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螺旋藻和綠藻能同時食用嗎正文

螺旋藻和綠藻能同時食用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螺旋藻和綠藻能同時食用嗎
 
最近有一位朋友到雲南麗江旅游,告訴我那裡有不少專賣店專賣螺旋
藻精片,“售價不菲,信者眾,購買者亦眾”,希望我能關注一下。螺旋
藻其實並非麗江的特產,原產美洲和非洲的鹽湖,那裡的原住民有食用它
的傳統。在上個世紀80年代螺旋藻開始做為一種保健品在國外市場出現。
在網上檢索“螺旋藻”一詞,可得約50萬個簡體中文網頁,基本上都是在
推銷螺旋藻精片,可知其做為保健品進入中國並非最近的事,早已成了氣
候。

  這些推銷資料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宣稱螺旋藻是天然的綠色保健食
品,是目前所知營養成分最全面、最均衡的食品之一,1克螺旋藻的營養
成分相當於1000克各類蔬菜總和,其蛋白質的含量是魚肉的三倍,能防
治多種疾病,被國際權威機構推崇為“21世紀最理想的食品”,被美國
宇航局定為太空食品,據說法國有位克裡門特博士甚至聲稱:“人類二
十世紀兩大重要發現:原子能和螺旋藻,而後者的作用遠遠大於前者。”

  這位語出驚人的法國博士不知是否實有其人,那些國際權威機構對
螺旋藻的評語我也未能找到原始出處。我只知道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上個
世紀70年代為了解決非洲居民營養不良問題,曾經在那裡推廣過螺旋藻、
酵母菌等單細胞食品,後來因為戰爭而中止。這種“窮人食品”為何
搖身一變成了富人保健品,這且不去管它,我們只來看看,那些廣告有
沒有道理。

  螺旋藻中蛋白質的含量的確非常高,曬干了以後蛋白質含量可達70%,
說它是魚、肉蛋白質含量的3倍不算誇大。但是除非你把螺旋藻當飯菜來
吃,否則這個數字沒有任何意義。每天吃幾片螺旋藻精片攝入的蛋白質
量不過1-2克,可忽略不計(一個人每天需要補充幾十克蛋白質)。對那
些宣傳蛋白質或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物質)的含量如何如何高的保健
品,都可以這麼算一下賬。

  螺旋藻還富含多種維生素b、類胡蘿卜素、礦物質,無疑是一種營養
豐富的食物。但是這些營養成分可以更便宜地從日常食物中獲取。如果
是想要全面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話,綜合維生素片是更合理的選擇。
螺旋藻含有維生素b12,而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食品中,所以螺旋藻在這
方面顯得比較特別,在廣告材料中會著重提及,似乎它是素食者補充b12
的良好來源。但是這些廣告材料只字不提的是,螺旋藻的b12比較特殊,
無法被人體吸收。

  所以,螺旋藻做為食品,並非那麼理想。那麼它做為一種藥品呢?有
一些研究表明它在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降低膽固醇等方面可能有些希
望,但都還只是非常初步的研究。有關螺旋藻其他作用的說法則沒有任何
根據,甚至有反面的證據。例如它在減肥方面的作用,已被一項雙盲臨床
試驗的結果否定:每天吃8.4克的螺旋藻的試驗者的體重變化與吃安慰劑
的對照組相比,並無顯著差異。

  螺旋藻做為食品還有不那麼健康的一面。它是一種單細胞食物,而單
細胞食物的特征是核酸含量非常高。核酸並非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相反
地,從食物中攝入的核酸過多,有導致痛風和腎結石的危險。

  動物實驗表明,螺旋藻本身似乎是無毒的。但是,螺旋藻的生長環境
很容易受到其他有毒藍綠藻,特別是微囊藻的污染。微囊藻毒素對肝髒有
很強的毒性,也是致癌物。美國俄勒岡健康部門曾檢測過市場上87種藻類
保健品,發現其中85種含有微囊藻毒素。我國復旦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對
國內市場上不同產地的螺旋藻保健品做過檢測,也都發現含有微囊藻毒素。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重金屬污染。如果水中含有汞、鉛等有毒元素,很
容易被螺旋藻吸收、富集。此外,如果螺旋藻是用動物糞便制成的有機肥
料養殖的,還有受病菌污染的危險。和其他保健品一樣,目前對螺旋藻產
品的安全性缺乏足夠的控制。

