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中含有哪些蛋白? 火腿 火腿huǒtuǐ [英文:ham]
腌制或熏制的豬腿,又名“火肉”、“蘭熏”。
浙江金華和江西安福與雲南宣威出產的最有名。因其肉質嫣紅似火得名。一說,早期制作常用煙火熏烤,故稱。據方志,金華火腿創制於宋,浙江人民曾以之慰勞澤率領的抗金部隊,後列為貢品,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至清代,金華火腿已遠銷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地。安福火腿歷史悠久,源於先秦,是先秦祭祀的“火胙”,歷為道教勝地的安福武功山,當地百姓將上等的豬蹄胙肉作為敬神供品,祛邪消災,祭神後的胙肉再加鹽腌制即成“火胙”。後來人們又將豬腿腌制成“火腿”,節慶喜日或家有貴客取之為宴。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用,能治療虛勞怔忡、胃口不開、虛痢久瀉等症。歷來被看作是席上佳肴,饋贈珍品。 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點,比如長時間食用的話就會感到頭疼,還有一點沒有得到證實,等得到證實後本人在發表。
“火腿”名稱的由來
火腿是浙江金華的著名特產,抗金名將宗澤是現在的浙江金華義烏人,他一次帶著家鄉腌制的豬腿進獻給宋欽宗,鹹豬腿肉色、香、味俱全,因為色澤鮮紅如火,宋欽宗就賜名“火腿”,從此火腿成了貢品。火腿都是豬後腿。金華火腿本來應該使用金華兩頭烏的後腿制作的,可是由於金華兩頭烏幾乎絕種,所以現在標准的火腿應該是一般鹹腿作為原料(也就是在冷庫裡用鹽腌制的腿)。盛產火腿的有金華、東陽、蘭溪、義烏、武義、浦江、永康,這些地方都屬於金華,統稱金華火腿。曾經有一段時間是蘭溪最多,但現在最多的是東陽。
ps: 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火腿族;來源於英文單詞ham。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營養成份:蛋白質、異黃酮、低聚糖、皂苷、磷脂、核酸等。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增強體質和機體的抗病能力,還有降血壓和減肥的功效,並能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熱量,可以治療便秘,極適宜老年人食用。 1.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2.防止血管硬化:黃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髒。大豆中的卵磷脂還具有防止肝髒內積存過多脂肪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3.通導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纖維,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膽固醇含量; 4.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種抑制胰酶的物質,對糖尿病有治療作用。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同時,可抑制體重增加; 5.大豆異黃酮是一種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夠減輕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症狀、延遲女性細胞衰老、使皮膚保持彈性、養顏、減少骨丟失,促進骨生成、降血脂等。 6.雖然大豆的營養豐富,但嬰兒不能只喝豆漿,因為它並不含有所有人體需要的蛋白質,也沒有鈣。 [編輯本段]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大豆是更年期婦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腦力工作者和減肥的朋友也很適合; 2.大豆在消化吸收過程中會產生過多的氣體造成脹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應盡量少食; 3.患有嚴重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低碘者應禁食;患瘡痘期間不宜吃黃豆及其制品。 4.大豆中的優質蛋白質,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 [編輯本段]制作指導 1.用大豆制作的食品種類繁多,可用來制作主食、糕點、小吃等。將大豆磨成粉,與米粉摻和後可制作團子及糕餅等,也可作為加工各種豆制品的原料,如豆漿、豆腐皮、腐竹、豆腐、豆干、百葉、豆芽等,既可供食用,又可以炸油; 2.生大豆含有不利健康的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所以大豆不宜生食,夾生黃豆也不宜吃,不宜干炒食用; 3.黃豆通常有一種豆腥味,很多人不喜歡。如在炒黃豆時,滴幾滴黃酒,再放入少許鹽,這樣豆腥味會少得多,或者,在炒黃豆之前用涼鹽水洗一下,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4.食用時宜高溫煮爛,不宜食用過多,以礙消化而致腹脹。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能殺烏頭、附子毒; 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清熱解毒、益氣的功效; 主治疳積瀉痢、腹脹羸瘦、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等。黃豆還能抗菌消炎,對咽炎、結膜炎、口腔炎、菌痢、腸炎有效。 [編輯本段]自然配方 1.黃豆湯:用黃豆和干香菜、蔥白、白蘿卜一起煮湯,加入適量調味品,煮至黃豆熟爛即可。此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以治療感冒等症。 2.黃豆芽:黃豆洗淨後用水浸泡,注意每天換水,20天後就會生出黃豆芽。黃豆芽炒、拌、煮皆可食用,經常吃黃豆芽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健腦、抗癌的作用。還是很好的減肥、美容食品。 3.豆漿:黃豆磨漿食用對胃炎、肝炎、高血脂等皆有療效。 [編輯本段]相關歷史 大豆蛋白蛋白質是人體所需第一營養素,占人體干物質總量的45%,占肌肉總量的70%,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主要組成成分皆為蛋白質,人體的新陳代謝,抗病免疫,體液平衡,遺傳信息傳遞等無不與蛋白質密切相關,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所以蛋白質又被稱為人類的“第一營養素”或“生命素”。大豆蛋白質:即大豆類產品所含的蛋白質,含量約為38%,是谷類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牛奶蛋白質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質,在營養價值上,可與動物蛋白等同。fao/who(1985)人類試驗結果表明,大豆蛋白必需氨基酸組成較適合人體需要,對於兩歲以上的人,大豆蛋白的生理效價為100。大豆中富含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幾乎是肉、蛋、魚的二倍。而且大豆所含的蛋白質中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組分齊全,屬於“優質蛋白質”。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因年齡、性別、體重、工種等不同而有所差異。