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應該如何吃鹽?正文

應該如何吃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應該如何吃鹽?
 
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有“百味之王”的美稱,但高鹽飲食卻是高血壓發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目前市面上售賣的普通食鹽主要是精鹽和細鹽,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組成。醫學研究表明,過多攝入鈉離子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害,長期過量食用危害性極大。在1981年摩洛哥國際醫學科學研討會上,400多名醫學專家曾聯名發出忠告,人體攝入過多的鈉離子會導致體內鉀、鈉比例失調,進而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硬化、心髒病。發達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曾掀起過聲勢浩大的“減鹽運動”,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立例規定,所有含鈉食品都要標明鈉的含量才能售賣。我國近年來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有迅速蔓延和低齡化的趨勢,所以鹽不能多吃,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每人每天5克,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為不超過6克。
但實際上,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按此標准制作的菜肴。一是由於人們長期習慣了食鹽對味蕾的刺激,每天6克的標准會使得菜肴變得非常清淡,人們會覺得難以入口,沒有食欲。其次,老年人的味蕾傳導效應變低,對味覺刺激不敏感而造成食物“沒有味道”。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更容易吃過多的鹽。那麼,怎麼能既讓菜肴鹹淡可口,又能減少鈉的攝入?低鈉鹽應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普通食鹽中98%以上為氯化鈉,而低鈉鹽則是用氯化鉀代替一部分氯化鈉,從而減少鈉的攝入量。鉀是人體必需的元素,飲食中鈉攝入量與鈉鉀比例是影響人群血壓水平及的重要因素。與鈉相反,適量高鉀有降血壓、保護血管壁的功能。而且氯化鉀從口感上與氯化鈉接近,所以食用低鈉鹽並不影響菜的味道,可謂一舉兩得。

在人們日常飲食中,普遍存在鈉攝入量偏多而鉀攝入量偏少的現象。從預防角度講,糾正人們現在高鈉低鉀的飲食狀態,低鈉鹽也比較適合。需要注意的是:低鈉鹽中也有鈉,吃時也不應過量。特別是腎功能不全患者,此類人群攝入過多的鉀,會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因此提倡全民食用低鈉鹽,用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勢在必行。

專家指出,患過高血壓、腎髒疾病,腎上腺功能亢進(柯興氏綜合症)及心、腎功能不全的人群和運動量不大,出汗不多的人群,都應嚴格控制氯化鈉的攝入量,長期食用低鈉鹽。
 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對708名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人群進行了一項為期一年關於替代鹽的研究,結果顯示,吃氯化鈉含量在65%的低鈉鹽者比吃氯化鈉含量為100%普通精制鹽者,收縮壓(高壓)降低了5.4毫米汞柱。

  這個結果充分說明了吃低鈉鹽對防治高血壓的作用。這是因為食鹽中使血壓升高的成分是鈉離子,吃的鹽多,進入體內的鈉離子也會增多,從而使大量的水分在身體內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心髒負擔加重、血管壓力增大等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血壓的升高。

  在少吃鹽的同時,人們往往沒有注意到問題的另一方面,與鈉相反,高鉀攝入不僅可明顯限壓,而且可以對抗高鈉的升壓作用。因為低鈉鹽中含有25%的氯化鉀,他們阻止血壓上升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低鈉鹽在超市中都能輕松買到,而更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中的鈉鉀比例對防治心血管病非常有幫助。日本蘋果栽種區青森縣因少有腦中風患者而引人注目,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人吃蘋果多,而蘋果中的鉀能中和人體內多余的鈉的緣故。島根大學醫學部堀江良一副教授也調查發現,尿中鈉和鉀含量相同者,高血壓發病率為3.4%。鈉含量是鉀3倍者,高血壓發病率是16.5%。鈉含量是鉀6倍者,高血壓發病率是31.7%。

    (附)市場上銷售的幾種營養鹽。

加鋅鹽:鋅有“生命之花”的美譽,在人體中承擔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酶蛋白的組成成分,能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生長發育,對皮膚和視力有保護作用,還能維持正常的味覺和食欲。雖然動物內髒、肉類、蛋類、豆類等食物含鋅豐富,可是,處於身體迅速生長期的兒童和妊娠期的婦女,素食者等人群體內都有可能缺乏鋅。加鋅鹽中添加了葡萄糖酸鋅,可以滿足上述人群的需求。

