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一杯茶究竟沖泡幾次最好?正文

一杯茶究竟沖泡幾次最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即使沖泡1毫克/千克殘留的茶葉,攝入的農藥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天允許攝入量的幾千分之一。茶葉中的重金屬鉛的浸出率也比較低,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的茶葉,其含量就不會超過國家標准。
沖泡散裝茶最好別超過三次
茶葉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
經興奮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能析出多少
,和沖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營養物質析出的
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與散裝茶葉相比,袋裝茶的茶葉在加工制造時通過切揉,充分破壞了葉細胞,
顆粒形狀比較小,茶葉中的營養物質經過3—5分鐘的第一次浸泡,就會有80%—90%
析出,第二次沖泡以後,剩余10%左右的營養物質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
峰建議,袋裝茶最好沖泡一次,不僅在營養的吸收上沒什麼損失,也不會影響口感
和滋味。散裝茶由於顆粒比較大,第一次沖泡的時間最好長一點,應在5分鐘左右,
其中的營養物質會有60%—80%析出;經過第二次沖泡,會有80%—90%的營養物質析
出;第三次沖泡後,營養物質的浸出率將超過95%,再沖泡下去,已經沒什麼營養作用了。

至於有專家指出,茶葉經多次沖泡,會使其中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浸出
。尹君峰指出,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過分擔心。目前我國茶葉生產中
使用的農藥大多水溶解度極低,按每人每天飲茶10克計算,即使沖泡1毫克/千克殘
留的茶葉,攝入的農藥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天允許攝入量的幾
千分之一。茶葉中的重金屬鉛的浸出率也比較低,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的茶葉,其含量就不會超過國家標准。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將茶葉反復沖泡,直到喝不出味道為止;有些人則沖泡一兩次就趕緊換茶葉。這兩種做法哪種正確,一杯茶究竟沖泡幾次比較好?記者采訪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君峰。

尹君峰告訴記者,有些人喜歡喝淡茶,有些人喜歡喝濃茶,雖然茶葉沖泡的次數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關系,但從營養吸收上來說,袋裝茶最好只沖泡1次,散裝茶則別超過3次。

他解釋,茶葉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經興奮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能析出多少,和沖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營養物質析出的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與散裝茶葉相比,袋裝茶的茶葉在加工制造時通過切揉,充分破壞了葉細胞,顆粒形狀比較小,茶葉中的營養物質經過3—5分鐘的第一次浸泡,就會有80%—90%析出,第二次沖泡以後,剩余10%左右的營養物質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峰建議,袋裝茶最好沖泡一次,不僅在營養的吸收上沒什麼損失,也不會影響口感和滋味。散裝茶由於顆粒比較大,第一次沖泡的時間最好長一點,應在5分鐘左右,其中的營養物質會有60%—80%析出;經過第二次沖泡,會有80%—90%的營養物質析出;第三次沖泡後,營養物質的浸出率將超過95%,再沖泡下去,已經沒什麼營養作用了。

至於有專家指出,茶葉經多次沖泡,會使其中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浸出。尹君峰指出,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過分擔心。目前我國茶葉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大多水溶解度極低,按每人每天飲茶10克計算,即使沖泡1毫克/千克殘留的茶葉,攝入的農藥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天允許攝入量的幾千分之一。茶葉中的重金屬鉛的浸出率也比較低,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的茶葉,其含量就不會超過國家標准。




網友回復區

winner01

沖泡散裝茶最好別超過三次
茶葉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樞神
經興奮的咖啡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能析出多少
,和沖泡的次數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營養物質析出的
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與散裝茶葉相比,袋裝茶的茶葉在加工制造時通過切揉,充分破壞了葉細胞,
顆粒形狀比較小,茶葉中的營養物質經過3—5分鐘的第一次浸泡,就會有80%—90%
析出,第二次沖泡以後,剩余10%左右的營養物質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
峰建議,袋裝茶最好沖泡一次,不僅在營養的吸收上沒什麼損失,也不會影響口感
和滋味。散裝茶由於顆粒比較大,第一次沖泡的時間最好長一點,應在5分鐘左右,
其中的營養物質會有60%—80%析出;經過第二次沖泡,會有80%—90%的營養物質析
出;第三次沖泡後,營養物質的浸出率將超過95%,再沖泡下去,已經沒什麼營養作用了。

至於有專家指出,茶葉經多次沖泡,會使其中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浸出
。尹君峰指出,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過分擔心。目前我國茶葉生產中
使用的農藥大多水溶解度極低,按每人每天飲茶10克計算,即使沖泡1毫克/千克殘
留的茶葉,攝入的農藥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天允許攝入量的幾
千分之一。茶葉中的重金屬鉛的浸出率也比較低,只要購買正規廠家的茶葉,其含量就不會超過國家標准。
 
3-4次吧1
 
2次
 
2次
 
沖泡三次第一次倒了不同的茶有的第二次最佳有的第三次最佳!
 
