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1歲的寶寶不吃飯怎麼辦?正文

1歲的寶寶不吃飯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歲的寶寶不吃飯怎麼辦?
 
寶寶8-10個月時可以完全斷奶(母乳)了,飲食也大部分固定為早、中、晚三餐,並由稀飯過渡到稠粥、軟飯,由肉泥過渡到碎肉,由菜泥過渡到碎菜,到快一歲時,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並必須斷奶(母乳),如果還繼續用母乳喂孩子,孩子可能既不喝牛奶,食欲也差,而且各方面的營養都跟不上寶寶生長的需要,但同時不得不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給寶寶添加輔食,從少到多,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習慣一種再加另一種,在孩子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出現反應暫停兩天,恢復健康再進行。

斷乳後喂養,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易消化的食物。鑒於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燒爛,可用煮、炖、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配料。

嬰幼兒斷乳後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馄饨、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糧為大米、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干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炖、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歲以後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斷乳後嬰幼兒進食次數,一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午後為餅干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注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後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平時注意均衡營養,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馄饨,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孩子在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探討吧,祝寶寶健康快樂!

回答者:zzfcx11-總監九級 2006-12-2915:09

真該馬上斷奶了。

1歲左右的孩子,應該逐漸變為以一日三餐為主,早、晚母乳或奶粉為輔,慢慢過渡到安全斷奶。

斷奶的那幾天,先不要給他喂其他輔食,光喂奶粉,等他適應了,再把輔食恢復上去。平時到喂的時候,首先總是給他吃輔食,而不是奶。且喂輔食的時間要比正常喂奶時間稍微早一個小時,這樣他剛剛好有點餓了。不要等他餓極了,那時他肯定是吃不進任何東西,而只要吃奶的。
我的寶寶斷了奶後,現在吃飯可能吃呢!一碗粥很快就干光了。身體也又胖起來了。

斷奶後,從每天除了保證700毫升左右的奶量,逐漸過渡到以糧食、奶、蔬菜、魚、肉、蛋為主的混合食品,這些食品是滿足孩子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
適當喂養面條、米粥、饅頭、小餅干等,以提高熱量。
經常食用些動物血、肝類,以保證鐵的供應。
烹制方法要多樣化,注意色、香、味、形,且要細、軟、碎。不宜煎、炒、爆,以利消化。
安排嬰兒食品要注意各種營養的合理搭配,以保證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

另外我想說的是,即使斷奶後,建議都要用專門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而不宜直接喝牛奶。因為牛奶本是牛犢的喂養品,作為嬰兒的主食品並不完全合適。牛奶的蛋白質含量雖高於母乳,但4/5為酪蛋白。其中,必須氨基酸較少,形成的凝塊較大,難以消化。牛奶中不飽和脂肪酸少,脂肪球大,缺乏脂解酶,不利於消化、吸收;其乳糖含量低於母乳,且以甲型乳糖為主,必須加糖以提高熱量。牛奶所含的鈣、磷總量高於母乳,但鈣、磷比例不當,不利於吸收。
 
有些寶寶因為不習慣咀嚼,會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家長在這時要給寶寶示范如何咀嚼食物並且吞下去。可以放慢速度多試幾次,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勿喂太多或太快
按寶寶的食量喂食,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後,應讓孩子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也不要馬上喂奶。
品嘗各種新口味
飲食富於變化能刺激寶寶的食欲。在寶寶原本喜歡的食物中加入新材料,分量和種類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輔食種類,讓寶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寶寶討厭某種食物,家長應在烹調方式上多換花樣。孩子長牙後喜歡咬有嚼感的食物,不妨在這時把水果泥改成水果片。食物也要注意色彩搭配,以激起寶寶的食欲,但口味不宜太濃。
重視寶寶的獨立心
半歲之後,寶寶漸漸有了獨立心,會想自己動手吃飯,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拿湯匙進食,也可烹制易於手拿的食物,滿足孩子的欲望,讓他覺得吃飯是件有“成就感”的事,食欲也會更加旺盛。
飯前10分鐘先行預告
玩在興頭上的孩子若被突然打斷,會引起其反抗和拒絕,所以即使是1歲左右的幼兒,也應該事先告之他即將要做的事,如:“再過10分鐘就要洗手吃飯了!”
准備一套兒童餐具
大碗盛滿食物會使寶寶產生壓迫感而影響食欲;尖銳易破的餐具也不宜使用,以免發生意外。兒童餐具有可愛的圖案、鮮艷的顏色,可以促進寶寶的食欲。
保持愉快的用餐情緒
若寶寶到吃飯時間還不覺得餓的話,不要硬讓他吃。常逼迫寶寶進食,會讓他產生排斥心理。父母也不要急於把寶寶調教成小紳士或小淑女,對他們提出不合理的技術要求,這樣會讓他覺得沮喪而影響用餐情緒。
勿在孩子面前品評食物
寶寶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家長不應在孩子面前挑食及品評食物的好壞,以免養成他偏食的習慣。
學會食物代換原則
如果寶寶討厭某種食物,也許只是暫時性不喜歡,可以先停止喂食,隔段時間再讓他吃,在此期間,可以喂給寶寶營養成分相似的替換品。
寶寶輔食一般只能在冰箱裡存放2天。生熟食品要分開保存。

