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三高病人如何自我保健正文

三高病人如何自我保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所含的營養物質成份有益於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生理價值也高,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可以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與豆固醇,對降低血中膽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為人體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蘇糖。此外,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微量元素與b族維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干、豆腐腦、大豆粉等,應成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應付饑餓的辦法

  饑餓感是糖尿病人經常遇到的一種反應。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將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轉及病人的適應調節而減輕或消失。可以采取下述辦法來應付饑餓感的發生:

  其一:減少細糧攝入,多增加一些纖維食物,如荞麥面、玉米面、綠豆、海帶等。目前已有一些專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麥掛面、綠豆餅干等,可做為饑餓感嚴重時加餐之用。

  其二:適當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其三:用一些食療方來加餐。如饑餓感強烈時,可用冬瓜250克、山藥100克、豬胰1具(洗淨後),加適量調料炖煮後連湯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產熱量低的食品來炖豬胰食用。以緩解饑餓感為限量。

  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飲食量與飲食習慣有關,在不影響營養基礎上的饑餓感,通過一段時間的忍耐適應,是可以緩解的。此外,病人應相信,減少飲食量,並不一定會產生饑餓,不要有事先的饑餓准備,對糖尿病人重要的是營養平衡,過量的飲食無疑會給機體有關髒器組織帶來負擔。

  甜味品的選擇

  有一些糖尿病人很愛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豐富,吃了又對病情不利。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試試下述方法:

  其一:在諸多甜味劑中,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葉菊”較好,雖然其不含營養素,但是它不提供熱能,而且甜度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選用。

  其二:糖精做為甜味劑可以偶爾食用。但對妊娠婦女禁用。

  其三:桃、梨、菠蘿、楊梅、櫻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適量食用。這些水果含有果膠,果膠能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延緩葡萄糖吸收。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也可適量食用。

  其四:糖尿病人應該控制糖攝入,但不可能一點糖也不沾。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個糖尿病人的情況不一樣,病人自己對其規律應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時刻,這是適量進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時間。

  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在我們經常見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紅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蜜餞、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頭、汽水、果醬、冰淇淋、甜糕點、蛋糕以及各種甜飲料、口服液、果汁等。

  容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

  血脂升高,對糖尿病非常不利。是並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見的有豬油、牛油、羊油、黃油、奶油、肥肉以及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見下表)。關於膽固醇,糖尿病人還應明白,它有兩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組成細胞膜等等;但是攝入多了,就會引起副作用,如參與冠心病的生成等。一般認為膽固醇的攝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為宜。

  飲酒的危害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認為,酒是五谷之精華,適量飲酒可以活血通絡,御寒,調節精神。對此要具體病人具體分析。如果患者的病情較輕,逢節假日,親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飲一點酒,並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病情不穩定,或伴有肝髒或心血管疾病,應禁止飲酒。

  因為酒有下列危害:

  其一:飲酒會增加肝髒負擔。我們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髒中進行。肝髒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強,能把大部分有毒物質進行轉化,排出體外。而糖尿病人的肝髒解毒能力較差,飲酒勢必會加重肝髒的負擔而引起損傷。過量飲酒還容易發生高脂血症和代謝紊亂。

  其二: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飲酒會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響其分泌液的成分。

  其三:酒本身就是高熱量食物,每克酒精能產7千卡熱量,糖尿病人稍失控制,便可引起病情惡化。

  飲食宜淡

  飲食口味過重,對人身體不利,傳統中醫為說明這個道理,曾用“五行”理論解釋說:過於多食酸味的東西,因酸味入肝,則會使肝氣偏盛,脾氣而衰弱;過於多食鹹味的東西,因鹹味入腎,腎主骨,則會引起大骨之氣勞倦困憊,肌肉短縮、心氣抑郁;過於多食甘味的東西,甘之性緩滯,會使心氣喘滿,面色黑,腎氣不能平衡;過於多食苦味的東西,則脾氣不得濡潤,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脹滿;過於多食辛味的東西,則筋脈敗壞而松馳,精神也同時受到損害。因此,注意調和飲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流暢,皮膚肌理固密,這樣身體便健康,正因人們發現淡食有益於身體,所以很早就總結了“淡食最補人”一句攝食格言。對糖尿病人,尤其並發腎病的患者,日常飲食除了應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飲食鈉鹽。

 飲食宜緩

  飲食宜緩,就是飲食時不要暴飲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腸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攝食有兩大不益之處。其一:糖尿病人攝入的食物常常是經估算而來,其有效成份應該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響其營養成份的吸收。有實驗證明,粗嚼者比細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質13%,脂肪12%,纖維素43%。可見細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會加重胃和胰腺等髒器的負擔,時間一長,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對飲食宜緩問題,古人早有認識:“飲食緩嚼,有益於人者三:蓋細嚼則食之精華,能滋補五髒,一也;脾胃易於消化,二也;不致吞嗆噎咳,三也。”這一總結,至今看來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對糖尿病人。

