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骨質增生能吃辣的嗎正文

骨質增生能吃辣的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朋友十年前因為溜冰不小心摔傷了臀部及大腿,一直沒有去看醫生,最近覺得屁股很痛,看醫生發現是骨質增生,請問應避免吃什麼食物?他平時比較愛吃辣椒,請問能吃辣嗎?謝謝
 
骨質增生最好不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對病情的治療會有一定的影響。
可以多吃含鈣的食物。
如果你朋友的疾病,沒有好的治療方法,介紹你用陳氏天龍活骨丸。
祝你朋友健康。
 
常見治療方法有:體療、理療、推拿按摩、針灸、牽引、藥物、封閉、支具等方法。
 (1)體療:適於早期,骨關節改變不大的患者,對慢性疼痛效果好。急性疼痛重時應停止或減輕活動量。
 (2)理療:其種類較多,可根據病情、設備條件等合理選用如電興奮、紅外線、超短波、超聲波、離子導入等方法。
 (3)推拿按摩:此法較受患者歡迎,可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功能恢復。
 (4)針灸:適用於腰肌緊張、疼痛局限者,可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同時可配合拔罐治療。
 (5)牽引:可使椎盤內壓減少,小關節間摩擦減少,緩解肌肉痙攣。可在醫院或家中進行。
 (6)藥物:常用的中、西藥物種類較多,西藥有阿斯匹林、保太松、布洛芬、消炎痛等。中藥有活絡丹、舒筋片、壯骨關節丸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選用。
 (7)封閉:封閉的方法較多,只有選擇得當,操作正確,才能有較好效果。
 (8)支具:以寬腰帶為主,在早期脊柱不穩時坐位或彎腰工作時使用有助於保持脊柱穩定,減少關節磨損。但應同時配合體療、防止肌肉萎縮。
 
臨床證明,長期服用中藥治療骨質增生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患者可用威靈仙30克、鹿銜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去皮雞胸肉250克煲湯飲用。先將上述藥品放入瓦罐內,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後喝湯。3碗藥汁要暖飲,分早中晚3次,10天為1療程。
不過,為了提高中藥的療效,在治療時還應根據疾病的階段和患者的體質認真辨證才行。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的早期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稜10克、莪術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會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
如果病人已是骨質增生的後期,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濕熱之別,病情比較復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洩;濕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中藥: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0克、丹參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干姜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濕熱者加蒼術10克、黃柏10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骨質增生時,有許多中醫師都喜歡使用馬錢子或馬錢子制劑。臨床證明,馬錢子及其制劑對骨質增生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馬錢子辛熱有毒,服後有頭暈和周身熱感,應嚴格掌握其用量和禁忌。患者不可急於求成而擅自使用。

骨質增生的家庭治療法
骨質增生會摩擦相鄰的骨頭和神經、血管,導致發炎,並可能在神經末梢形成微小的腫瘤,使患者異常疼痛。一般來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采取手術治療,因為骨質增生常會再生。
1、選擇軟底鞋
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勝過皮制的)。穿得舒適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可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2、墊上泡沫軟蟄
軟墊可減輕骨質增生對周圍的壓迫,可以在軟墊骨刺相應的部位挖一個洞。
3、熱敷
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4、泡腳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5、有選擇的鍛煉
你可以用騎腳踏車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6、減肥
偏胖是引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肥也是刻不容緩。
7、應避免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類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這些物質將阻撓復原過程,並擾亂體內的礦物質平衡。
8、補充營養素
①鹽酸甜菜鹼
用量依照產品標示。幫助鈣質吸收。年長者較易缺乏鹽酸。假使你有潰瘍或嚴重胃灼熱的病歷,勿試此產品。
②鈣及鎂箝合劑
鈣每天1500毫克,鎂每天750毫克。保持鈣、鎂平衡將預防不正常的鈣質堆積。
③蛋白質分解酵素
用量依產品標示。幫助營養的吸收及控制發炎。
④維生素c甲生物類黃酮
維生素c每天2000~4000毫克,黃酮每天100毫克。一種抗發炎劑,對膠原蛋白及結締組織有益,幫助減輕疼痛。
⑤維生素b群添加維生素b6
每天50—100毫克。同時服用各種維生素b最能發揮其功效,維生素b6是制造鹽酸所必需的。
9、天然藥草
可使用山金車及洋甘菊泡腳。也可將這些藥草包於布內,敷在腳上。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3/59/41/1464535941.15765528.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3/59/41/1464535941.15765528.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可以服用骨質增生片或者丹郁骨康丸建議用用腰骓康組合,該組合比起做手術痛苦小,風險地,更經濟。

我爺爺就是用這個治好的,到現在也沒有復發!!

如果有需要可以打他們的tel:(四00八一00五一五)了解一下。

祝健康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布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人到中年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容易導致關節損傷,軟骨破壞,引起骨性關節炎。所以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有人報告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其發病率約為40—50%,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主要累及手的近節和末節指間關節、脊柱和髋、膝、踝關節等,以關節疼痛、變性和活動受限為特點。關節活動尤其是負重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或緩解。有時在持物或做開瓶蓋動作時出現手指關節疼痛,可能是由於手的骨性關節引起,行走後髋部疼痛,休息後減輕可能是髋關節骨性關節造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步行一定距離後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於腰椎骨質增生導致腰椎管狹窄。
那麼骨性關節炎應如何治療?目前世界上多應用非甾體類(nsaids)藥物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雙氯芬酸納、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處方量第一的非甾體藥物是扶他林(雙氯芬酸納制劑),它通過對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雙重抑制作用,產生抗炎鎮痛作用,並且對關節軟骨無損傷,由於它較好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廣泛應用。
骨質增生是一種全身性的病變,可累及許多部位並產生許多不同的症狀和表現,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於正規醫院,以便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由於骨關節病的病因復雜,晚期治療辦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預防和治療。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與骨質疏松是怎麼回事?
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狀態,表現為骨骼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點,如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常被稱為“骨刺”,可見關節內游離體和軟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椎體的“唇樣”改變,壓迫神經,產生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異常。
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肥大性骨關節炎,均指一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害。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等現象。
骨質疏松是全身骨質減少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骨骼中基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骨骼中礦物質(主要是鈣、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說,骨質疏松時,骨骼中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及水分的含量減少而鈣、磷等礦物質含量相對保持在正常水平。由於骨基質在鈣、磷等礦物質之間起支持和連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質減少,則礦物質之間的間隙就增大,表現為骨質疏松。隨著骨質疏松的進展,骨骼中鈣、磷等礦物質也會不斷丟失及減少,從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質和礦物質都減少的現象。

骨質增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骨關節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膠原蛋白、蛋白多糖、軟骨細胞、軟骨、滑膜等的變化,均可影響其他成份,因此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發病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增齡: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張乃铮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1%、5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性別:從張乃铮教授等人的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3)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鐘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的檢出率增高。
(5)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准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髋、膝關節。
(6)姿勢不良: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

[1] [2] [3] [4] [5] 下一页

死螃蟹可以吃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