為了指導人們的膳食,世界各國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分別制訂出“推薦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da)。199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發表聲明:每天攝入25克大豆蛋白,有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現代人群所需要的食品應該是既能引起食欲,又無不良副作用,而且含有豐富營養。在現有食物類群中,具備上述條件、原料來源豐富的農作物莫過於大豆。用大豆蛋白制作的飲品,被營養學家譽為“綠色牛奶”。大豆蛋白質對膽固醇高的人有明顯降低的功效。豆蛋白飲品中的精氨酸含量比牛奶高,其精氨酸與賴氨酸之比例也較合理;其中的脂質、亞油酸極為豐富而不含膽固醇,可防止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發生。豐富的卵磷脂,可以清除血液中多余的固醇類,有“血管清道夫”的美稱。大豆蛋白飲品比牛奶容易消化吸收。牛奶進入胃後易結成大而硬的塊狀物,而豆奶進入胃後則結成小的薄片,而且松軟不堅硬,可使其更易消化吸收。 大豆蛋白還有著動物蛋白不可比擬的優點。動物肉類、乳類食品雖可提供大量優質蛋白,但其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容易引發動脈硬化等“富貴病”。而大豆既有較高的蛋白營養價值,又不含膽固醇,它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質———異黃酮還有著降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在西方人餐桌上,一杯豆奶的價格超過了牛奶。 豆類的營養及其資源
1、營養價值分析豆類包括大豆和食用豆(蠶豆、豌豆、綠豆、小豆等)。其中大豆約占我國豆類總產量的75%—80%。比較而言,大豆是現有農作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質量最好、開發潛力最大的作物。東北主產區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37%—40%,黃淮地區為39%—42%,而一些優良品種可達45%,甚至48%以上。食用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大多在20%—30%之間,高者可達34%以上。
從氨基酸組成看,大豆蛋白質也是較為理想的。人體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8種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包括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大豆除蛋氨酸較少外,其余均較多,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較高,每克蛋白質中為63.4毫克,比小麥粉高1.4倍,略低於蛋清(69.8毫克)、牛肉(79.4毫克)。這種氨基酸含量較充足、組成又較全面的蛋白質,叫做優質蛋白質。大家知道,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細胞、組織的十分重要的物質,是生命的“存在方式”。與生命有關的許多活性物質,如酶、抗體、激素等,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的。人體的代謝活動、生理功能、抗病能力、酸鹼度調節、體液平衡以及遺傳信息傳遞等,均同蛋白質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豆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衡量蛋白質營養價值,可以采用若干數值來對比:一是氨基酸分數,以全蛋、人奶、牛肉、魚為100,而大豆為74,高於大米(66.5)、小米(63)、全麥(53)、玉米(49.1)等谷物。這表明大豆蛋白質的效價同動物蛋白質較為接近。二是蛋白質的生物價,以完全蛋白質為100,則普通干大豆為57,熟大豆為64,雖然低於雞蛋(94)、牛奶(85)、大米(76)、豬肉(74)和小麥(67),但經過加工,其生物價明顯提高,如豆腐為65—69,脫脂豆粉為60—75,豆乳為79,分離蛋白可達81。三是蛋白質的消化率,蛋類為98%,肉類為92%—94%,米飯為82%,面包為79%,大豆乳86.3%,豆腐高達92%—96%,分離蛋白可達97%。這些都說明大豆特別是經過加工後的豆制品營養價值是十分突出的。
大豆不僅蛋白質豐富,而且其油脂質量優良,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人體所必需的亞油酸平均含量達50.8%。大豆油在人體內的消化率高達97.5%,而且具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中沉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尤其是大豆脂肪中含有1.8%—3.2%的磷脂,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血液粘度,促進脂肪吸收,有助於防止脂肪肝和控制體重,並具有溶解“脂褐素”(老年斑)、促進腺體分泌等多種功能,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被譽為“劃時代的營養補助食品”。
大豆中礦物質含量也較為豐富,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分析,磷、鉀、鈣、鐵、錳、鋅、銅、硼等9種元素共占籽粒干重的2.7%,尤其是鈣的含量較高,為0.23%,是鈣的一個重要來源。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對大豆的一些抗營養因子研究取得了新進展。如大豆皂甙對高血壓、肥胖病患者具有明顯療效,同時還可抗炎、抗潰瘍、抗過敏,提高人體免疫力。目前,各國正在開展應用皂甙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試驗研究。此外,對大豆異黃酮、胰蛋白酶抑制素的功效研究也正在深入開展之中。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豆在醫學中應用的前景。食用豆類的營養價值也與大豆相類似。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完全有理由把豆類與豆制品視為“人類的健康之友”。
2、豆類資源分析大豆原產中國,因此,不論是農家品種、野生種,還是栽培品種,我國擁有的大豆品種資源是最為豐富的,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仰慕。
從飼料蛋白轉變為動物蛋白的轉化率看,奶類為25%—38%,蛋類為25%—31%,肉用雛雞為31%,而豬肉和牛肉僅分別為12%—15%和6%—10%。種1畝大豆所產的蛋白質可供1個人用370天,而1畝玉米只有120天,生產豬肉僅21天。因此,人們直接利用豆類優質蛋白質,要比轉換成動物蛋白質更為經濟有效。這對人口眾多、耕地等資源緊缺的我國來說,綜合開發利用豆類資源是必由之路。
但是,目前我國大豆生產起伏不定,發展滯後,1994年是大豆豐收年,我國人均大豆產量僅13.4公斤,如折合蛋白質產量,我國人均僅4.8公斤,比世界平均低3.8公斤,只相當於巴西的16%、美國的11%、阿根廷的9%。
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全國平均每個標准人的干豆年消費量僅為1.20公斤,豆制品2.88公斤,來自豆類的蛋白質比重只有5.1%[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