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門口,成千上萬的家長被欄在老遠老遠的地方,比在考場的孩子要緊張的多。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攔住汽車,不讓它通過。不讓它按喇叭,總之一切可能影響考生考試的行為和做法都將受到家長的一致抗議。 當自己的孩子從考場出來時,家長們一湧而上,有的問問考試的情況,有的一看孩子的臉色不好,一句話都不敢問,生怕影響下一場考試的發揮,默默的帶孩子回家。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可憐天下父母心。高考終於結束了,孩子倒是自由了,可是家長的心思卻沒有完。成績出來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稍一冷靜,又都楞住了,報考自願怎麼填?分高也難填,分低更難填。既要考慮孩子的愛好,又要考慮分數的高低,還有認不認識人、路途遠近、熱門還是冷門等等一概都要考慮周全。就好想買股票似的,買的好,同樣的分數就被錄取了,否則,同樣的分數還是名落孫山。 還得煩,煩到通知書到手,猛地一看,靠!民辦的學校,竟然要收費那麼高!去還是不去?一個字,煩!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父母心
過年了,我們一家三口又一起回到了鄉下的公婆家。公婆生有四個兒子,如今已都為人父母。由於平時各自忙於自己的工作,只有過年時全家才能得已團聚。 回到老家,公婆象迎接貴賓一樣將我們分別接到屋裡,沏茶、倒水忙得不亦樂乎,婆婆的婆婆更是高興得臉上象盛開了菊花。看著他們跑進跑出的忙個不停,我於心不忍,要上前去幫忙,可婆婆推開我,憐愛地說:“你們難得回家,咱們家難得坐在一齊,這大過年兒的,你們就好好地玩吧。”而婆婆的婆婆早把重孫、重孫女兒摟在懷裡,不停地往他們手裡塞東西吃。 其實,我對玩的概念就是家人在一起動手做些可口的飯菜,是大家坐在床頭,邊看電視邊訴說平時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是倚在年邁的父母身邊享受天倫之樂……可是我卻發現由於公婆的寵愛,他的兒子們只顧在一起打勾機,下象棋,完全忽略了身後那兩雙裝滿牽掛的眼睛。 由於兒孫們的到來,姑姑家、叔叔家的孩子們也都喜歡到我婆婆家湊熱鬧了,於是這邊“蓋帽”、“皮球”、“點”、“貢”等不絕入耳。而廚房那邊,公婆正忙著,嗆人的油煙熏得老人不時地咳嗽,這聲音震撼我心。於是,我來到廚房,幫他們燒柴火,婆婆說:“紅兒,你也玩去吧,兒子們在玩,我也不捨得讓媳婦兒忙活,再說這裡落太多的灰,別把你的羽絨服弄髒了。”我無語,只是不由分說,坐在那裡,拉著風箱,陪婆婆一起唱鍋碗瓢盆交響曲。 早晨,天還暗著,公婆就起來准備一家人的早飯,平時總等我做好飯才起床的老公早早起來打掃院子,婆婆卻來到我房間:“紅兒,咱家太冷,他們都沒起來呢,你和婧婧也多睡會兒,做好飯再起床。” 夜幕降臨,老人還要煮飼料、喂豬,為孩子們燒水、泡茶,我看他們這麼辛苦,勸他們早些休息,可他們卻說:“不累不累,一年就這麼幾天,看著孩子們高興,我們就滿足了!”唉,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春節晚會開始了,辛苦了一天的公婆被我們拉到了電視機前,可剛開演沒多久,我就發現,婆婆已倒在沙發上睡熟了…… 我們就要都回去了,回去的前一天晚上,公婆又給我們分別准備著家裡的特產,好不容易能坐在一起說會兒話,便讓女兒拿來專門帶來的二胡為他們拉上幾段,可看著滿足又有些倦怠的父母,發覺時間又太晚了。這年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忙年”啊,老人盼望的就是這個年,可最忙最累的也是這個年。 聽那首熟悉的《常回家看看》,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過年——回家——團聚。可是回家不是給父母幾個錢就算完成任務了,他們盼望的是兒女的繞膝之歡。可看著如今這有些錯位的現象,不免有些悲哀。本應孩子們回家盡些孝心,父母們休息一下的,可卻變成了孩子們盡情的玩耍,老人們卻在忙碌受累。 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我們再次回家的時候,明白自己是兒女,不是父母的客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
天晚了,孩子在亂塗亂畫的進行著他自己認為很開心的事情,坐在沙發上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無意中打開了電視機,節目有序的進行,而我的眼睛卻沒有離開孩子,也不知道演的是什麼節目。突然孩子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眼睛盯著電視節目,而我也把精神轉移到電視節目中,剛好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的第十一條:孝敬長輩,體貼父母。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正確教導,不任性。在調查中詢問小學生應該如何孝敬父母,我突然想到自己的學生,作為老師,尤其是德育教師,這個節目真正的觸動了我的敏感神經。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情景,在麥當勞的餐廳裡,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來這裡就餐。媽媽給孩子買了一份兒童套餐,顯然孩子很高興。母子倆坐下來,孩子沒有問母親,獨自大吃起來,邊吃邊看看媽媽,臉上掛著微笑。媽媽也一樣,看著孩子大口大口的吃著麥當勞臉上也掛著微笑。也許這個時候媽媽和孩子都感覺到了幸福與快樂,可是我一個旁觀者卻看的心裡涼涼的。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能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的呢?記得半年前一次晚餐,我把煮好的蝦端到餐桌上的時候,兒子高興極了,因為他喜歡吃。當我坐下來的時候一只一只的給他剝皮,讓兒子吃。當最後剩下兩只的時候,我問兒子:“兒子,蝦好吃嗎?”兒子回答:“好吃!”我跟他說:“可是媽媽剝了這麼一大堆的蝦皮了,我一只都沒吃哦!”兒子聽了很不好意思,把我剝好的蝦沾了調料送到了我的嘴裡,我很開心!其實就這麼簡單,如果爸爸媽媽不去爭這口吃的,恐怕孩子永遠不會想到其實爸爸媽媽也喜歡吃。第二天我們又買了蝦,吃飯的時候,兒子把我剝好的第一只蝦送到我的碗裡……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吃好,喝好,不受委屈。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而我們的孩子卻很少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否吃好了,是否喝好了,是否心情好了。然而孩子很少給予我們愛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是我們給他們的愛太多太多了!而他們享受不了的時候都浪費了,而沒有把愛分給我們這些“可憐”的父母! 古訓曰“子不教,父之過!”的確是如此,孩子不懂得孝親敬長是誰的過錯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我們自己不懂得索取我們該得到的愛! 向孩子索要一些應該屬於我們的愛,那我們將不在可憐!<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成長論壇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