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強嗎?
河豚魚,3-5月是繁殖季節,大的長達1米,肝髒、血液、卵巢、生殖腺等均有毒,其中毒素在春季為最強。食後舌、唇、手、足會失去知覺,全身麻木,血壓下降,很快便會窒息死亡。海裡捕撈到的河豚魚,如果死太久,毒素就會滲透到魚肉、魚皮裡,即使洗得再干淨,高溫清煮也沒用。 河豚魚肉含的毒較小,而卵巢、肝髒和血液都含有較多的毒素。在中國,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國家明文規定不准飯店供應河豚魚。而在日本吃河豚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成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魚加工是十分嚴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鐘才能完成。河豚一般是養在池裡的,吃之前用網兜將河豚網出來,用小刀割去魚鳍,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著剖開魚肚取出魚腸、肝髒、卵巢和腎等含劇毒的內髒,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清水中將上面的毒汁漂洗干淨。洗淨後的魚塊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接著,將其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或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著碟子裡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與蛇毒、蜂毒和其它毒素一樣,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從河豚肝髒中分離的提取物對多種腫瘤有抑制作用。人們已經將海豚肝髒蒸餾液制成河豚酸注射液用於癌症臨床及外科手術鎮痛。
吃時千萬要小心謹慎,切莫粗心大意。因為此魚腹中有劇毒,其脊血、鳍尾、肝髒等處,都藏有毒汁,俗語有吃河“拼死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須請有經驗的老師傅將魚腹內髒揀清,洗淨,然後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復燒煮,更燒得肉爛皮酥,方可食用。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魚前燒煮一鍋“蘆根湯”以備解毒之用。總之,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許多種類地河豚地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地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地毒性。它地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氰化鈉地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地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地部分是卵巢、肝髒,其次是腎髒、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地生殖周期也有關系。晚春初夏懷卵地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痺、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地報道。雖然,品嘗河豚要冒著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地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地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地國家是日本。日本地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地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饪地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地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游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地後半部所具有地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地背鳍和尾鳍劃水。河豚地牙齒與刺豚地牙齒很相似。河豚地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鹗地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地部分連同蟹、蠕蟲和籐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河豚魚地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種神經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地肝、脾、腎、卵巢、睾丸、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髒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腌、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每年春季是河豚魚地產卵季節,這時魚地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河豚魚中毒地高發季節。我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地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