寶寶是否健康,不是以吃的多少判別,而要看他的精神和成長狀態是否良好!
吃飯是門藝術,媽媽必須專心喂食,養成寶寶固定時間、獨立進食的習慣。
寶寶吵著吃零食時,馬上准備輔食給他,這時是鍛煉吃輔食的好時機。
寶寶性格溫和、吃東西較慢,千萬不要責備催促,以免引起他對進餐的厭惡
 
讓寶寶愛上輔食小竅門2008年12月07日星期日22:43示范如何咀嚼食物
有些寶寶因為不習慣咀嚼,會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家長在這時要給寶寶示范如何咀嚼食物並且吞下去。可以放慢速度多試幾次,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勿喂太多或太快
按寶寶的食量喂食,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後,應讓孩子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也不要馬上喂奶。
品嘗各種新口味
飲食富於變化能刺激寶寶的食欲。在寶寶原本喜歡的食物中加入新材料,分量和種類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輔食種類,讓寶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寶寶討厭某種食物,家長應在烹調方式上多換花樣。孩子長牙後喜歡咬有嚼感的食物,不妨在這時把水果泥改成水果片。食物也要注意色彩搭配,以激起寶寶的食欲,但口味不宜太濃。
重視寶寶的獨立心
半歲之後,寶寶漸漸有了獨立心,會想自己動手吃飯,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拿湯匙進食,也可烹制易於手拿的食物,滿足孩子的欲望,讓他覺得吃飯是件有“成就感”的事,食欲也會更加旺盛。
飯前10分鐘先行預告
玩在興頭上的孩子若被突然打斷,會引起其反抗和拒絕,所以即使是1歲左右的幼兒,也應該事先告之他即將要做的事,如:“再過10分鐘就要洗手吃飯了!”
准備一套兒童餐具
大碗盛滿食物會使寶寶產生壓迫感而影響食欲;尖銳易破的餐具也不宜使用,以免發生意外。兒童餐具有可愛的圖案、鮮艷的顏色,可以促進寶寶的食欲。
保持愉快的用餐情緒
若寶寶到吃飯時間還不覺得餓的話,不要硬讓他吃。常逼迫寶寶進食,會讓他產生排斥心理。父母也不要急於把寶寶調教成小紳士或小淑女,對他們提出不合理的技術要求,這樣會讓他覺得沮喪而影響用餐情緒。
勿在孩子面前品評食物
寶寶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家長不應在孩子面前挑食及品評食物的好壞,以免養成他偏食的習慣。
學會食物代換原則
如果寶寶討厭某種食物,也許只是暫時性不喜歡,可以先停止喂食,隔段時間再讓他吃,在此期間,可以喂給寶寶營養成分相似的替換品。
寶寶輔食一般只能在冰箱裡存放2天。生熟食品要分開保存。

寶寶是否健康,不是以吃的多少判別,而要看他的精神和成長狀態是否良好!
吃飯是門藝術,媽媽必須專心喂食,養成寶寶固定時間、獨立進食的習慣。
寶寶吵著吃零食時,馬上准備輔食給他,這時是鍛煉吃輔食的好時機。
寶寶性格溫和、吃東西較慢,千萬不要責備催促,以免引起他對進餐的厭惡
 
嬰幼兒不好好吃飯,99%的責任在家長。一方面無原則溺愛,另一方面逼著孩子進食,致使部分嬰幼兒一上飯桌就鬧情緒,哭鬧不休。

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是密切相關的。采用哄、騙、罵等方式強迫小孩進食,小孩會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這些做法不僅沒有達到讓小孩好好吃飯的效果,反而對小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應該明確:兒童飲食應該在保證每日營養供給的同時,在快樂中進行。兒童飲食以吃飯、菜為主,其它的只是輔食,量要少。如果顛倒過來,必然會影響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但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挑食、厭食、貪食,而且不利於兒童的營養平衡。

要讓兒童快樂地進食

關於動物進食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讓大白鼠在每次進食之前給予電擊使其處於緊張狀態,不到一周大白鼠就會出現嚴重的胃潰瘍;而在進食之後再給予電擊的大白鼠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見,快樂、輕松地進食對於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吃飯時千萬不要訓斥小孩。無論小孩做錯了什麼事,都要等到飯後去教育;經常在飯桌上訓斥小孩,容易引起小孩胃腸道病的發生。不要強制小孩吃某種食物,以免小孩在飲食上產生逆反心理,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出現飲食上的逆反心理,並且形成總是不能好好進食的習慣。

家長自己不要當著孩子說不愛吃這,不愛

[1] [2] [3] 下一页

血脂高,特別是甘油三脂高,日常飲食應該怎樣有效控制,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