適量。鹿腎去除筋膜,沖洗干淨切碎備用。肉苁蓉切碎備用。粳米淘洗干淨,放入鍋中,煮至半熟,加鹿腎、肉苁蓉、蔥白、胡椒粉、食鹽,再煮至粥成。 本方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腎虛陽痿,耳聾耳嗚,宮冷不孕。 本方出自《聖惠方》,原方用於“五勞七傷,陽氣衰弱,益氣力”。為補腎常用方。若日久失於調攝,或久病慢性耗損,腎虛精虧,陽氣衰弱,則見勞損、陽痿、宮冷不孕等,法宜補腎壯陽,益精填髓。方中以鹿腎為主,大能補腎益精,溫腎壯陽;以肉苁蓉,粳來為輔佐,肉苁蓉補腎陽,益精血,粳米補虛益損。諸料合用,則補腎之力更強。本方即能壯陽,又能益精,補腎之力較強,陽痿或宮冷不孕者尤宜之。其它腎虛之證,也皆可食用。 《食膳正要》載鹿腎粥,方用鹿腎、粳米、豆豉,用於“腎虛耳聾”。《調疾飲食辨》載鹿腎粥,用於“一切.腎虛之症”。本晶與豬腎粥,羊腎粥雖都能補腎,但本品為最,羊腎粥次之,豬腎粥則又次之。 [方二] 粟米50克。粟米淘洗干淨,放人鍋中,加清水,旺火燒沸,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本方有益腎補虛,清熱利尿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脾胃虛熱,洩瀉下痢,熱淋。 本方出自《本草綱目》、《醫通》、《調疾飲食辨》等,原方用於“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熱痢,熱淋”,為補虛清熱常用方。久病失治,耗損腎虛,則見虛損;脾胃虛熱,運化失常,則見瀉痢;下焦虛熱,膀胱氣化不利,則見病淋。法宜益腎補虛,清熱利尿。本晶單用粟米一味,益腎補虛,清熱利尿,方簡力專。本晶以清補見長,諸虛熱者皆可食用。 本方用於清補止痢,宜用陳粟米。 [方三] 麻雀1只,粟米50克,蔥白、白酒各適量。將麻雀去毛取肉,切碎,炒熟,放適量白酒煮少時,再加水,下米煮粥,粥將成時人蔥白再煮1-2沸即可,每日2次。 麻雀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全體或肉,別名家雀、老家賊。味甘性溫,功善壯陽益精,暖腰膝,縮小便,是增強男子性機能,療陽痿的常用保健食物。 方中以麻雀為主,輔以粟米健脾養胃,濡潤宗筋;蔥白辛溫,振奮陽氣;又得酒助,助腎興陽,以增強麻雀的作用效力,四物相合而成益腎壯陽之方。原方用於“髒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之症。經常食用本品可增強體制,提高性功能。對男性陽痿,早洩target=_blank>早洩target=_blank>早洩,不育,女子陰冷。不孕皆有調養之用。《養老奉親書》也載有此方。 本品性質溫熱,陰虛內熱者忌食。 [方四] 狗肉1000克、糯米1000克,酒曲適量。把狗肉洗淨,煮爛,搗如泥,糯米煮成千米飯,與狗肉泥拌勻,待冷,加酒曲適量,發酵成為酒釀。每日晨起空腹飲20--30毫升。 狗肉為犬科動物狗的肉,又稱犬肉。它除有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嘌呤類和肌肽及鉀、鈉、氯等化合物。狗肉味鹹性溫,主補腎氣,壯陽道,強腰膝,暖下元,健脾胃,下無虛弱者食之最宜。合糯米加酒曲釀酒,更助元陽之氣,又培補中焦之氣。全方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健脾養胃。元陽虛弱的陽痿、早洩、滑精者可酌情選用。 陽盛、火旺、熱病者不宜使用。 [方五] 粟子肉100克,干藕粉25克,糖桂花2克,蜜餞青梅半顆,玫瑰花2瓣,適量白糖。將粟子肉洗淨後切成薄片,鍋置旺火上,放人清水適量,燒沸,倒人粟子肉、白糖,再沸時,撇去浮沫;再把干藕粉用水調勻,均勻也倒入鍋內,調成凌羹狀時出鍋,盛入碗內,把青梅切成薄片放於羹面,再撒上糖桂花和玫瑰花瓣即成。 本方補腎益氣,健脾開胃,活血化瘀,適用於更年期脾胃虛弱之人食用。 [方六] 白色鴨子1只,去腸髒,並將其洗淨,黑芝麻、桃仁、桑椹、水發蓮子、芡實、紅棗、薏苡米仁各20克,糯米適量(以填滿鴨腹為度),鹽、黃酒、味精各適量。將黑芝麻、桃仁、桑椹、蓮子、芡實、紅棗、薏苡米仁填入鴨腹腔,再填加糯米至滿用線縫合腹腔口,放置在湯盆中,加鹽、黃酒、味精和水,上籠屜蒸熟,食前拆線,即可食用。 本方補腎,健脾,固齒,尤其對體質久虛、消瘦、牙龈痿縮者適宜。 [方七] 栗子、粳米,冰糖各100克,清水l000克。將栗子用刀砍開,去殼取肉,切成碎米粒大小,將粳米淘洗干淨。放人鍋內加清水,栗子上火燒開,加人冰糖熬煮成粥即町。 本方補腎氣、厚腸胃、對腎虛引起的牙齒不固有療效。 [方八] 當歸(酒浸)、小川芎、荊芥穗、香附末、白芍藥、甘枸杞、熟地黃各75克,川牛膝(去蘆,酒浸)60克,細辛9克,補骨脂45克,升麻15克,青鹽9克。將為末,用老米枷克,煮飯合成丸,陰干,入瓦砂罐封固,炭火或桑柴火,燒成灰存性研為末,用鋁盒盛之。清晨以藥粉擦牙,然後溫水漱咽服下。 本方為固齒補腎散,適用於腎虛牙齒不固之患者。 [方九] 鹌鹑1只,枸杞子30克,杜仲15克。將3味水煎取汁,飲湯食鹌鹑。 本方補肝腎,強腰膝,健筋骨,適用於肝腎虛所引腰膝酸軟,牙齒不固者。 [方十] 莽草、生姜、柳樹皮(刷去表面綠皮,取裡面之白皮)、牛膝(去苗)、胡蒜子、生干地黃、菟絲子、無食子、桐子漆、豬牙皂角各1肋克。共研成細末,放入瓶內,瓶口用食鹽調稀泥封固,放火內燒鍛1日後,埋入土內半日許(選陽濕地,要挖深一點),取出放室外露3夜,白天收入用涼處,不得見太陽;後研為細末,篩過備用;每用時以手指蘸藥末少許揩於牙齒上,過一會兒即以清水洗去,日用2次。