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蓮沙的功效介紹】:
水蓮沙(《峨嵋藥植》)
【異名】栒刺木、巖楞子(《中國樹木分類學》),高山帶子白馬骨(《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平枝灰栒子的枝葉或根。
【植物形態】平枝灰栒子落葉或半常綠低矮灌木,高約50厘米,分枝向兩側水平展開,有短柔毛。
葉互生,近圓形至廣橢圓形,長10~12毫米,寬4~9毫米,先端具細尖頭,基部圓形或尖,上面深綠色,下面脈上及葉柄上有平貼硬毛;葉柄長1~2毫米;晚秋一部分葉變紅色或橙紅色。
花1~2朵,粉紅色,生於距狀短側枝的頂端,近於無柄;萼5裂,微有毛;花瓣5片;雄蕊20。
果實近球形,長約5毫米,鮮紅色,常有3核。
花期6月。
果期9~10月。
生於山坡。
分布陝西、甘肅、四川、浙江、湖北、貴州、雲南等地。
【功用主治-水蓮沙的功效】①《峨嵋藥植》:止咳,煎水服。
②《浙江天日山藥植志》:治婦女痛經、白帶,根或全草一斤,切細,水四斤煮沸,取已煮熟的鴨蛋七至八個,敲裂蛋殼,投入藥汁中,文火炖至五、六小時,數次分食。
【石瓜子蓮的功效介紹】:
石瓜子蓮(《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石生越橘的枝葉。
【植物形態】石生越橘常綠灌木,高50~150厘米。
1年生小枝呈方形,紫綠色甙棕綠色,罕為淡灰色,散生長毛;1年以上的小枝灰色或灰棕色,光滑。
葉互生,厚革質;橢圓形至橢圓長方形,長17~22毫米,寬10~14毫米,兩端均呈鈍尖,全緣,向下卷曲;葉柄長2毫米,散生長毛。
花2~4朵,成腋生傘房花序;花梗纖細;花萼真徑2毫米,紫綠色,裂片5,三角形,邊緣有毛;花冠壺形,長5~7毫米,白色或黃色,鑲以淡紅色條紋,裂片5,三角卵形,長2毫米;雄蕊10,花絲略被毛,花藥黃色,具錐須2枚;子房下位,略被白色毛,花柱纖細,柱頭細小。
漿果球形,徑約6~8毫米,淡紫色,花萼宿存。
花期5月。
生長於山區的林邊半陰處。
分布四川峨眉山。
【性味】性涼,味苦辛,無毒。
【功用主治-石瓜子蓮的功效】通經散瘀。
治跌打損傷及閃腰挫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0.5~1兩(一日量)。
【龍骨蓮的功效介紹】:
龍骨蓮(《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水龍骨、子母蓮、野藕。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龍骨蓮的根莖。
【植物形態】龍骨蓮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莖橫臥,白色,有螺旋狀排列的黑色葉跡。
葉漂浮,卵形至廣卵形,長約8厘米,寬6~8厘米,先端圓,全緣,基部深心形,質厚,兩面光滑無毛,下面密布點狀突起;葉柄細長,扁而中空。
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萼片5,花冠狀,黃色,廣卵形,長約2厘米,宿存;花瓣多數,矩形,先端凹陷,長約6毫米;雄蕊多數;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柱頭有12個缺刻。
漿果。
種子多數。
生於池沼、水塘。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涼,味甘微苦。
【功用主治-龍骨蓮的功效】治痨傷虛損,有滋補清熱之功。
【選方】治陰虛弱痨:鮮龍骨蓮根(去須)二兩,炖肉吃,早晚各一次.
【半支蓮的功效介紹】:
半支蓮(《江西民間草藥》)
【異名】松葉牡丹(《植物學大辭典》),金絲杜鵑(《中國植物圖鑒》),佛甲草、打砍不死、萬年草(《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馬齒苋科植物大花馬齒苋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花馬齒苋一年生肉質草本。
莖匍匐或斜升,赤色或綠色,多分枝,高約10~15厘米。
葉散生或略集生,線形、近圓柱狀,長約2厘米,先端鈍,基部有長白毛。
花單一,頂生,徑達4厘米,上午開放,下午閉合;花萼2片;花瓣單瓣者5片,重瓣者多數,色黃、紅、白或紫,甚美觀,先端微凹;雄蕊多數;子房1室,花柱線形,上端5~9歧。
蒴果環裂。
種子細小,棕黑色。
花期6~7月。
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6~9月采取。
【化學成分】全草含馬齒苋醛,是調節植物生長的物質。
莖和花含甜菜花青素,主為甜菜甙,甙元是甜菜素。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苦,寒。
【功用主治-半支蓮的功效】清熱,解毒。
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濕瘡。
《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
治跌打刀傷出血,湯火傷,咽喉腫痛。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汁含漱或搗敷。
【選方】①治咽喉腫痛:佛甲草搗爛,絞汁一杯,加硼砂末含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