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鲈魚去鱗嗎正文

鲈魚去鱗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在線等待,鲈魚需要去鱗嗎?
 
鲳魚屬於鲈形目,鲳科。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頭較小,吻圓,口小,牙細。成魚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頗深,下葉較長。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殼類等為食。初夏游向內海產卵,為食用經濟魚類。我國沿海都產。
鲳魚是熱帶和亞熱帶的食用和觀賞兼備的大型熱帶魚類。柳州鲳魚在500克/條-1500克/條左右,肉味有如鲻魚的香味。其魚肉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w-3系列,經醫學臨床證明它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物資,鲳魚的膽固醇含量也低於所有的動物性食品,鲳魚肉厚、刺少、味佳,營養豐富,是天然營養佳品。柳州鲳魚體形側扁成盤形,背較厚,口端位,無須,體色呈白身、銀鱗、黑尾、線鳍,四色相配極為美觀。
鲳魚含有多種營養。100克魚肉中含蛋白質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2克,鈣19毫克,磷240毫克,鐵0.3毫克。
鲳魚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鏡魚。
增加了一條鲳魚含有dha,對小孩的大腦發育有幫助!(優因培注)
【拼音名】chānɡyú
【別名】鮀魚(《臨海異物志》),昌侯龜、昌鼠(《本草拾遺》),狗瞌睡魚(《嶺表錄異》),鲳鳊(《醫林纂要》),鏡魚、平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白昌(《中國動物圖譜·魚類》),叉片魚(江蘇、浙江)。
【來源】為鲳科動物銀鲳的肉。
【生境分布】棲於近海中下層。以小魚、硅藻等為食。產卵期5~6月。分布我國沿海,以南海和東海為多,黃、渤海較少。生態環境:為近海中下層魚類。常棲息於水深30-70m潮流緩慢的海區內。以小魚、水母、硅藻等為食。有季節性回游現象,生殖期5-6月。懷卵量11.7-21.8萬粒,卵浮性,徑1.6-1.9mm。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海、南海。
【化學成份】銀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胺(methylamine),異丁胺(isobutylamine),乙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益氣養血;舒筋利骨。主消化不良;貧血;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炖服,30-60g。
【注意】鲳魚子慎服。
【原形態】銀鲳,體卵圓形,甚側扁,一般長20-30cm,大者長達40cm余。頭短小,側扁而高。吻短,圓鈍,稍突。眼小,側位,眼間隔呈大的弧形隆起。口小,微斜,上下颌各具細小牙1行,排列緊密。鰓孔小,鰓耙(4-6)+(7-11),細弱。體被細小圓鱗,極易脫落。側線位高,與背平行,側線鱗110-130。背鳍ⅸ-ⅻ,ⅰ-42-48,起點略在臀鳍起點前上方,臀鳍ⅵ-ⅶ,ⅰ-41-46。成魚背鳍與臀鳍的鳍棘均埋於皮下;鳍條部相對而同形,呈鐮刀形,前部鳍條均稍延長,但不伸達尾柄上。胸鳍24-27,較長,無腹鳍。尾鳍分叉較深,下葉比上葉稍長。體具銀白色光澤,背部微呈青灰色,多數鳍片上有不明顯的微小黑點。腹部乳白色。各鳍淺灰色。
 
做鲈魚我是行家裡手,做鲈魚應當先去磷,鲈魚的鱗片較大去鱗時你可以先在鱗片上抹一些料酒或醋,半小時後再刮磷,掛鱗時要注意鲈魚的背鳍相當的硬,易扎手。
在北方鲈魚一般清炖,具體做法是:鍋刷淨,鍋內用姜片擦拭,目的防止粘鍋。將鲈魚切段並用紙巾吸干魚體表面水分,鍋內加2兩油,待油溫7成熱時將切好的鲈魚段下鍋,魚的橫切面與過接觸。待兩面都煎過後,放入蔥姜蒜、料酒、鹽等,具體量根據個人口味。然後加開水麼過魚塊,目的炖魚的湯乳白、鮮美,下寬粉。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加蓋15分鐘後撒香菜麼起鍋。
 
菜系:福建菜
[原料/調料]
鲈魚1條約600克,蛤仔5粒,豬肉6片,火腿3片,大白菜適量.
[制作流程]
①鲈魚去鱗,剖淨,用刀劃雙面各2刀.大白菜洗淨對切,豬肉、火腿均切片,蛤仔洗淨備用.
②大白菜擺放碗內,再放入鲈魚,然後將蛤仔排放碗邊.豬肉及火腿擺在魚背上.
③灑上鹽、味精及適量清水於碗內.將鲈魚放鍋中,隔水蒸30分鐘即可.
 

淮山能和銀杏一起吃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