應堅持揩法,不可中途而廢。 本方補腎氣,常用可使牙齒堅固不脫,光潔白淨。 [方十一] 上肉桂2克,熟附子5克,西黨參、北黃芪、懷山藥、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菟絲子、淡大雲、蒸黃精、制鎖陽各1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劑,連服5劑,—般需要服30-60劑,直至病愈為止。 本方為湖南著名老中醫蕭佐桃驗方,功能扶命火,培脾土。養正氣、益精血,可主治腎陽虛證(命門火衰),脾陽虛證,脾腎陽虛證,氣血虛弱證。特別是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症,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症,性生殖機能減退症,下丘腦垂體性閉經,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的患者,有上述證候表現的療效尤佳。 本方系蕭氏在臨床上治療內科疑難雜症研制的有效方劑之一。他認為疑難雜症所表現的證候往往與“命門”系統自身功能的損害,即真陰真陽的虧損有關。真陰真陽虧損可以造成“五髒之陰氣不生,五髒之陽氣不發,五髒之正氣失調”。因此在立法制方時要注意調陰陽、糾偏頗,意在相濟,勿忘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益精血、養正氣,貴在調和,勿忘精血互生,氣為血帥;補虛損,扶五髒,重在脾腎,勿忘脾腎雙補,兼顧他髒。“扶命培上湯”就是根據這個原則制訂的。 以肉桂,辛甘、大熱,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附子,辛甘、大熱,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溫邪;黨參,甘、平,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黃芪,甘、溫,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山藥,甘、平,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淫羊藿,辛、甘、溫,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菟絲子,甘、溫,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巴戟天,甘、辛、微溫,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枸杞子,甘、乎,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黃精,甘、平,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鎖陽,甘、溫,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肉苁蓉,甘、鹹、溫,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共奏調整命門真陰真陽虧損之效,從而使命門系統能正常行使上行於腦,主精神活動;下行於生殖系統,主性行為和生殖;內行十二髒腑,主各髒腑陰陽平衡;外行主衛外的生理功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陰虛火旺者及孕婦慎用。口干喜飲者去向桂、附子;腹脹便溏者去大雲、黃精。 [方十二] 山藥100克,鴨梨2個,蘋果1個,金糕、瓜仁、葡萄干、瓜條、青梅各10克,白糖300克,桂花鹵少許。山藥去皮後入沸水氽一下,切成9厘米長、手指粗細的山藥段,再人沸水中氽一遍;梨,蘋果去核切小丁;砂鍋肉放白糖,加2小碗水,用武火燒開,人山藥段,待沸,改用小火煨,加入梨、蘋果丁,煮30分鐘;然後把山藥撈出放在盤內,將所有的果料撒在山藥上,並將余汁過籮,除去果皮雜質,再熬濃,人桂花鹵,澆人盤內的果料上即可。日2次服食。 本方,健脾益腎,補肺潤燥,固澀止遺,適用於病後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久瀉久痢,痰喘咳嗽,皮膚干燥,腰痛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洩,帶下白濁等症,乃病後體虛者理想的食補佳品。 [方十三] 山藥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白糖、紅綠絲、糖桂花、熟豬油各適量。山藥粉、茯苓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調成糊狀,上籠蒸約半小時後取出,加白糖、豬油、紅綠絲、糖桂花,調制成餡心,面粉合好,與餡心作包子蒸熟進食。 本品有補脾固腎功效,適用於脾腎氣虛,食少便溏,尿頻,遺尿。本品出自《儒門事親》,方名為後補,原方用於“小便多,滑數不禁”,為補脾固腎方,脾虛運化失常,則見食少便溏;腎虛膀胱不約,則見遺尿,法宜補脾固腎,方中以山藥為主,補脾固腎;以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