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腸胃不好,吃什麼東西可以保養好?正文

腸胃不好,吃什麼東西可以保養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500克,生姜2片,蜂蜜適量同煮。適用於腸燥便秘。
消化不良少吃香蕉,經常泛酸多喝米粥

俗話說“人不可一天不吃”,腸胃病患者如不注意飲食,腸胃病的症狀將不斷惡化。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副教授尚占民認為,不同的胃腸疾病飲食也應有所差別。那麼,不同類型的胃腸病患者宜於吃哪些食物,不宜於吃哪些食物呢。

胃潰瘍患者少喝咖啡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疼痛為鈍痛、灼痛或饑餓感,偶爾劇痛。其發作誘因有受寒、精神刺激、勞累、飲食不當及感染等。

這種胃病的患者不宜食用粗糙、過冷過熱的食物,並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包括酒、咖啡、濃茶、辛辣調味品和太甜、太酸、高油脂的食物。

為減少胃酸對胃腸粘膜的刺激,可吃一些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中和胃酸。五谷雜糧、豆漿、豆腐、蛋、魚、嫩瘦肉、動物肝髒等都很適合。

消化不良少吃漢堡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是上腹部和胸骨脹悶、疼痛、腹脹和腸鳴。進食後往往可使脹悶或疼痛加重。此外,還有厭食、惡心、排便不暢以及焦慮或抑郁等症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誘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常為發病誘因。精神緊張或抑郁狀態下,胃的運動與分泌減弱,甚至可能停止。

不宜食用的食物包括油膩食物(油炸物、漢堡、薯條),應盡量減少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番薯、芋頭以及會改變腸蠕動的食物,如巧克力、甜品(蛋糕、餅干),粗纖維多的蔬菜(竹筍、芹菜),含皮、籽、纖維多的水果(香蕉、龍眼、檸檬、鳳梨)。

平時的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可選擇喝鮮果汁、麥片和小米粥來幫助消化,少量多餐。

胃酸過多應少吃巧克力

患有胃食道逆流性疾病患者,胃內的食物或胃液會反流(逆流)至食道,而造成不適。患者的症狀大多是飲食後彎腰或躺下時會有泛酸、燒心、吞咽困難、口腔酸苦等感覺。造成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無法適當地發揮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

不宜食用的食物: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蔥等。

宜食用的食物:高蛋白(禽蛋)、含纖維食物(蔬菜、谷類)、易於消化的米粥等。

胃炎患者少吃蔗糖

急、慢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粘膜的炎性變化。患急性胃炎時胃粘膜發生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出血。所以,急性胃炎患者的飲食應以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若伴有腸炎或腹瀉,膳食中應少用或不用蔗糖,以免產生或加重腸脹氣,同時還應禁食一些生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

慢性胃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飯後上腹部感覺飽脹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如患者有貧血、食欲不振等現象應多吃些補血的食品,如動物內髒、有色的新鮮蔬菜等。


日常護胃十二招

護好你的胃,不妨從以下十二個方面入手。

1.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使胃保持有規律的活動。

2.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湯不涼”為度,過湯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3.細嚼慢咽。對食物充分咀嚼,可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4.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5.飯後莫走。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飯後”絕非是剛吃完飯,應在飯後20~30分鐘開始散步,這樣有利胃的消化。

6.注意防寒。因為寒冷會使胃的活動減緩或出現胃痙攣,故要保持胃部的溫度,不要受寒。

7.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還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

8.心情舒暢。人的情緒與胃部健康息息相關。因此,要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

9.服藥慎重。不少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可損傷胃黏膜,甚至引起潰瘍。如氯化鉀、糖皮質激素和含利血平的降壓藥。

10.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地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11.不吃霉變食物。不吃發霉變質的大米、花生仁、玉米以及變質的肉類、魚類、貝殼類。同時,要少吃鹹肉片、腌魚干等,以避免食物中的自然致癌物。

12.注意口腔衛生。唾液經口腔細菌及其酶的作用後,唾液中的硝酸鹽還原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鹽。因此,飯後應漱口。
 
