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什麼水果去胃火?正文

吃什麼水果去胃火?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寒涼水果解燥熱
夏天的水果多屬於寒涼性的,比如梨、蘋果和各種瓜類。一般來說,實熱體質的人夏天代謝旺盛,交感神經占優勢,出汗多,經常臉色通紅、口干舌燥、易煩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別喜歡吃涼東西。所以,熱體質人群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寒涼性的水果。
但是,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則反而對身體有害。比如,蘋果味道甘甜,具有止瀉、通便、助消化的作用,經常吃可以使肌膚白嫩。但由於其中含有豐富的糖類和鉀鹽,食用過多會有損心、腎健康,像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炎及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多食,而中氣不足、精神疲勞的人倒可以當做滋補水果多吃一點。
而像梨、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卻容易造成腸胃紊亂,還能導致牙痛、痔瘡,甚至引起皮膚黃斑。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氣虛、脾虛的人在選擇西瓜、香瓜、芒果、梨和香蕉這幾種冷性的水果時要特別謹慎,最好不要吃。氣虛,一般是指中氣不足,力氣弱的人或孩童,這些人一般臉色比較蒼白、體格瘦小、吃不下飯;而脾虛,是說消化系統比較差,腸蠕動慢。所以,越吃寒冷的水果,越會降低腸胃蠕動,使肌肉無力,吃多了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導致腹脹。因此,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適合吃寒涼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飯後、晚飯前,少吃一點,不可過量。
夏日寒涼水果:香瓜、西瓜、梨、香蕉、奇異果、芒果、柿子、荸荠、甜瓜、柚子等。
適宜人群:實熱體質
溫熱水果補虛寒
雖說夏天寒涼性水果比較多,但在眾多水果中,像荔枝、桂圓、杏等屬於溫熱性也是相當受人們歡迎的。尤其對於虛寒體質的人來說,他們氣虛脾虛,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相較而言,這類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歡接觸涼的東西,包括進空調房間。所以,這些人多吃些溫熱的水果無疑是補寒佳品。
不過,一般人大熱天吃太多溫熱的水果卻很容易上火。比如,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會出現低糖反應。而對於熱性體質的人,由於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謝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溫熱水果。另外,正在發燒或某器官正在發炎的孩子也盡量避免食用。
夏日溫熱水果:荔枝、桃、龍眼、番石榴、櫻桃、椰子、榴蓮、杏等。
適宜人群:虛寒體質
 
中醫辨證治療:胃火口臭:多由火熱之邪犯胃所致。其證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熱,口渴飲冷,或口舌生瘡,或牙龈腫痛,流膿出血等。應清瀉胃火。宜用清胃散(黃連、升麻、生地、丹皮、石膏、當歸)治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飲食除口臭:1\鹹魚頭豆腐湯鹹魚頭味甘兼具清熱作用,而豆腐性涼,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口腔潰爛、牙龈腫痛、口臭及便秘等都甚有功效。材料:鹹魚頭1個,豆腐數塊,生姜1片做法:洗淨所有材料,鹹魚頭斬件稍煎後與生姜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滾約半小時,放入豆腐再滾20分鐘便可。2\生蘆根粥專治因舌干或牙龈腫爛造成的口臭。材料:蘆根30克,大米50克。做法:蘆根洗淨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15分鐘,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每日1劑,宜每早空腹服用,約5劑見效。3\黃瓜粥專治肝火盛或內濕引致的舌干口臭。材料:黃瓜50克,大米100克。做法: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隨意服食。急救口臭法:為了不令自己終日有口難言,以下介紹的幾個針對性急救口臭方法,都能有效地助你清除口內異味,以後就不用封嘴了!1、口氣清新劑———除煙臭針對口腔中含有分解食物造成過多的微生物及代謝物所引致的臭味,或是因輕度鼻窦炎,鼻後溢液造成的異味、吸煙引致的口臭等。當感到口存異味時,先喝幾口清水,噴上口氣清新劑後合上嘴數秒,便可令口腔保持數小時的清新。2、高濃度薄荷糖———除濃烈食物味口臭專門針對吃過洋蔥、蒜頭、咖喱等富揮發性氣味的食物引致的口氣,能迅速令口腔回復清新,但持久性只有半小時。3、飲檸檬水———除口干造成的口臭飲清水可令口腔經常保持濕潤,在水中加上一片檸檬,能刺激唾液分泌,減少因鼻塞、口干或口腔內殘余食物引致的厭氧細菌造成的口臭。4、藥性漱口水及痱滋膏———除口腔炎造成的口臭因牙肉發炎、痱滋等口腔炎造成的口臭,可嘗試使用一些含藥性的漱口水或專用藥膏。5、蔬菜水果———除消化不良造成的口臭因腸胃消化不良或便秘帶來的口腔異味,最直接了當的方法當然是多吃蔬菜及水果等纖維食物,令消化系統變得健康。6、刷牙———除口腔不潔的口臭必須每天早晚徹底刷淨牙齒,電動牙刷比普通牙刷更有效。除了牙刷外,每日必須用一次牙線才能徹底清除藏在牙縫內的牙垢。在刷牙後,應該用漱口水漱口,加強防止蛀牙及抑制口氣。在漱口時,漱口水能徹底清潔整個口腔。當在外吃完東西而未能及時刷牙時,也可用漱口水抗菌。7、刷舌———除舌苔細菌造成的口臭在舌頭表面除了味蕾外,還有進食後的食物殘渣,在粘膜脫落後成為舌苔。在這種情況下也會讓細菌有機會繁殖,造成口氣。所以,在刷牙後,應用牙刷柄刷舌頭表面的舌苔
○oo囡囡♀ 2008-07-1520:53檢舉
 
