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水配方 煮骨湯:5斤筒子骨,8斤雞骨,加10斤水(骨頭先出水洗淨敲斷)用小火熬5~8小時後撈出骨頭放入料包,加水到50斤,加辣椒,花椒,生姜適量燒開後用小火熬1.5小時,香味溢出時為宜。用糖色調好鹵汁顏色再加入料酒250克,鹽糖味精適量即可。 糖色制法: 色拉油1.5兩+白糖(最好冰糖敲碎)一起入鍋小火炒至深紅色剛起白泡時立即加入清水0.5斤即成糖色。 鹵料配方: 1:白芷25克(增香) 2:黃芪8克(崃甘滋補提香) 3:陳皮8克(除腥,增香) 4:丁香8克(增香) 5:白叩25克增香 6:****15克除腥增香 7:良姜15克氣味芳香且濃勿多方) 8:畢卜8克(增加辛辣味) 9:八角25克 10:甘草15克(增加回味) 11:生姜250克(老姜) 12:花椒 13:無籽紅泡椒適量 14:草果15克(增加鹵水鮮味) 15:孜然15克(增香) 16:砂仁(增番川砂仁為佳) 17:香葉8克 18:草寇15克(起疏松作用) 19:桂皮15克(香味濃烈微甜) 20:玉果15克(又稱肉果增香) 21:當歸8克(混合香味) 22:小茴15克(增香) 23:香籽8克增香 以上為標准鹵料配方,麻,辣,色的深淺等方面可根據地方具體情況調整,靈活運用湖南風味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風味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它制作精細,用料廣泛,品種繁多,其特點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洞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見長,其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軟,以炖菜、燒菜出名。湘西菜擅長制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口味側重於鹹香酸辣,常以些炭作燃料,有濃厚的山鄉風味。總的說來,湖南菜的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 湖南菜簡稱湘菜。湘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菜肴風味是鮮辣濃香,在烹調技藝上,以炒、臘、蒸、煨、煎、燒見長。從它自成體系以來,就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聲播海內外,並同其它地方菜系一起,共同構成中國烹饪這一充滿勃勃生氣的整體,凝成華夏飲食文化的精華。 湘菜的個性,通常被認為是辣,但並不全對。其實,只說辣並不完全,因為辣通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但他們的辣又不盡相同:四川是麻辣,貴州是香辣,雲南是鮮辣,陝南是鹹辣,湖南則是酸辣。這酸,不同於醋,酸而不酷,醇厚柔和,與辣組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風味。尤其是農村、山區的百姓家中的家常菜,簡直是不可一日無酸辣的。湖南著名的風味菜點有:東安子雞、臘味合蒸、組庵魚翅、冰糖湘蓮、換心蛋、吉首酸肉、紅椒臘牛肉、發絲牛百頁、和記米粉、德園包子、姊妹團子、火宮殿臭豆腐等。 特色菜 麻辣子雞:麻辣子雞是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有“有吃麻辣子雞就有吃湘菜”之說。麻辣子雞取料用半公斤左右的當年子母雞,取出內髒,砍去頭爪,剔掉骨頭,然後切成方丁,先入油鍋氽炸。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紹酒、黃醋等急炒。該菜色澤金黃,皮焦肉嫩,麻辣入味,油潤鮮香。沙鍋煨狗肉:是以鮮狗肉為主料,配以桂皮、附片、紹酒、大蒜、干姜、干紅椒、香蔥、精鹽等,入沙鍋煨制成,沙鍋煨制食品無副作用,能保證其味道純正。狗肉是冬令補品,有健身強腎作用,是長沙地區傳統的冬令佳肴。 苗家酸魚:酸魚是鳳凰苗鄉獨步天下的宴中名菜。苗家人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到秋收八月,主人就把田水放干捉魚,除了拿部分到墟場上賣,大多數都洗淨破肚,取出內髒,在鹽、辣子粉末、五色大料為主料制成的料湯中浸泡兩至三天,再用糯米粉或苞谷粉撒在上面,放入窖壇蓋好,再把壇口水盤注滿水,十五天左右即可拿出食用,可煎、可炒、可生吃,口味別具一格。只要常年保持壇口水盤不干涸,酸魚可保存一至二年。 洞庭臘野鴨條:洞庭湖地區著名風味。洞庭湖盛產野鴨,臘制為當地獨特技藝。洞庭臘野鴨條以薰臘野鴨為主要原料,去骨切成條塊,伴以水芹、生姜、精鹽、芝麻油等佐料。菜肴柔中帶韌,香味濃郁。合菜:“合菜”俗稱“團年菜”。是土家族過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傳明嘉靖年間,土司出兵抗倭,為不誤軍機,士兵煮合菜提前過年。其制作是將蘿卜、豆腐、白菜、火蔥、豬肉、紅辣椒條等合成一鼎鍋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還別有深意。它象征五谷豐登,合家團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榮傳統。 臘味合蒸:臘味制品在湘菜中廣為使用,可作冷盤,也可作各式臘味菜肴,其味柔韌不膩,鹹香可口。臘味合蒸是取臘雞肉、臘鯉魚、臘豬肉等合於一缽,加熟豬油、肉清湯、味精、豆豉、干椒蒸熟即成。此菜因雞、魚、肉三味合一,而更加鮮美,是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的佳肴。花菇無黃蛋:其加工特點是將帶殼雞蛋鑽孔,取出蛋清蛋黃,去黃留清,加入雞湯,豬油、鹽等佐料,調勻,復注入蛋殼內蒸熟,剝成整蛋,再加花菇等烹制而成。蛋質鮮嫩,營養豐富,適於心血管病人食用。食客品嘗,不知底細:雞蛋何以無黃?足見制作精巧。 乘火麒麟:乘火麒麟是由傳統湘菜"糖醋脆皮魚"發展創新而成,它以3斤左右的鳜魚或鯉魚為原料,加工成糖醋脆皮魚,在加工時注意體形,使之象麒麟,置之盆中,澆以燒酒,上席時點燃,魚周發出藍色火焰,宛如麒麟噴火,四座皆驚,象征吉祥如意。此菜構思精巧,造型奇特,而且昧鮮色美,酸辣甜脆,常為接待貴賓的壓席菜。口蘑湯泡肚:將肥豬肚肚尖切成魚肋形,用酒鹽浸妥,氽入滾開毛湯中斷生,撈入盤中,復將原汁雞湯燒開,放入口蘑、菜心等,一齊上桌,在桌上將肚尖倒入雞湯,即湯泡肚。湯鮮肚脆,清香爽口。風味小吃炒米:將糯米通過蒸、曬成陰米,再置沙中炒成爆米花,以此沖菜,上置苞谷白糖,為土家族著名待客之茶飲。 臘血豆腐:土人殺年豬以豬膛血、豆腐、肉丁及多種佐料拌和熏制而成,切片炒吃。長沙年糕:源於糯米糍粑,又稱"糯粢"。明、清時期,長沙城鎮南貨食品作坊在制作糍粑的傳統工藝基礎上加以改進,將糯米磨成細粉,加入白糖,用水揉成米團,再捏成長條或方塊、圓塊,壓入各種輔料,制成年糕應市。民國時期,春節期間制作年糕的作坊有近40家,有八寶、蓮蓉、豬油、桂花、玫瑰、棗泥等1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以杏花村食品作坊所制最為著名。現在增加了火腿、香腸、果脯、海味等新品種。糕色澤玉白,柔軟光滑、細膩油潤,糯軟清香,甜糍醇爽,油炸、火烤、湯煮均可,老少鹹宜。春節食之,已成風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