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孕婦能吃大棗嗎?正文

孕婦能吃大棗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就是新疆和田玉那種棗,我懷孕第55天。
 
應該可以吃的哈,只是控制數量就好了
 
當然能吃啊,好東西,養血氧氣
 
<pre>孕婦必吃大棗,不信你看看!!! 



孕婦必吃食物—大棗



 新疆哈密大棗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滋補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較高的糖分。干棗、鮮棗含糖量分別為37%、70%,維生素c含量要比蘋果含量高七八十倍。鮮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種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另外哈密大棗含有藥用價值的月桂酸、豆冠稀酸和油酸、花生酸、亞麻酸等,具有補脾益氣,潤肺生津,養顏駐容,延年益壽之功效,素有哈密大棗“天下一絕”的美稱。對於孕婦補充營養及胎兒生長發育都有很大的幫助。



增強母體免疫力



維生素c



紅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孕婦和胎兒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對胎兒形成細胞基質、生成結締組織以及心血管的生長發育、造血系統的健全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c還可增強母體的抵抗力,促進孕婦對鐵質的吸收。紅棗中含有的維生素c比蘋果高70-100倍,比梨高出數十倍,比柑橘高7-10倍,比猕猴桃高4-6倍。



葉酸



大棗中含有十分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葉酸缺乏,可以導致胎兒神經管發育崎形,易造成胎兒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導致無腦症與脊柱裂症等不良後果。懷孕期間缺乏葉酸,孕婦會有貧血、倦怠、臉色蒼白、眩暈、情緒低落、皮膚灰揭色素沉澱、呼吸急促等症狀,同時也會造成胎盤自動剝落、自發性流產、早產、生產困難等後果。此外,還會使嬰兒容易夭折、患神經管缺陷、體重過輕或是患巨母紅血球貧血等。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必須補充葉酸,而食用一些紅棗是補充葉酸的好方法。



維生素a



紅棗中含有維生素a,一般孕婦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比非孕期要多出20%-60%。妊娠早期母血中維生素a濃度下降,晚期上升,臨產時降低,產後又重新上升,所以適當補充維生素a對於孕婦是必要的。



維生素p



維生素p又稱蘆丁,大棗中維生素p的含量也在百果中名列前茅。維生素p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此外維生素p能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破裂出血。另外,它還能增強細胞間的粘著力,孕期高血壓、感冒患者吃棗均有益。





紅棗營養豐富、性平味甘,是很好的滋補營養品,它具有改善虛弱體質、滋補神經、補血安神、補中益氣、養胃健脾等功效,對孕婦極有益處。另外,它還能提高孕婦免疫能力,免疫力對孕婦來說是非常



重要的,因為孕婦一旦生病,許多藥品會對胎兒產生致命的影響。







促進胎兒大腦發育



紅棗中含有十分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紅棗中含有微量元素鋅,有利於胎兒的大腦發育,促進胎兒的智力發展。



增強母體免疫力



紅棗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它除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都大有益處。尤其是維生素c,它可增強母體的抵抗力,還可促進孕婦對鐵質的吸收。



健脾益胃



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多吃紅棗能顯著改善腸胃功能,達到增強食欲的功效。此外,紅棗還能補氣血,對於氣血虧損的孕婦特別有幫助。



安神定志



孕婦會經常出現躁郁、心神不寧等情緒,多食紅棗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治療孕婦心神不安、產後抑郁綜合征都有所幫助。如果孕婦感到精神緊張和煩亂,甚至心悸失眠和食欲不振,不妨在平日的湯或粥中加點紅棗同食,有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補血



紅棗除了可補中益氣外,還有補血的作用。



降血壓



紅棗中含有蘆丁,是使血管軟化、降低血壓的物質,對於妊娠高血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棗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可煮、可蒸、可生食、可制甜羹,也可調制家常小菜,還可配合其他食品烹調,有益健康。例如紅棗赤豆粥、紅棗糯米粥,自古以來就是孕婦、老人、虛弱之人的療養保健飲食。



溫馨小帖士:



1、紅棗與芹菜一起煎服,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軟化血管。水煮吃是明智之舉,因為這樣既不會改變進補的藥效,也可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瀉。另外,在紅棗裡加點花旗參,可健脾胃、清熱氣。



2、過量食用有損消化功能



紅棗可以經常食用,但不可過量,否則會有損消化功能,並引起便秘等症。此外,紅棗糖分豐富,尤其是制成零食的紅棗,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吃,因為紅棗會造成血糖升高,使病情惡化。



3、變質的紅棗不能吃



紅棗是一種容易



變質、發酵的食品,尤其是生紅棗,所以一定要注意選擇和貯藏。變質的紅棗不能吃。









特別提示:



1、生吃時,棗皮容易滯留在腸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棗時應吐棗皮。



2、生食紅棗時,一定要將它消毒、洗淨,否則紅棗上可能會殘留農藥,對胎兒、孕婦產生不好的影響。



3、如果吃了太多的紅棗,又沒有喝足夠的水,容易產生蛀牙。



自己動手制作各種紅棗食品



如用紅棗煮湯,也可加入綠豆、銀耳等同煮;紅棗煲花生,對於患腳氣病者有輔助作用;鮮紅大棗放糖煎熬,可制成蜜棗;紅棗去核,用文火烤成脆棗;將鮮棗裝壇噴酒制成醉棗,將紅棗制成糕餅,是潤顏滋養的佳品;紅棗蓮藕湯能補血,使膚色紅潤。



