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可以多吃梨子嗎? 梨子性味甘、微酸、微寒,歸肺、胃經,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瀉熱止渴、潤肺鎮咳、養血生肌、潤腸通便。用於熱病傷陰、肺燥咳嗽、煩咳驚狂、咽干失音、反胃便秘等症。《本草綱目》稱“潤肺清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本草通玄》稱“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用其清熱安神功能,對緩解高血壓、失眠、驚悸有輔助治療作用。 據韓國人稱,飯後吃一個梨有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致癌物,特別是吃完燒烤的食品,吃梨有利於防癌。腫瘤患者吃梨也有助益,可緩解消瘦、煩熱、厭食等陰虛症狀。梨含有大量維生素c,對抑制致癌物亞硝胺在胃內的形成有幫助。頭頸部的放射治療常引起口干舌燥、味覺障礙等熱毒傷陰症狀,多吃梨也很有好處,可刺激口腔唾液的分泌。我國黔、川、滇等西南山區產有刺梨,性涼、酸,與其它中藥配合,對放療患者有一定和胃生津、降逆止嘔作用,並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 梨的種類很多,療效也各有差異,因陰虛肺熱引起的咳嗽、便秘可用白梨、白蘿卜各半煮水喝,酌加冰糖或蜂蜜,即止咳,又通便,對肺結核低熱久咳也有好處,如有咯血,則再加鮮藕,相互配合,增加了止血效果。 [編輯本段]梨子的營養 梨含有多種維生素、有機酸、鈣、磷等多種礦物質;含有天門冬素,對保護腎髒有益;含有的維生素b1、b2,對調解神經系統、增加心髒活力、減輕疲勞有一定作用。高血壓患者多吃梨,有清熱、滋陰、鎮咳功能,可緩解血壓升高引起的口渴、頭暈、煩悶、便秘症狀。肺結核患者吃梨,可緩解肺陰虛引起的干咳、痰稠、咯血、五心煩熱等表現。梨所含的果糖多,容易吸收,加之有多種維生素的配合,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對肝髒也具有保護作用。 [編輯本段]吃梨子的講究 梨性偏寒助濕,多吃會傷脾胃,故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梨含果酸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頻者,睡前少吃梨。對血虛、畏寒、腹瀉、手腳發涼的患者不可多吃梨,並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濕寒症狀加重。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當慎。梨含果酸多,不宜與鹼性藥同用,如氨茶鹼、小蘇打等。梨不應與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瀉。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選擇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編輯本段]梨子治療方法 最流行的梨子食療方,可算是用南北杏、梨子、雪耳煮糖水或熬湯,對於聲沙口干頗有效用。但要注意,此方中的梨子帶寒,雪耳偏涼,較適合本身帶實熱,或有虛火需要清熱之人。如屬身體虛寒,可不用雪耳。若以此方稍加變化,配川貝母3錢(9克)煮湯,可加強補肺氣的功效。如配百合,則可養陰安神。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緩解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等症較為適宜。除此以外,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果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為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適合的量:一天吃1個梨是營養最易被吸收的。 ■適合時段:飯後2-3個小時是最適合的。 ■吃法:可以洗淨直接吃,或者用冰糖和梨切成塊煮冰糖梨水可以潤肺止渴,還可以搾梨汁喝。 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但是,因為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