胃熱,即是胃火。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或因氣滯、血瘀、痰,濕、食積等郁結化熱、化火,均能導致胃熱(胃火);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胃火)。

其病理表現是,胃熱熾盛,則腐熟功能過於亢進,可出現胃中嘈雜,消谷善饑等症,熱盛火熾,多消爍津液,而致燥熱內結,胃失和降,可見口苦、口渴引飲、大便秘結等症。甚則耗傷陰液而致胃陰虛。胃火上炎,可致胃氣上逆,可見惡心、嘔吐酸苦黃水等症。胃火循經上炎,或為齒痛龈腫,或為衄血,火熱灼傷胃之脈絡,則血上溢而為嘔血。

中醫詞典相關釋義:

【胃熱(胃中熱)】指胃受了邪熱,或過食煎炒燥熱的食物,出現口渴,口臭。易饑嘈雜,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胃熱化火時,則見口腔糜爛,牙周腫痛等。參見“胃火上升”條。

【胃熱殺谷】殺谷,是谷食易消的意思。胃的功能主腐熟水谷,胃中熱則腐熟作用過盛,食下不久,即感饑餓,叫胃熱殺谷。如雖多食而身體反得不到營養而見消瘦,這種現象,稱為“消谷善饑”。參見該條。

【胃熱壅盛(胃火熾盛)】形容胃熱的嚴重程度。主要症狀有煩渴喜冷飲,口臭,口唇燦爛,牙周腫痛,脘腹灼熱,小便黃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等。如溫熱病見胃熱壅盛,即陽明實熱,可出現神昏谵語,狂躁等症。

【胃火上升】指胃熱化火,出現口腔炎症的病理。如口臭,牙龈腫痛,甚或牙龈出血等。參見“胃熱”條。

食療調理:
1.用鮮蘆根、白菊花(干品)、鮮茅根、鮮荸荠、鮮桑葉、鮮竹葉、鮮薄荷葉、鮮金銀花熬水喝。具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優點,對熱症、傷暑、心煩、口渴、頭痛、咽腫、鼻血、胃熱、嘔吐等病症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保健作用。

2.苦瓜100克,開水焯後切片,素油少許燒開,將苦瓜煸熟,西紅柿洗淨切月牙片同炒,酌加鹽及調料、味精少許化開、與蒜末同時加入,翻炒後起鍋。此菜可清胃健脾。

3.鮮蘆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將鮮蘆根洗淨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將熟時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4.枇杷15個。將枇杷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治療胃熱驗方
1、溫病熱哕(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2、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4、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飲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5、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並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6、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五兩、苋實三兩,馬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闾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8、口舌糜爛(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胃熱,即是胃火。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或因氣滯、血瘀、痰,濕、食積等郁結化熱、化火,均能導致胃熱(胃火);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胃火)。

其病理表現是,胃熱熾盛,則腐熟功能過於亢進,可出現胃中嘈雜,消谷善饑等症,熱盛火熾,多消爍津液,而致燥熱內結,胃失和降,可見口苦、口渴引飲、大便秘結等症。甚則耗傷陰液而致胃陰虛。胃火上炎,可致胃氣上逆,可見惡心、嘔吐酸苦黃水等症。胃火循經上炎,或為齒痛龈腫,或為衄血,火熱灼傷胃之脈絡,則血上溢而為嘔血。

中醫詞典相關釋義:

【胃熱(胃中熱)】指胃受了邪熱,或過食煎炒燥熱的食物,出現口渴,口臭。易饑嘈雜,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胃熱化火時,則見口腔糜爛,牙周腫痛等。參見“胃火上升”條。

【胃熱殺谷】殺谷,是谷食易消的意思。胃的功能主腐熟水谷,胃中熱則腐熟作用過盛,食下不久,即感饑餓,叫胃熱殺谷。如雖多食而身體反得不到營養而見消瘦,這種現象,稱為“消谷善饑”。參見該條。

【胃熱壅盛(胃火熾盛)】形容胃熱的嚴重程度。主要症狀有煩渴喜冷飲,口臭,口唇燦爛,牙周腫痛,脘腹灼熱,小便黃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等。如溫熱病見胃熱壅盛,即陽明實熱,可出現神昏谵語,狂躁等症。

【胃火上升】指胃熱化火,出現口腔炎症的病理。如口臭,牙龈腫痛,甚或牙龈出血等。參見“胃熱”條。

食療調理:
1.用鮮蘆根、白菊花(干品)、鮮茅根、鮮荸荠、鮮桑葉、鮮竹葉、鮮薄荷葉、鮮金銀花熬水喝。具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優點,對熱症、傷暑、心煩、口渴、頭痛、咽腫、鼻血、胃熱、嘔吐等病症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保健作用。

2.苦瓜100克,開水焯後切片,素油少許燒開,將苦瓜煸熟,西紅柿洗淨切月牙片同炒,酌加鹽及調料、味精少許化開、與蒜末同時加入,翻炒後起鍋。此菜可清胃健脾。

3.鮮蘆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將鮮蘆根洗淨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將熟時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4.枇杷15個。將枇杷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治療胃熱驗方
1、溫病熱哕(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2、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4、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飲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5、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並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6、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五兩、苋實三兩,馬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闾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8、口舌糜爛(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參考資料:
http://stomach.mz16.c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喜歡吃內蒙古特產奶制品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