適合人群:兒童、妊娠期的婦女、素食者

加硒鹽:硒被醫學家稱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它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排除體內毒素,有效地抑制過氧化脂質的產生,進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硒也是維持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元素,能保護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此外,硒還可與體內的汞、錫、铊、鉛等重金屬結合,形成金屬蛋白復合物而解毒、排毒。加硒鹽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硒化物。

適合人群: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低鈉鹽:傳統食鹽中氯化鈉純度高達99%以上,而低鈉鹽用氯化鉀代替部分氯化鈉,含鈉僅為70%左右,可有效減少患上高血壓、心髒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低鈉鹽中鎂、鉀的含量有所增加,由於鉀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鉀元素有助於降血壓,而且氯化鉀從口感上也與氯化鈉接近。低鈉鹽主要適合高血壓、心髒病等需要限制鈉鹽的人群食用,並可用於高血壓等病的預防。不過,需要注意,腎功能不全的人,如果攝入過多的鉀,將會無法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形成高血鉀等並發症,產生不良後果。因此,即使是低鈉鹽,腎功能不全者也應該少吃。

適合人群:高血壓、心髒病患者

加鈣鹽:鈣是構成身體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同時,鈣對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血液凝固、體液酸鹼平衡都有重要作用。兒童缺鈣會引起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鈣則易出現腰腿酸痛,導致骨質疏松(增生)等病症。加鈣鹽適用於各種需要補鈣的人群。長期使用,可以維持人體骨骼血鈣及細胞鈣的平衡,預防各種缺鈣所致疾病的發生。在食用加鈣鹽的同時,應多吃些含磷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蛋類、堅果、花生米、紫菜、海帶、魚類、動物肝、黑木耳等,可促進鈣的吸收和充分利用。

     高碘鹽:低碘地區,我們必須要選擇高碘鹽,(附 :大海裡提取的海鹽就含碘,以100克計算,其成分如下:①氯化鈉≥97克%;②碘化物≥1.6毫克%;③鎂≤0.5克%;④硫酸鹽≤2克%;⑤氟≤0.25毫克%;⑥鋇≤0.15毫克%;⑦砷≤0.05毫克%;⑧鉛≤0.1毫克%;⑨其他可溶礦物≤1.85毫克%;⑩水不溶物≤0.1克%。)

  適合人群:碘地區,高碘地區我們就選擇無碘鹽,不需要加碘,

適合人群:需要補鈣的中老年人和兒童

健康平衡鹽:集中了目前市場上供應的低鈉鹽、加鋅鹽、加硒鹽的所有特性。它是以食鹽為原料,加入碘、鉀、鎂、硒、鋅等人體極易缺乏的微量元素。通過食用能夠補充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調節人體機能,改善膳食結構不平衡的缺陷。

適用人群:青壯年

  
  鹽吃多了為何損害健康!