  面對那些說得天花亂墜的廣告詞,有懷疑精神的人多少有些免疫力,
還不至於去輕信。不過,恐怕很少有人會進一步想到,在一種健康食品的
背後,其實還有著很多不健康的因素。
 
藍藻
概述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藍藻屬藍藻門,分為兩綱:色球藻綱和藻殖段綱。色球藻綱藻體為單細胞體或群體;藻殖段綱藻體為絲狀體,有藻殖段。

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在距今35~33億年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淡水產,少數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藓、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巖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體和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和細菌一樣,藍藻屬於“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細菌等一起,單立為原核生物界。

形態

藍藻不具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卜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一般說,凡含葉綠素a和藻藍素量較大的,細胞大多呈藍綠色。同樣,也有少數種類含有較多的藻紅素,藻體多呈紅色,如生於紅海中的一種藍藻,名叫紅海束毛藻,由於它含的藻紅素量多,藻體呈紅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紅色,紅海便由此而得名。藍藻雖無葉綠體,但在電鏡下可見細胞質中有很多光合膜,叫類囊體,各種光合色素均附於其上,光合作用過程在此進行。

藍藻的細胞壁和細菌的細胞壁的化學組成類似,主要為粘肽;貯藏的光合產物主要為藍藻澱粉和藍藻顆粒體等。細胞壁分內外兩層,內層是纖維素的,少數人認為是果膠質和半纖維素的。外層是膠質衣鞘以果膠質為主,或有少量纖維素。內壁可繼續向外分泌膠質增加到膠鞘中。有些種類的膠鞘很堅密拌可有層理,有些種類膠鞘很易水化,相鄰細胞的膠鞘可互相溶和。膠鞘中可有棕、紅、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藍藻的藻體有單細胞體的、群體的和絲狀體的。最簡單的是單細胞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細胞分裂後子細胞包埋在膠化的母細胞壁內而成為群體,如若反復分裂,群體中的細胞可以很多,較大的群體可以破裂成數個較小的群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附著生活,有了基部和頂部的極性分化,絲狀體是由於細胞分裂按同一個分裂面反復分裂、子細胞相接而形成的。有些絲狀體上的細胞都一樣,有些絲狀體上有異形胞的化;有的絲狀體有偽枝或真分枝,有的絲狀體的頂部細胞逐漸尖窄成為毛體,這也叫有極性的分化。絲狀體也可以連成群體,包在公共的膠質衣鞘中,這是多細胞個體組成的群體。

繁殖

藍藻的繁殖方式有兩類,一為營養繁殖,包括細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體破裂和絲狀體產生藻殖段等幾種方法,另一種為某些藍藻可產生內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進行無性生殖。孢子無鞭毛。目前尚未發現藍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價值

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還有的藍藻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發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危害

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

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淨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淨化。

2007年春末夏初,中國太湖發生嚴重的藍藻污染,並引發居民飲水問題。但問題的發生,藍藻並非罪魁禍首,它只是水體污染並導致富營養化的直接表現,罪責應該歸結到人類自身。

天敵藍藻等藻類是花、鲢魚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來治理藻類,防止藻類爆發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藍藻屬藍藻門,分為兩綱:色球藻綱和藻殖段綱。色球藻綱藻體為單細胞體或群體;藻殖段綱藻體為絲狀體,有藻殖段。
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在距今35~33億年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淡水產,少數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藓、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巖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在適宜的溫度、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氮、磷、有機物)就會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厚厚一層綠色。並且生長快,死亡也快,很快腐敗發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太湖水發出與陰溝污泥一樣的臭味。
 

火頭魚一次吃不完剩下的還能吃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