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黃鳝有什麼功效???正文

黃鳝有什麼功效???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黃鳝有什麼功效???
 
食療: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黃鳝為溫補強壯劑,適用內痔出血、氣虛脫肛、產後瘦弱、婦女勞傷、子宮脫垂、腎虛腰痛、四肢無力、風濕麻痺、口眼歪斜等症。

營養分析
 1.鳝魚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
 2.鳝魚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鳝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鳝魚含豐富維生素a,能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
 藥用
 黃鳝不僅為席上佳肴,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鳝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黃鳝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腸風痔漏、耳聾等症。黃鳝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藥,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痺。有人說“鳝魚是眼藥”,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魚有好處。常吃鳝魚有很強的補益功能,特別對身體虛弱、病後以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它的血還可以治療口眼歪斜。祖國醫學認為,它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鳝魚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熱,能被胃液和加熱所破壞,一般煮熟食用不會發生中毒。民間用鳝魚血治病,是否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黃鳝的血液有毒,誤食會對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歸經:肝;脾;腎經
 
黃鳝的營養價值和極高的保健作用早被人們所認識,更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醫學史料記載,黃鳝藥性甘、溫,無毒;入脾、腎,補脾益氣,除積理血。對腹中冷氣、腸鳴及濕痺氣、濕熱身癢、內外痔漏、婦人產後淋瀝、血氣不調等均具顯著療效和輔助療效。特別在補充營養、平衡營養、健體強筋、增強抗病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價值。
根據美國醫藥界研究,人類吸收卵磷脂可使人的記憶力提高20%,而黃鳝脂肪中含有極豐富的卵磷脂。1900年10朋東京“國際dha研究會”上英國麥克圖特教授第一次發表了有關魚類含有豐富的dha(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即22碳6烯酸,俗稱“腦黃金”),可使人腦聯盟、記憶細胞活躍的論點,引起全球性的關注和深入研究,並獲知鳝內中富含dha的結果。國際上已認定的dha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有:
1、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可有效地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2、增加血液活性,減緩血液凝固的速率。
3、可有效地減輕人體體內外炎症。
4、可防止癌細胞的擴散。
5、提高大腦功能,防止大腦衰老。
6、胎兒發育的必需營養品,對奠定人腦高智能基礎具有重要的潛能作用。
7、可延緩老年人智力因素,防治老年性癡呆。
上海水產大學李淡秋測定,黃鳝肉內不僅含有dha,還含有較豐富的epa。這兩種物質具有抑制心血管病和抗癌、消炎的穩定功效。
最近,日本鈴木平光所著《dha吃魚健腦》一書(中文版,農業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中說:黃鳝富含維生素a、b、c、e,特別是維生素a的含量,100克烤鳝片中含有5000國際單位維生素a,而100克被譽稱為保健上品的牛肉之中僅含40國際單位,豬肉僅含17國際單位。維生素a是增強視力和平衡皮膚代謝功能的重要物質。日本人稱“鳝魚是眼藥”,患眼疾的日本人都知道吃鳝肉的好處,日本營養學家還特別提出,夏季日本人維生素攝入量一年中最少,故夏季吃黃鳝可彌補這一不足。
日本人自謂是一個愛吃黃鳝的民族,自古就有這方面的記載,例如日本古代著作《萬葉集》中記述有詩人大伴家持以《瘦人》為題寫的一首歌,大意是“鳝魚對苦夏人有益,苦夏人請多吃鳝魚”。日本民間早有“鳝魚治病有效”之說。日本各地素有三伏天吃烤鳝魚片的習俗,這與中國“小暑黃鳝賽人參”之說相一致。這也是為什麼黃鳝在日本每年均需大量進口,年耗量達12萬多噸的原因。黃鳝治病在我國、日本以及東南亞民間極為普遍,其療效不得不使醫學界刮目相看。例如:一個少女患面部神經麻痺,致使口眼歪斜,到醫院治療3個月之久,療效不顯,極為痛苦;後來請人用鳝血灸治,一周即愈。另有一老者,長達數十年食葷即痢,後飲鳝粉皂甙茶2個月即痊愈等等。

注意!!!

現在很多黃鳝養殖的時候被喂食了避孕藥主要成分是雌激素
所以還是少吃為宜!生物老師說的~~
參考資料:
http://www.hgyy.org/old/msyp/syjs/13-020923-hx.htm

 

板鴨炖豬肚怎麼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