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慢性淺表性胃窦炎加糜爛飲食應該注意什麼?正文

慢性淺表性胃窦炎加糜爛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若症狀持續、漸重,應及時復查胃鏡,以免漏診惡性疾病。
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有哪些中成藥
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胃脘部悶脹、疼痛,或惡心、嘔吐、嗳氣、嘈雜、泛酸等症狀。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氣、消痞、解郁、除滿功能的中成藥,都適用於防治慢性淺表性胃炎。目前臨床上用於本病的常見中成藥有:
(1)保和丸
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
功能:消食導滯,和胃健脾。
主治:飲食停滯胃脘所致納差、腹脹、泛酸、嗳氣等症。
(2)越鞠丸
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蒼術、六神曲。
功能:理氣寬中,解郁消脹。
主治:胸脘痞悶、腹中脹滿、嗳氣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功能:健脾和胃,理氣止痛。
主治:胸脘脹悶,嘔吐洩瀉。
(4)香砂養胃丸
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術、茯苓、枳實、豆蔻仁、厚樸、香附、陳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和胃,理氣消滯。
主治:納差、乏力、胃痛、腹脹、嗳氣、反酸。
(5)舒肝丸
主要成分:柴胡、厚樸、川芎、香附、枳殼、沉香、砂仁、木香。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兩脅脹痛、腹脹、嗳氣、惡心。
(6)氣滯胃痛沖劑
主要成分:柴胡、枳殼、甘草、香附等。
功能:疏肝行氣,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氣滯之胸痞脹滯,胃脘疼痛等。
(7)良附丸
主要成份:高良姜、香附。
功能:溫中祛寒,行氣止痛。
主治: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溫者。
(8)溫胃舒膠囊
主要成分:黨參、白術、山楂、黃芪、肉苁蓉等。
功能:扶正固本,溫胃養胃,行氣止痛,助陽暖土。
主治: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脹氣、嗳氣、納差、畏寒。
(9)陰虛胃痛沖劑
主要成分:北沙參、麥冬、川楝子、甘草等。
(八)溫胃舒膠囊
主要成份:黨參白術山楂黃芪肉苁蓉等。
功能:扶正固本,溫胃養胃,行氣止痛
消化道炎症與潰瘍病防治186問百病百問沙龍叢書功能:養陰益胃,緩中止痛。
主治:用於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隱隱灼痛,口舌干燥,納呆干嘔等症。
(10)養胃舒沖劑
主要成份:黨參、黃精、雲參、烏梅、白術、菟絲子等。
功能:扶正固本,滋陰養胃,調理中焦,行氣消導。
主治: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熱,手足心熱、口干口苦,納差等症。
(11)胃乃安膠囊
主要成分:黃芪、三七、合成牛黃、珍珠層粉。
功能:補氣健脾,寧心安神,行氣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
(12)胃康靈膠囊
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藥物組成。
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緩急止痛,去腐生新。
主治:適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出血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13)三九胃泰
主要成分:三桠苦、九裡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能:消炎止痛,理氣健脾。
主治: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
(14)猴菇菌片
主要成分:猴頭菌。
功能:消炎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食道癌。
此外,還有胃蘇沖劑、舒肝和胃丸、木香順氣丸、補中益氣丸等中成藥用於本病的治療,臨床應隨證加以選擇應用。
 
(一)避免與變應原接觸:找出致病的變應原後,應設法避免接觸或食用,如撤掉地毯、不穿羽絨服或鋪墊羽絨褥子等。但也有些變應原不易避免,如花粉季節飄散於空中的大量花粉,常年存在於室內的塵螨、真菌等。

(二)藥物治療:

