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壓力增加水沸點,加快食物熟。
水的沸點受氣壓影響,氣壓越高,沸點越高。在高山、高原上,氣壓不到1個大氣壓,不到100℃水就能沸騰。在氣壓大於1個大氣壓時,水就要在高於100℃時才會沸騰。
人們現在常用的高壓鍋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設計的。高壓鍋把水相當緊密地封閉起來,水受熱蒸發產生的蒸汽不能擴散到空氣中,只能保留在高壓鍋內,就使高壓鍋內部的氣壓高於1個大氣壓,也使水要在高於100℃時才沸騰,這樣高壓鍋內部就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飯就容易很快做熟了。當然,高壓鍋內的壓力不會無限地上升,高壓鍋的排氣裝置會在氣壓達到一定程度時把蒸汽排出,保證使用安全。
在燒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溫度計的塞子塞緊瓶口,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連通(或者連接一個小氣筒)。用酒精燈給燒瓶加熱,你可從溫度計上看到,當溫度接近100℃時,瓶裡的水沸騰了。這時你用力推壓針筒活塞(或者壓氣筒活塞),增大瓶裡的壓強,你會看到,雖然仍在加熱,水的溫度也略有升高,但是沸騰停止了。這說明,水的沸點隨著壓強的增大而升高了。“高壓鍋”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只高壓鍋是在1681年發明的,發明人是法國的醫生兼物理學家和機械師丹尼斯·帕平。這只高壓鍋做得十分堅固,鍋蓋是鐵制的,份量很重,緊緊地蓋在鍋上。鍋的外圍罩了一層金屬網,以防意外爆炸。鍋本身有兩層,****擺有內鍋,要煮的食物就放在內鍋裡。加熱以後,蒸汽跑不出來,鍋內氣壓升高,水的沸點也升高了,食物就熟得快了。帕平在訪問英國的時候,曾用他的高壓鍋作了一次表演。據在場的人記載,在帕平的高壓鍋裡,就是堅硬的骨頭,也變得象乳酪一樣柔軟。今天,在我國的許多家庭都用上了“高壓鍋”,用這種鍋做飯熟得快,很省時間。特別是在海拔高度很高的地區生活,煮飯必須用“高壓鍋”。因為高度越高,氣壓越低,水的沸點也降低。據測定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水的沸點只有80℃左右。在這裡用普通鍋是很難把飯煮熟的,所以,必須用高壓鍋來提高水的沸點。 買專門炖湯的砂鍋...可以定時 那樣炖湯的時候,你不僅可以做自己的事情,還不用擔心夠不夠火候或者忘記關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