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怎樣預防糖尿病?正文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怎樣預防糖尿病?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小便澀痛、目赤腫痛、痰喘、反胃、消渴、黃膽、濕毒、腳氣、疔瘡腫等症。
5、黃鳝:肉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祛濕、祛風止痙、強筋骨等功效。主治腹冷便溏、身體虛弱、內痔出血、陽痿早洩、脫肛、子宮脫垂、虛勞咳嗽、消渴下痢、筋骨軟弱、化膿性中耳炎等症。
6、蛤蜊:性寒、味鹹。具有滋陰潤燥、利水消腫、化痰軟堅等功效。陰虛消渴、水腫崩漏、帶下、失眠、腰酸、尿少、痰飲、痔瘡、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大等病症。因其性寒,故陽虛體質、脾胃虛寒、腹痛、洩瀉患者不宜食用。不能多食,多食有破血作用。
7、海參:性溫,味鹹。具有補腎益精、養血潤燥、強陽、滋陰、調經、養胎、利產等功效。主治精血虧損、病後虛弱、消瘦乏力、陽痿、夢遺、早洩、小便頻數、各種失血後貧血,以及催奶、外傷出血、腸燥便秘、肺結核、神經衰弱等症。
海參中所含的海參素能抑制多種霉菌和某些肉瘤;海參能防護宮頸癌放射治療的直腸反應。
海參所含的軟骨素硫酸具有“駐顏”抗衰老的作用。海參還可以提取結構類似皂甙的毒素,對於中風的痙攣性麻痺有效。
由於海參性溫,不宜多食,尤其脾胃虛弱、痰多便洩的人,應該少食或者不食。
8、田螺: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消暑解渴、滋陰養肝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濕熱、黃疸、痔瘡、目赤、便血、中耳炎、腎炎、消渴等症。田螺肉性寒,不易消化,過食容易令人腹痛洩瀉,解救方法可用木香磨酒解之。
4、其他產品
1.蜂膠:巴西蜂膠具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可以增強體力,增強免疫力,能對抗因糖尿病引起的傷口不易愈合和潰瘍症狀。
2.南瓜籽油:德國營養學家經過長達8年的研究發現南瓜籽油有獨特的營養和功效:1.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b-sitostesin和亞麻油酸等,能有效處理人體內脂肪、膽固醇、對防止動脈硬化,糖尿病有很好的療效。
【糖尿病的幾種食療粥】1:三七山藥粥:三七5克,生山藥60克、粳米60克、酥油適量,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山藥去皮為糊後用酥油炒,令凝,用匙揉碎,放人粥內拌勻,可作早點食用。功能:潤肺健脾,益氣固。適應證: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型糖尿病。症見神疲乏力,口干咽干,食欲減退,腰膝酸軟,大便於結或洩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或兼見心悸自汗,或眩暈耳鳴,或肢體麻痛,或視物模糊。舌胖有齒痕或舌質暗淡,苔白或干,脈沉細無力。
2:葛根粉粥:葛根30克、粳米50克。將葛根切片,水磨澄取澱粉,粳米浸泡一宿,與葛根粉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文火煮至粥稠服用。功能: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葛根有降低血糖作用,並能擴張心腦血管,具有溫和的降血壓作用。適應證:陰虛火旺型糖尿病,症見口干多飲,心煩易怒,性情急躁,多食易饑,大便干結,尿色混黃,舌紅少津,舌苔黃燥,脈象滑數。
3:生地黃粥:鮮生地150克,洗淨搗爛,用紗布擠汁。先用粳米50克,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後,將生地黃汁加入,文火再煮一沸,即可食用,每日一至二次。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地具有加強心肌收縮,利尿及降低血糖作用。適應證:陰虛熱盛型糖尿病,症見煩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苔黃而燥,脈滑數。
 
怎樣預防糖尿病

1.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減肥,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3.定期作血糖檢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
控制肥胖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等.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等,都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積極開展糖尿病預防,讓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提高群眾的自覺防治意識,及時控制發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

預防措施:
(1)防止和糾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飲食。
(3)飲食要保證合理體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維生素為好,占食物總熱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總熱量的15%~20%(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例大於1.5),蛋白質占食物總熱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體力活動,參加體育鍛煉。
(5)避免或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
(6)積極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8)對中老年人定期進行健康查體,除常規空腹血糖外,應重視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

糖尿病預防的三道防線

糖尿病的預防,應構築三道“防線”,在醫學上稱之為三級預防。如果“防線”布設、構築得及時、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預防或控制的。這三道“防線”是:

一級預防樹立正確的進食觀並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糖尿病是一種非傳染性疾病,其發生雖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後天的生活和環境因素。現已知道,熱量過度攝入、肥胖、缺少運動是發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飲食配伍。對體重進行定期監測,將體重長期維持在正常水平是至關重要的。體重增加時,應及時限制飲食,增加運動量,使其盡早回落至正常。要使運動成為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終生的習慣。運動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熱量和維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實感和欣快感。當然運動要講究科學和藝術,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照顧興趣、結伴進行,以易於獲得效果和便於堅持。要戒煙和少飲酒,並杜絕一切不良生活習慣。雙親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運動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預防。

二級預防定期檢測血糖,以盡早發現無症狀性糖尿病。應該將血糖測定列為中老年人常規的體檢項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測定。凡有糖尿病的蛛絲馬跡,如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障等,更要及時去測定血糖,以盡早診斷,爭取早期治療的寶貴時間。要綜合調動飲食、運動、藥物等手段,將血糖長期平穩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爾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爾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應在7.0%以下。還要定期測定血脂、血壓、心電圖,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間接指標。

三級預防目的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慢性合並症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傷殘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並發其他慢性病,且易因並發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對糖尿病慢性合並症加強監測,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糖尿病,常可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使病人能長期過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還是一種終生性疾病,尚無根治辦法。因此應積極行動起來,規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學,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條防線。如果你已經是一個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觀。只要長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緩糖尿病慢性合並症的發生或發展的。當然,如果進入了慢性並發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緩慢性並發症的惡化。
 

 << 上一页  [11] 

地瓜是回奶食物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