(1)抗組胺藥物:如撲爾敏、苯海拉明、息斯敏、愛賽平、立復汀、欣民利、新敏樂、仙利特、仙特明、仙特敏、賽特贊、開思亭、開瑞坦、克敏能、波麗瑪朗、皿治林、敏迪、愛爾康、祿雷他定、地洛他定等等。而且此類的新藥也在不斷上市,有口服或鼻腔外用劑型。這些藥物都是對症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對緩解鼻塞、噴嚏和眼癢等症狀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強,特別是對流涕幾乎無效,而且需要長期使用,停藥反彈,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副作用,如嗜睡、視力模糊、口干、尿潴留、注意力不集中、心動過速、判斷力和操作能力下降、反應遲緩、惡心、便秘、體重增加等。故從事精密、機械等工作如航空、司乘人員等應慎用。

(2)肥大細胞穩定劑。代表藥物有色甘酸鈉、寧敏、阿樂邁、奈多羅米納、曲尼司特、扎普司特、四唑色酮等。此類藥物藥效持續時間短且療效不如抗組織胺藥和皮質類固醇藥,缺點也是對症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3)酮替芬:既有阻止介質細胞脫顆粒作用,又有拮抗組胺作用。也屬對症治療,有嗜睡等副作用。每次口服1mg,每日1—2次。

(4)類固醇激素:即通常所說的激素。現在被臨床醫生大量采用,甚至作為首選藥物,代表藥物有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氟尼縮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地塞米松等,商品名有伯克納,雷諾考特,輔舒良,內舒拿等。此類藥物對緩解鼻塞效果明顯,對流涕、打噴嚏和鼻癢方面的作用也優於抗組織胺藥,但不能完全控制,缺點也是對症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需要長期使用,停藥反彈,安全性尚存爭議。

(三)免疫療法:亦稱特異性脫敏療法,用相應的變應原浸液,以低濃度開始少量皮下注射,逐漸增加濃度和劑量,經數月治療後可改為維持量,經此法治療的病人體內產生大量特igg封閉抗體,可陰斷變應原與ige抗體結合,降低介質細胞敏感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目前該療法存在以下問題:(1)變應原浸液包含成分復雜,包括變應原、非過敏性和毒性蛋白及其他成分。患者對生活中的過敏原多種多樣,所以此類治療只對有明確過敏原如花粉塵螨等有效,難以解決所有過敏原問題。(2)由於過敏原浸液難以標准化,使用中很難確定有效的治療劑量,低劑量無效,而劑量過高又可能引起患者不能接受的全身反應,長期使用易導致嚴重的ige介導的過敏反應,甚至帶來生命危險,國外學者bernstein統計出在1990-2001年這12年間,北美地區共有41人死於免疫治療和皮膚試驗,出現致死性不良反應的幾率為1/2540000注射人次,在家中和不具備搶救條件的非正規醫療場所進行免疫治療是危險的。因此,過敏性鼻炎患者盡量采用其他療法,慎用免疫療法。

(四)手術療法。近年來開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類:

(1)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對下鼻甲粘膜的射頻消融治療、冷凍療法、激光、微波、20%硝酸銀燒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面敏感性降低,達到控制症狀的目的。

(2)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翼管神經切斷或巖淺大神經切斷,均可使鼻內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

