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購買的新鮮牛奶(肯定新鮮),高溫加熱消毒後,密封冷卻至40度左右,用手模感覺溫而不燙,放入冷藏的原味杯酸混合均勻後放入酸奶機,發酵12小時左右,冬天有暖氣室溫22度左右,早晨起來發現已經凝固成豆腐腦(南方叫豆花),有酸奶味道。盛出一些攪拌後發現不夠細膩,有細小顆粒。口感沒有買的酸,而且能感到顆粒的存在,容器中挖空的地方會析出一些淡黃色透明液體。頭一次自制酸奶,制作環節很注意衛生,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謝謝。 估計牛奶有問題。可能有一些澱粉樣的東西。 我還是買的小熊酸奶機,效果挺好的。我想你選用的菌粉是不是正中的牌子哦,我買的是川秀牌菌粉,做出來的酸奶好巴適哦。你講的上稠下稀,那是你發孝時間不夠,不夠酸也是時間沒拿好。 做酸奶需要有一定的設備,如果是自制,當然會出現一些問題的 我還是買的小熊酸奶機,效果挺好的。我想你選用的菌粉是不是正中的牌子哦,我買的是川秀牌菌粉,做出來的酸奶好巴適哦。你講的上稠下稀,那是你發孝時間不夠,不夠酸也是時間沒拿好。 我還是買的小熊酸奶機,效果挺好的。我想你選用的菌粉是不是正中的牌子哦,我買的是川秀牌菌粉,做出來的酸奶好巴適哦。你講的上稠下稀,那是你發孝時間不夠,不夠酸也是時間沒拿好 酸奶是乳制品的一種,由乳汁經乳酸菌發酵而產生。酸奶一詞的英語yogurt源自土耳其語的yoğurt(讀音--[jɔ‘urt]),引申自形容詞yoğun,意思是濃稠及豐厚,又或是另一動詞yoğurmak意思為“揉、使之濃稠”,都是制作酸奶的動作和方法。
台灣譯為「發酵乳」、「優酪乳」、「優格」 香港譯為「乳酪」 中國大陸通稱「酸奶」
定義 中國在1998年最新修訂的國家標准中明確規定:酸奶是由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發酵而成的乳制品,同時還規定了酸奶中的乳酸菌活菌數量大於或等於106cfu/g。
歷史 歷史證據顯示,酸奶作為食品至少有4500多年的歷史了,最早期的酸奶可能是游牧民族裝在羊皮袋裡的奶受到依附在袋的細菌自然發酵,而成為奶酪。現在,雖然許多國家都宣稱酸奶是他們本國的發明,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有力的證據能表明誰是一個發現者,也許酸奶被獨立地發現了很多次。
據十一世紀由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編寫的《突厥語大詞典》以及尤素甫‧哈斯‧哈吉甫撰寫的《福樂智慧》兩本書中都記載了土耳其人在中世紀就在食用酸奶了。這兩部書在不同側面都提到了“yoghurt”這個詞,並詳細記錄了游牧的土耳其人使用酸奶的方法。歐洲有關酸奶的第一個記載源自於法國的臨床歷史記錄:弗朗西斯一世患上了一場嚴重的痢疾,當時的法國醫生都束手無策,盟國的蘇萊曼一世給他派了一個醫生,這個醫生宣稱用酸奶治好了病人。
直到二十世紀,酸奶才成為了南亞、中亞、西亞、歐洲東南部和中歐地區的食物材料。俄國生物學家伊•緬奇尼科夫推斷出保加利亞人民長壽的原因是由於他們長久以來進食奶酪的習慣,緬奇尼科夫提出乳酸菌是人類維持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元素,於是他開始於全歐洲推廣奶酪這種食品,其後,一位西班牙企業家伊薩克•卡拉索將奶酪的生產工業化,於1919年,卡拉索在巴塞羅那推廣他的奶酪產品,並以自己兒子的名字danone(達能)為商品命名,而在美國的名稱“dannon”更為人所熟悉。有一說法,奶酪在加入果醬果肉後,更能發揮其保護效能,對抗病毒的入侵,這種加入果醬果肉的奶酪最後在1933年,由一間布拉格的乳制品公司radlickámlékárna取得專利,並於1947年由達能公司引入美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