我一般都是泡到不喝為止。
 
二次
 
1.水與茶的比例
直接反應在茶的濃淡程度.濃淡要合適才好,使我們能夠品賞到茶的色和香.同時,適當的濃淡對於茶葉中的物質的浸出是有影響的,也就是飽和度的問題,這不但影響到茶水的色、香,也影響到茶水對人體的影響.其實茶的濃淡是可以科學計測的,只是平時大家很少去理會這一指標,多數的還是要靠自己去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濃.大致上說,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為1∶80.用普通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葉3克;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

2.泡茶的水溫
對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溫,應根據茶的種類和級別而定.但是大家經常不注意這一點,總喜歡用很燙的水來沖泡.一般說來,紅茶、綠茶、烏龍茶用沸水沖泡還是較好的,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龍井茶,應用80℃~85℃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時間長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鐘左右,不宜久泡.

4.泡茶的器具:茶壺、茶盞、茶碗……
*青瓷茶具:用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白瓷茶具: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使用普遍.
黑瓷茶具: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斗茶的情趣.
*彩瓷茶具:如青花瓷茶具,使用也很普遍,雅俗共賞.
*紫砂茶具:燒結密致,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而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馊.它耐寒耐熱,泡茶無熟湯味,能保真香,且傳熱緩慢,不易燙手,用它炖茶,也不會爆裂.需要經常使用,不能長期閒置,也不能使用過度.但還是堪稱茶具中的極品!
*木魚石茶具:木魚石含有偏硅酸、锶、钼、锂、鋅、硒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強的保健和美容作用.將水放在木魚石器具中浸泡兩小時,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含量即能達到國家礦泉水限量指標。因木魚石中鈾及稀土元素含量適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節,五天內茶水仍可飲用不會變質.但是它太貴了。
*漆器茶具
*竹木茶具:制作方便,對茶無污染,對人體又無害;竹木清香會融到茶裡,有的人不喜歡它破壞了茶的原味.
*玻璃茶具:美觀,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搪瓷茶具: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但傳熱快,易燙手,會燙壞桌面,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金屬茶具:具有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性能,這樣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

5.中國茶道的表現形式: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最後斗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泡茶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茶葉的用量有“細茶粗吃、粗茶細吃”之說。一般來講,細嫩的茶含茶汁較少,沖泡時宜多放一些;而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500毫升一壺水計,一般茶葉可放6~10克,而像龍井茶、烏龍茶等精細茶葉就應多放一些。

沖泡茶葉的水溫,要看水的質量和茶葉的等級。俗話說:“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謂沏,就是用剛燒開的水泡,就是取用熱水瓶中的水。從科學的角度講,用溫度太高的水沏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但水溫過低又不易使茶葉香味溢出。為兩全其美,品嘗細嫩、高級的綠茶,水溫最好在80~90℃。十分細嫩的茶,水溫還可再低一點。其他中低檔茶葉,可用100℃的滾水沖泡。而紅茶、花茶,則宜用沸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散失香味。高檔茶一次不宜泡得過多,否則會影響茶清幽、淡遠的真味;低檔茶用量過多,則苦味、澀味會較重,難以入口。總之,泡茶頗有學問。綠茶花茶宜用三頭蓋碗,(綠茶也可用玻璃杯)90℃左右的沸水,投茶3克左右,先沖入少許水作溫潤泡,後注適量水,三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烏龍茶宜用宜興紫砂等小壺小杯,投茶量占壺內腔1/3體積,100℃沸水,先注水作溫潤泡,在10秒左右時將水倒掉,俗稱洗茶,最好始終保持沸水溫度,正式泡茶在1分鐘左右將茶湯倒出,對火味兒(北京人說糊味兒)重的烏龍茶,要少投茶,水在10秒左右出壺。

綠茶,花茶宜在杯中余1/3水量時再續水,一般只沖泡三次。

紅茶:用沸水沖泡,可清飲,也可調飲。加糖,加牛奶,加果汁,也可制成泡沫紅茶作冷飲。

細喝粗喝要根據茶的特點,你自己認為不好喝的茶不妨少投茶,喝淡茶興許能喝出點什麼別的味道來。



茶和與之配套的茶具、方法之外,要用好水,水的標准除了衛生標准外,應無異味,這樣泡茶,才能喝出香味兒來。3.什麼叫粗茶細喝,細茶粗喝?以北京人喝花茶為例:粗花茶,梗大葉粗,投茶量要少,水要開,此為細喝。精制花茶,葉嫩芽鮮,味薄汁少,要多投茶,用落開水,或熱水機中的開水,此為粗喝。
 
茶類不同耐泡程度不一,人們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會:非常細嫩的高級茶並不耐泡,一般沖泡2次也就沒什茶味了。
普通紅綠茶常可沖泡3—4次。茶葉的耐泡程度與茶葉嫩度固然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決定於加工後茶葉的完整性。加工越細碎的,越容易使茶汁沖泡出來,越粗老完整的茶葉,茶汁沖泡出來的速度越慢。
一般的紅、綠、花茶,沖泡次數通常以三次為度。烏龍茶因沖泡時投茶量大,可以多沖泡幾次;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包裝成的袋泡茶,由於易於浸出,通常適宜於一次性沖泡。
 
茶類不同耐泡程度不一,人們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會:非常細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楊梅汁的詳細做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