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膝關節有炎症積液飲食注意什麼正文

膝關節有炎症積液飲食注意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膝關節有炎症積液飲食注意什麼
 
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胫骨內、外側髁以及髌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
關節囊較薄而松弛,附著於各骨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囊的周圍有韌帶加固。前方的叫髌韌帶,是股四頭肌肌腱的延續(髌骨為該肌腱內的籽骨),從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韌帶的兩側,有髌內、外側支持帶,為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腱膜的下延,並與膝關節囊相編織;後方有腘斜韌帶加強,由半膜肌的腱纖維部分編入關節囊所形成;內側有胫側副韌帶,為扁帶狀,起自內收肌結節,向下放散編織於關節囊纖維層;外側為腓側副韌帶,是獨立於關節囊外的圓形纖維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於腓骨小頭。
關節囊的滑膜層廣闊,除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表面無滑膜覆蓋外,關節內所有的結構都被覆著一層滑膜。在髌上緣,滑膜向上方呈囊狀膨出約4厘米左右。稱為髌上囊。於髌下部的兩側,滑膜形成皺襞,突入關節腔內,皺襞內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狀襞。兩側的翼狀襞向上方逐漸合成一條帶狀的皺襞,稱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間窩的前緣。
由於股骨內、外側髁的關節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關節窩較淺,彼此很不適合,在關節內,生有由纖維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半月板的外緣較厚,與關節囊緊密愈著,內緣薄而游離;上面略凹陷,對向股骨髁,下面平坦,朝向胫骨髁。內側半月板大而較薄,呈“c”形,前端狹窄而後份較寬。前端起於胫骨髁間前窩的前份,位於前交叉韌帶的前方,後端附著於髁間後窩,位於外側半月板與後交叉韌帶附著點之間,邊緣與關節囊纖維層及胫側副韌帶緊密愈著。外側半月板較小,呈環形,中部寬闊,前、後部均較狹窄。前端附著於髁間前窩,位於前交叉韌帶的後外側,後端止於髁間後窩,位於內側半月板後端的前方,外緣附著於關節囊,但不能腓側副韌帶相連。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彈性,能緩沖重力,起著保護關節面的作用。由於半月板的存在,將膝關節腔分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兩腔,除使關節頭和關節窩更加適應外,也增加了運動的靈活性,如屈伸運動主要在上關節腔進行,而屈膝時的輕度的回旋運動則主要在下腔完成。此外,半月板還具有一定的活動性,屈膝時,半月板向後移,伸膝時則向前移。在強力驟然運動時,易造成損傷,甚至撕裂。當膝關節處於關屈而胫骨固定時,股骨下端由於外力驟然過度旋內、伸直,可導致內側半月板撕裂;同理,如該時股骨下端驟然外旋、伸直,外側半月板也可發生破裂。
膝關節內有兩條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附著於胫骨髁間前窩,斜向後外上方,止於股骨外側髁內面的後份,有制止胫骨前移的作用。後交叉韌帶位於前交叉韌帶的後內側,較前交叉韌帶短,起自胫骨髁間後窩及外側半月板的後端,斜向前上內方,附於股骨內側髁外面的前份,具有限制胫骨後移的作用。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構成。關節腔內的輔助結構有膝交叉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和內、外側半月板。
[編輯本段]膝關節相關疾病
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劇烈彈跳運動的人,很容易損傷膝關節。主要症狀有滑膜炎、交叉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等等。膝蓋經常受到冷刺激的人,容易得慢性膝蓋病,如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等等,上述這些病在臨床上屬於頑固性疾病,沒有什麼特效藥,只能采取動手術的治療方法。例如關節鏡等微創手術。而且最討厭的是,如果復發,還得手術!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如果操作過程不當,例如抽取膝蓋積液或者進行膝蓋手術時沒有進行無菌性操作,可能會引起關節腔內部感染。只能采用用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的辦法,病人治療過程比較痛苦。
同時,免疫系統、風濕、類風濕、結核等疾病也會引起膝關節病變。