  飲食宜暖

  糖尿病人的飲食溫度要適中,過燙或過寒的飲食都將引起不良反應。按照中醫理論,人的脾胃特點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飲食宜暖這一科學的攝食法則在我國醫學名著《黃帝內經》中早有發現:“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說:凡飲食,熱的食物切不可溫度太高,寒的飲食也不可溫度太低,如果我們吃的能溫度適中,那麼,人體的正氣將不會受到損傷,病邪也就不會乘虛而侵犯機體。這樣身體也就太平了。
 
三高主要指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三高”人群飲食總原則:

○主食要定量,不可多吃也不可少吃;

○蛋白質要充足,同時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魚類、禽類、瘦肉類、蛋類、大豆制品、脫脂牛奶等;

○少吃含脂肪、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髒、肉皮、巧克力、油炸食品、葷湯、蟹黃、魚籽等,同時警惕“看不見”的脂肪,如植物油、堅果類、全脂牛奶及奶制品等;

○保證蔬菜充足新鮮,加工烹調時注意盡量減少對營養素的破壞,如先洗再切、大火快炒以及涼拌等方式;

○水果要適量,多吃同樣會增加能量,最好在兩餐之間食用水果;

○要限制酒水飲料的攝入,偶爾喝,不可超過50克;

○節假日期間看電視的機會很多,不要“忘我”地抱著零食吃,否則前面的正餐做得再標准也會影響“三高”指標,多到戶外散步運動可減輕身體負擔。

“三高”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同時,不同高指標者還有不同注意要點。

高血糖人群飲食要點:1)忌食含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2)常吃粗雜糧和薯類替代主食,如燕麥、荞麥、薏仁、馬鈴薯等;3)少吃稀飯,因為稀飯易消化難定量,餐後血糖很容易升高;4)每天的烹調油不能超過25克;5)多吃有助於降糖的蔬菜,如芹菜、黃瓜、番茄、白蘿卜、綠豆芽、苦瓜、青菜等;6)多吃菌藻類食物,如香菇、草菇、金針菇、海帶、紫菜等;7)吃水果要扣除相應的主食,如吃150克蘋果要扣除25克米;8)血糖不穩定的情況下不能喝酒水飲料。

高血脂人群飲食要點:1)每天脂肪的攝入量不能超過50克,瘦肉在100—150克之間,喝脫脂牛奶為宜;2)每天的烹調油為20克左右,盡量選擇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茶油等;3)適量選用有助於降血脂的食物,如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類、富含植物固醇的豆制品、富含粗纖維的菌藻類食物等。

高尿酸人群飲食要點:1)多選用鮮牛奶、雞蛋清等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因為這兩種食物中嘌呤含量最低,瘦肉類、魚類、禽類要限制,每天不超過100克;2)不用或慎用嘌呤高的食物,如粗雜糧、海產品、豆類及其制品等;3)蔬菜以淺色為主,如冬瓜、大白菜、圓白菜、蘿卜等;4)可適量食用菌藻類食物;4)堅決禁用各種酒類。
 
用飲食療法降三高
喝絞股藍或者是六味黃酮茶,在加上平時的食療就可以了
方法如下:


常食藥粥:

①胡蘿卜粥:用鮮胡蘿卜120g切碎,同粳米100g煮粥食用。

②芹菜粥:連根芹菜90g切碎,同粳米100g煮粥食用。

③大蒜粥:大蒜30g放入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再取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後,重新放入大蒜再煮一會兒食用。

④荷葉粥:用鮮荷葉一張煎湯代水,同粳米100g煮粥經常食用。

⑤葛根粉粥:用葛根粉30g,粳米100g同煮為粥,作為早餐食用。

藥膳驗方:

常吃藥膳對防治高血壓也有較好的效果。

①炖海參:水發海參30g,加水適量,文火炖爛,加入適量冰糖融化後食有。

②炖木耳:白木耳或黑木耳10g,水發後洗淨,加水適量,文火燒爛後加適量冰糖每晚服用。

③醋泡花生米:選帶紅衣花生米250g,加米醋適量,浸泡5~7天,每日食3次,每次10~20粒。

④天麻炖雞蛋:天麻9g,煎1小時後,棄渣,加雞蛋2枚同煮,熟後服食。


降血壓餐單:蔬果奶類當主角
 

上一页  [1] [2] 

牛肚豬肚如何區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