市場上還能見到很多棗類加工食品,如蜜棗、烏棗、酒棗、棗泥、棗糕、棗酒、棗茶、棗飲料等,為了方便起見,“懶惰”的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偏好挑選這些加工食品,方便食用並同樣能夠達到滋補的效果。



紅棗可以生食、作粥、制作飲料等,也可熬制成多種可口的美味湯,同時兼具保健功效,是孕婦滋補的優質食物。



1、紅棗花生炖豬蹄



原材料:帶皮花生仁100克、紅棗15枚、豬蹄7-8塊、鹽1/4小匙、米酒1小匙



做法:



(1)花生仁泡水8小時以上,豬蹄洗淨。放入滾水焯燙,去除毛脂、撈出;紅棗洗淨。



(2)豬蹄、花生和紅棗,連同花生的泡汁一起放入鍋內,加入5杯水和鹽、米酒,炖煮至花生與豬蹄熟軟即可。



建議:食用時可放少許鹽或醋調味,肉、花生、棗均吃,飲湯。有補氣血、增乳汁之功效。



本菜特別提示:



湯汁上面的浮油應不斷撈除,以免太過油膩,造成腸胃不適。



     2、紅棗銀耳羹







原材料:紅棗8枚、銀耳20克、胡蘿卜1根、蓮子2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許



做法:



(1)胡蘿卜洗淨、切片;紅棗、銀耳、蓮子及杏仁分別洗淨,浸泡1小時,再將紅棗去核備用。



(2)鍋中倒半鍋水,放入紅棗、胡蘿卜、蓮子、杏仁煮軟,再放入銀耳煮至銀耳變軟,加入冰糖拌溶即可。



     祝孕婦生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給每位孕產婦的關愛,是這組孕產婦必吃食譜的宗旨,歡迎借鑒並祝准媽媽順康。如還有興趣可見另一篇《孕婦必吃營養食物》。</pre>
 
<pre>孕婦必吃大棗,不信你看看!!! 



孕婦必吃食物—大棗



 新疆哈密大棗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滋補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較高的糖分。干棗、鮮棗含糖量分別為37%、70%,維生素c含量要比蘋果含量高七八十倍。鮮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種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另外哈密大棗含有藥用價值的月桂酸、豆冠稀酸和油酸、花生酸、亞麻酸等,具有補脾益氣,潤肺生津,養顏駐容,延年益壽之功效,素有哈密大棗“天下一絕”的美稱。對於孕婦補充營養及胎兒生長發育都有很大的幫助。



增強母體免疫力



維生素c



紅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孕婦和胎兒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對胎兒形成細胞基質、生成結締組織以及心血管的生長發育、造血系統的健全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c還可增強母體的抵抗力,促進孕婦對鐵質的吸收。紅棗中含有的維生素c比蘋果高70-100倍,比梨高出數十倍,比柑橘高7-10倍,比猕猴桃高4-6倍。



葉酸



大棗中含有十分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葉酸缺乏,可以導致胎兒神經管發育崎形,易造成胎兒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導致無腦症與脊柱裂症等不良後果。懷孕期間缺乏葉酸,孕婦會有貧血、倦怠、臉色蒼白、眩暈、情緒低落、皮膚灰揭色素沉澱、呼吸急促等症狀,同時也會造成胎盤自動剝落、自發性流產、早產、生產困難等後果。此外,還會使嬰兒容易夭折、患神經管缺陷、體重過輕或是患巨母紅血球貧血等。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必須補充葉酸,而食用一些紅棗是補充葉酸的好方法。



維生素a



紅棗中含有維生素a,一般孕婦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比非孕期要多出20%-60%。妊娠早期母血中維生素a濃度下降,晚期上升,臨產時降低,產後又重新上升,所以適當補充維生素a對於孕婦是必要的。



維生素p



維生素p又稱蘆丁,大棗中維生素p的含量也在百果中名列前茅。維生素p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此外維生素p能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破裂出血。另外,它還能增強細胞間的粘著力,孕期高血壓、感冒患者吃棗均有益。





紅棗營養豐富、性平味甘,是很好的滋補營養品,它具有改善虛弱體質、滋補神經、補血安神、補中益氣、養胃健脾等功效,對孕婦極有益處。另外,它還能提高孕婦免疫能力,免疫力對孕婦來說是非常



重要的,因為孕婦一旦生病,許多藥品會對胎兒產生致命的影響。







促進胎兒大腦發育



紅棗中含有十分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紅棗中含有微量元素鋅,有利於胎兒的大腦發育,促進胎兒的智力發展。



增強母體免疫力



紅棗是營養豐富的滋

[1] [2] [3] 下一页

吃什麼藥可以去掉眼睛長瘀肉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