大量的鹽分攝入,透過腸粘膜首先進入血壓循環之中,血液中的鹽分高了,必需要吸收水分來稀釋它,所以人便會覺得口干,於是便大量地喝水,這些水分進入血液中,便使得血液的量擴張了起來。於是血壓便會升高。並不是說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喝水,因為如果血液中沒有過量的鹽,水分便不能在其中保留,很快經腎髒作為尿被排洩出去了,而血中鹽分過高的情況則不同了,鹽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增高了血壓。所以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吃得太鹹,道理便在於此。鹽攝入過多的危害豈止高血壓。我國人民的胃病發病率極高,有人估計我國人民一生中患過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至少占20%。上腹部不適的人作胃鏡檢查,十有八九都患有胃炎。胃炎、胃潰瘍的病因也很多,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是重要的病因。病理學家把胃炎、胃潰瘍的病因分為攻擊因子過強、防護因子減弱兩個方面。胃酸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攻擊因子一方面,而胃粘膜的防護因素減弱則是另一個方面。人們吃東西飽了口福,酸甜苦辣灌下來,胃靠什麼來保護它自己呢?胃的粘膜分泌出一層粘液塗在粘膜上成為一個絕好的保護膜。我們吃的食物過鹹,這個保護膜便會受到損傷。這不用做實驗了,買個豬肚子回來,裡面的粘液洗不干淨怎麼辦?老太太們都知道,抓把鹽一擦、水一沖便洗干淨了。就這麼簡單,鹽能破壞胃粘膜的保護膜,使胃粘膜暴露在酸甜苦辣之中,怎能不生病?甚至致癌因子也會長驅直入,胃癌在鹽消耗量高的地區高發,大概便是這個道理。惡霸地主黃世仁搶走了喜兒,楊白勞悲憤交加,喝下一碗鹽鹵,便是腌鹹菜用的鹽水,便一命歸西了。高濃度的鹽液造成胃腸粘膜損傷,可致急性糜爛出血,人體組織脫水,而血液循環猛增,可致急性心力衰竭;豈有不致命之理。為了說明鹽對健康的影響,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用一段腸衣(做香腸用的)裡面放進鹽水,兩頭扎緊,然後將它放在一杯清水之中,不用多久這杯清水也就變鹹了,最後腸衣內外的水鹹淡都一樣了,反過來也是如此,在腸衣裡面放上清水,然後將它放入一杯鹽水之中,最後腸衣裡的水也變鹹了。原來這個腸衣是個“半透膜”,放在裡面的肉當然出不來,但裡面的鹽分卻會透出來,這是物理學上“滲透壓”的原理,當

膜的兩側溶液中某種物質的濃度不同時,薄膜的通透性開放,直到兩邊溶液中的某種物質的濃度平衡為止。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鹽

菜熟九成再放鹽,既保持口感又控制鹽量

人工制作的食品含鹽較多,應盡量少吃;平時提倡多吃新鮮、清潔的蔬菜。

利用醋、芝麻醬、香料來調味,可加蒜、蔥、胡椒等來變換口味。

炒菜時,菜熟九成再放鹽,這樣既能保持口感,又能控制鹽量。在西方國家,還奉行“餐時加鹽法”:炒菜時不放鹽,起鍋裝盤上桌後再加鹽

。如此,鹽僅附在菜肴表面而來不及滲入,吃起來鹹味不減,卻可以減少1/2-2/3的用鹽量。在西方國家,人們已逐步養成吃生菜和水煮蔬菜,

餐桌上放鹽瓶,用餐時自己撒上少許鹽的飲食習慣。

另外,鉀和鈣對鈉有對抗作用,補充鉀和鈣可以促使鈉排出。可多吃含鈣豐富的蔬菜與食物,如菠菜、油菜、土豆、蘑菇、木耳、牛奶、豆制

品等。


再一個就是我們可以每周或者是每天可以做一個不吃鹽的飯,或者是早晨不吃鹽,或者是晚上不吃鹽,這樣的時候我們一天的或者一周的吃鹽的數量會慢慢慢慢的減少
 
鹽,是一種無機化合物,是帶有鹹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體,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食鹽。

中國有句古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既能調節人體內水份均衡的分布,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鹼度,維持機體內酸鹼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

鹽既不能多吃也不能缺少,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正確食鹽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6克。那麼,到底多少鹽才是6克呢?若用一個普通啤酒瓶蓋裝鹽,平裝滿一蓋,即相當於5-6克食鹽。也就是說,我們一天食用的鹽不能超過一啤酒瓶蓋。此時,你會想到自己,大部分人群每天吃鹽量都會超過6克。那麼,如何控制食鹽量呢?其實,使用限鹽勺(建議用2克標准的)是改變群眾不良用鹽習慣,降低食鹽攝入量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換個說法,一個家庭三口人,一日三餐如果都在家吃,那麼一天用鹽總量應不超過18克,也就是9勺鹽。在做飯的時候,一天只能最多放9勺鹽。

吃鹽過多的危害

容易長皺紋

據天津市第四中心皮膚科主任強勇說,食鹽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
 
如何吃鹽
自古以來,中國遠離大海的山區居民就喜歡吃辣椒,為什麼呢?因為山區的居民說,山區的水土很寒涼。所以,中國的四川、貴州、湖南、甘肅一帶,居民嗜好吃

[1] [2] 下一页

美國verus雞肉燕麥高纖維狗糧20磅效果如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