手術方式有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超聲聚焦治療、微波治療、激光治療、冷凍治療、傳統手術刀治療等。手術的近期療效特別是在改善或解除患者鼻塞、流濃涕、頭痛症狀方面是肯定的,對其他方面如流清涕、噴嚏、鼻癢等症狀的療效不明顯或無效,盡管報道和廣告中宣傳的非常有效,但實際上手術的遠期療效並不理想。由於鼻腔組織的活性,術後切斷的神經還會生長恢復,切除的下鼻甲也會繼續增生,手術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特應性體質,只是一種治標的方法,經大量跟蹤調查,多數患者在術後半年至兩年內會有不同程度的復發,因此,對鼻炎患者應該本著先簡單後復雜、標本兼治的原則進行治療,盡量采用藥物治療改變患者的特應性體質,以期達到治本的目的。當然,對鼻腔解剖結構異常,下鼻甲過度肥大,鼻中隔過度偏曲,鼻息肉嚴重等經藥物久治不愈的患者手術治療仍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但術後仍要采用藥物治本療法防止復發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胃病,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范疇。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症狀。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辨證論治。
食滯傷胃型患者飲食不節致使脾胃受損,食積胃脘,脹滿痞痛,惡心嘔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結有腐敗異臭,舌質紅,苔厚黃膩,脈象弦滑。證屬食滯傷胃、腑氣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開胃。藥用白術、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雞內金、麥芽、炒萊菔子各15克,木香、厚樸、半夏、陳皮、枳實、大黃(另包後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劑,水煎服。
脾胃虛寒型患者胃脘墜脹不舒,食欲不振,嘔吐酸水,隱隱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則輕,餓時疼甚,進食稍減,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質淡、胖大、邊有齒印,苔薄白,脈象沉細弱或浮大無力。證屬中氣不足、脾胃虛寒,宜補中益氣,健脾溫胃。藥用炙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茯苓、山藥、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陳皮、良姜、香附、吳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胃陰虧虛型患者胃脘灼熱疼痛,嘈雜不適,雖饑而納差,口干口渴,大便艱澀,舌質紅有裂紋,舌苔光剝或少苔,脈象弦細數。證屬肝脾不和、胃陰虧虛,宜疏肝健脾、益陰養胃。藥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參、玉竹、白芍、全栝樓各15克,麥冬、花粉、草決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熱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熱疼痛,嘈雜易饑,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細。證屬熱邪犯胃、中焦郁滯,宜疏利中焦、清熱和胃。藥用蒲公英、敗醬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殼、佛手、連翹、黃芩各10克,海螵蛸、鍛瓦楞子各12克,黃連、吳茱萸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肝郁犯胃型患者胃脘痞滿隱痛,兩脅撐脹疼痛,嗳氣頻頻,時有泛酸,食欲減退,舌質紅苔薄白微黃,脈象弦細。證屬肝郁氣滯、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氣、健脾安胃。藥用柴胡、白芍各15克,白術、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當歸、川楝子、烏藥、枳殼、佛手、蘇梗、吳茱萸各10克,黃連、甘草各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瘀滯傷胃型患者胃脘刺痛或銳痛,痛處拒按,時感胃部灼熱嘈雜,納差,舌質暗紫有瘀斑苔薄黃,脈象澀滯。證屬氣滯血瘀、郁熱傷胃。宜活血化瘀、行氣理胃。藥用丹參、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稜、莪術、五靈脂、蒲黃、川楝子、烏藥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肝火犯胃型患者因久病脾胃氣虛,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滿隱痛,食後疼痛加重,經常燒心泛酸,口苦發黏,便溏,舌質淡紅,苔黃膩,脈細數。證屬虛實夾雜、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氣、清熱調胃。藥用黨參、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黃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麥芽各10克,黃連、吳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濕困脾胃型患者胃脘痞悶,納呆,少食即感脹,口淡無味,渴而少飲,腸鳴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懶動,舌質淡胖苔白膩,脈象濡細。證屬濕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濕、理氣醒胃。藥用薏苡仁30克,蒼術、茯苓、雞內金各12克,藿香、佩蘭、白蔻仁、厚樸、菖蒲、半夏、陳皮、干姜、枳殼、連翹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胃窦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診斷需依賴胃鏡及病理檢查。治療上應消除病因、注意飲食,可選擇藥物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等,具體需要結合您的實際病情確定完善准確的治療方案。

胃窦炎的病因與治療

胃可分為四個部分:贲門部、胃底部、胃體部和胃窦部。胃的入口為贲門,出口為幽門。胃窦指的是幽門與胃角切跡平面之間的部分。胃窦炎好發於30歲以上的男性,表現為上腹部飽脹,隱痛或劇痛,常呈周期性發作,可伴有嗳氣、反酸、嘔吐、納差、消瘦等,慢性胃窦炎還可表現為厭食,持續性腹痛,失血性貧血等。胃窦炎病變多局限於粘膜肌層,亦可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紅酒打開一個月還能喝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