[編輯本段]膝關節置換術評估
---------------------------------
1977年,nih開始啟動一種機制度————對流行的醫療新技術進行評估。該評估可能對衛生政策有所影響(比如,某一治療是否為保險所覆蓋等)。這一機制後來很快被許多西方國家效仿。迄今為止,nih公布了大約75個這樣的評估報告。最近的一次評估是關於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r),報告發表在2004年第6期jbjs上。現就報告的結論簡述如下(有興趣者請找原文一讀)。
=====================
tkr的適應症:
(1)主要用於骨性;
(2)其他適應症包括、青少年類性關節炎、和其他類型的關節炎症。
tkr的目的:
(1)緩解;
(2)改善功能。
擬行tkr的患者應有:
(1)關節損壞的放射學證據;
(2)持續性的中度至重度疼痛且經相當時間的非手術治療無緩解;
(3)臨床顯示關節功能明確受限,且因此影響生活質量。
tkr患者年齡問題:
(1)過去認為60-75歲最適合行tkr;
(2)現在這一年齡范圍在擴大。但應注意,高齡病人常合並有更多的其他系統;低齡患者又因活動能力強會增加假體的機械失敗;
(3)在55歲以下的患者,應考慮截骨、單髁置換等其他治療方法。
tkr的絕對禁忌症:
(1)局部或全身;
(2)合並其他疾病,從而增加發生圍手術期並發症或死亡的危險。
相對禁忌症:
(1)肥胖:實際上並非禁忌症,但會增加傷口延遲愈合、圍手術期感染的危險
(2)嚴重的外周血管疾病和某些神經功能損害。
tkr的結果:
(1)圍手術期的死亡率為0.5%;
(2)無論從短還是長遠看,在90%的患者,tkr能快速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85%的患者對手術結果滿意。
(3)手術效果不明顯者,究竟源於何種原因,至今不明。
tkr的並發症:
(1)切口愈合問題
(2)表淺或深部感染
(3)深靜脈栓塞和
(4)
(5)心肌梗死
(6)髌骨和/或伸膝裝置斷裂
(7)關節不穩、僵硬和/或力線不正
(8)神經、血管損傷。
並發症的發生因素:
(1)切口與深部感染因素:關節炎、、肥胖、使用糖皮質激素。
(2)tkr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手術技術,有研究表明手術醫生和的年手術例數與並發症發生率成反比。
假體失敗問題:
(1)發生率:10年時為10%、20年時為20%,相當於每年遞增1%。
(2)假體早期失敗的原因:患者小於55歲、人、骨性關節炎、肥胖、合並其他疾病。
影響手術成功的主要因素:
(1)醫生的年手術量
(2)手術技術方面
(3)假體的選擇
有關假體:
(1)假體安放的力線正確至關重要
(2)旋轉平台、保留後交叉韌帶的設計有理論上的好處,但在tkr對手術的成功和假體的存留時間尚未顯出優勢。
有助於改善tkr愈後的圍手術期處理:
(1)全身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積極的術後止痛處理
(3)圍手術期的患者健康評估及相關疾病治療
(4)患者教育
作用尚不明確或有爭議的圍手術期處理:
(1)預防性使用抗凝藥物,以防止肺栓塞
(2)各種圍手術期康復訓練
(3)自體輸血、引流血回輸等
翻修tkr的指證:
(1)髌骨骨折或脫位
(2)假體不穩或無菌松動
(3)感染
(4)假體周圍骨折
(5)tkr後無原因疼痛(是否列為適應症有爭議)
翻修tkr禁忌症:
(1)持續感染
(2)股四頭肌或伸膝裝置功能高度受限
(3)皮膚覆蓋差
(4)血供不良
(5)骨骼質量差
翻修tkr的預後:
(1)不如初次tkr
(2)無菌松動者優於感染者
翻修失敗的挽救:
(1)切除性關節成形術
(2)關節融合術
(3)截肢
 
損傷性滑膜炎,多因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所致。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治療期間盡量減少抽水注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腫脹積水消除之前一定不要勞累和鍛煉,過多活動會損傷骨骼,簡單通俗的可理解為:滑囊是一個儲油器,是為骨骼肌腱運動加油的,目地是為了增加潤滑減少摩擦,如果有了積水,積水稀釋了滑液就起不到潤滑作用了,此時劇烈活動就會產生骨骼摩擦,最終損傷骨骼.
滑膜炎屬無菌性炎症,主要是微循環不通阻礙所致,所以治療應以調理微循環系統為主,只要微循環暢通了,積水也就循環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中醫藥外敷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綠色療法,由於藥物用於肌表薄貼,因此可直接作用於關節滑囊部位,使藥性直達病灶,達到活血化淤,通經走絡,祛風散寒和調節微循環的目的。貼於體表的藥物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受阻的微循環暢通,消除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使之重歸於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就會徹底康復。不明之處可隨時聯系.祝早日康復!
 

鹿尾巴冰箱放久後是否會出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