胃炎(weiyan)由各種病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胃粘膜炎性變化。急性胃炎可分為單純性、腐蝕性、感染性和化膿性4種。常見為單純性胃炎。本病可由化學因素(藥物、烈酒等)、物理因素(過冷、過熱或過粗糙的食物)、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沙門氏菌屬,嗜鹽菌致食物污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和腸道病毒感染等)引起。致病因子直接損傷胃粘膜表面細胞,削弱胃粘膜的再生能力,破壞了胃粘膜屏障。另外,胃粘膜缺血和胃酸分泌過多也參與作用。胃炎所造成的病理改變為胃粘膜充血、水腫,粘液增多、出血、糜爛及退行性改變等。細菌或病毒所致的急性胃炎,在進食被污染食物數小時或24小時後急性起病。可有上腹不適、疼痛、惡心、嘔吐,因常伴發腸炎性腹瀉,故又稱急性胃腸炎。重者可出現發熱、脫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一般病程短暫,數天內可好轉自愈。發病後要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多飲水,短期禁食。必要時服用四環素,黃連素等藥物。注意飲食衛生,勿暴飲暴食,節制飲酒,不吃不易消化或腐敗變質食物是防止急性胃炎發生的關鍵。慢性胃炎,根據胃鏡檢查所見的胃粘膜形態學傳統的分類法,分為淺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胃炎。臨床上認為淺表性胃炎是萎縮性胃炎的前期病變,淺表胃炎可以治愈,也可以轉變為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可能性約為9%。肥厚性胃炎為單獨的一型,不演變為其它類型。慢性胃炎病因迄今不完全明確。可與下列因素有關:(1)急性胃炎的遺患。(2)刺激性食物和藥物的作用。(3)膽汁反流。由於幽門松弛,膽汁反流至胃內破壞胃粘膜屏障而致。(4)免疫因素。部分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中可找到抗壁細胞抗體,以及胃粘膜有彌漫的淋巴細胞浸潤,認為自身免疫反應可能與萎縮性胃炎的發生有關。淺表胃炎的病理改變為胃粘膜充血、水腫、滲出、糜爛及出血等;萎縮性胃炎為粘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肥厚性胃炎為粘膜增厚,上皮細胞增生。臨床表現主要是消化不良症狀,進食後上腹部疼痛,可出現貧血、上消化道反復出血。胃窦部胃炎發生胃癌較胃體部胃炎多見。通過胃液分析,胃脫落細胞檢查、x線鋇餐和胃鏡檢查,以及血清抗壁細胞抗體試驗和血清胃泌素測定,有助於胃炎的分型診斷。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能治愈。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戒煙、酒,均有助於預防慢性胃炎的發生。



1)忌飲食無規律:胃炎的飲食原則上應清淡、對胃黏膜刺激小的為主,但並非清淡飲食就能緩解病人的症狀。應以飲食規律,勿過饑過飽,少食多餐為原則。尤其是年老體弱,胃腸功能減退者,每日以4~5餐為佳,每次以六七成飽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盡⒌鞍字實謀壤⒁馕氐壬硖灞匦栌氐暮俊*?

(2)忌煙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層,對胃黏膜有較大的損害,人們在吸煙時候,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溶解並附著在口腔、咽喉部,隨吞咽進入胃內,這些有害物質對胃黏膜也有很大損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煙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惡性變。

辣椒,芥末、胡椒、濃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飲料,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使黏膜充血,加重炎症,也應戒除。

(3)忌過冷、熱、硬食物:過涼的食物和飲料,食人後可以導致胃痙攣,胃內黏膜血管收縮,不利於炎症消退;過熱的食品和飲料,食入後會直接燙傷或刺激胃內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應軟硬適度,過於堅硬粗糙的食品、粗纖維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燒烤的食品,食用後可加重胃的機械消化負擔,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損傷,加重黏膜的炎性病變。

(4)忌不潔飲食:胃炎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淨,不要吃變質食品。因為被污染變質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細菌毒素,對胃黏膜有直接破壞作用。放在冰箱內的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後再吃,如發現變質,要堅決扔掉,禁止食用。
 

上一页  [1] [2] [3] [4] 

有胃病的人吃什麼最好?要怎麼保養胃?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