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去除油膩。 烏龍茶的保健功能: 1、消除危害美容與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烏龍茶能改善皮膚過敏: 3、飲用烏龍茶能瘦身: 4、抗腫瘤、預防老化功效。 茶功如神,早已為人們所知。唐代詩人盧全是這樣形容茶葉功效的:”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清風生”。宋代吳淑《茶賦》說:“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茶苦而寒,陰中之陽,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烏龍茶作為我國特種名茶,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一、防癌症 1998年6月15日《健康報》(記者鄭遠翔)報道:不久前,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學研究室副研究員韓馳和她的助手徐勇,進行茶葉在動物體內的抑癌試驗。他們分別給大白鼠喂安溪鐵觀音等五種茶,同時給予喂人工合成的純度大於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亞硝膠。三個月後,大白鼠食道癌發生率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數為2.2-3個。而未飲茶的大白鼠食道癌發病率為90%,患癌鼠平均瘤數為5.2個,五種茶葉抑癌效果為安溪鐵觀音最佳。與此同時,他們還進行另一種試驗,即用亞硝酸納和甲基卡膠做致癌前體物,結果發現,飲茶組的大白鼠無一發生食道癌,未飲茶組發生率為100%。這一結果證明,茶葉可全部阻斷亞硝膠的體內內源性的形成。 二、降血脂 1981年,日本和洋女子大學宮川豐美和川村一男教授,就烏龍茶對動物脂肪代謝的影響進行試驗,證明能顯著抑制血中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的增加。 1983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觀察了一組血中膽固醇較高的病人,在停用各種降脂藥物的情況下,每日上下午兩次飲用烏龍茶,連續24周後,病人血中膽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進一步的動物試驗表明,烏龍茶有防止和減輕血中脂質在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飲用烏龍茶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紅細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微循環。這對於防止血管病變,血管內血栓形成以及中醫?quot;瘀血症\"均有積極意義。此外,體外血栓形成試驗,也表明烏龍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進行抗衰老試驗表明,他們分別加喂烏龍茶和維生素e的兩組動物,肝髒內脂質過氧化均明顯減少,這說明烏龍茶和維生素e一樣有抗衰老功效。人體試驗還表明,在每日內服足量維生素c情況下,飲用烏龍茶可以使血中維生素c含量持較高水平,尿中維生素c排出量減少,而維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證明。因此,飲用烏龍茶可以從多方面增強人體抗衰老能力。 1985年10月王澤農教授訪問安溪茶鄉時,賦詩一首,對安溪烏龍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安溪芳若鐵觀音,益壽延年六根清。新選名茶黃金桂,堪稱妙藥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療百病體態輕。 [編輯本段]烏龍茶泡法與茶具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泡法 【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八九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准備聞香杯。 溫壺、溫杯:溫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溫杯時裡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外溫度,開水沖入後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不同。 注:安溪產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三】潮州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制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盡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境界。對於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於日本茶道,只比其遜於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干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後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干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後,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並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陳茶,霉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後,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後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後,迅速提起,至於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後,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後,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與搖次數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後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後,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四】宜興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後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並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於更好的泡制茶葉。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干壺:執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沖八水將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五】诏安泡法 1.特色:用於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折疊整齊,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於紙方巾上,折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鑒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後,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後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诏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主人喝的留在最後,水溢杯後,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後,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後用 手法和茶具
一、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並隨著這悠悠袅袅的香煙升華到悟道的境界。 宋代蘇東坡是一位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水煮",活煮甘泉,即用旺火煮沸壺中的泉水。 二、孔雀開屏 1、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有關泡茶用的精美茶具。 ⑴紫砂壺:產於江蘇的宜興,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氣性,茶葉在裡面溶出的營養物質達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壺泡制出的茶湯就越香,此壺專用於沖泡烏龍茶。 ⑵聞香杯:主要用於聞茶湯的香氣。 ⑶品茗杯:主要用於品茶湯的味道。 ⑷茶荷:又稱茶撮,專用於盛茶、賞茶。 ⑸茶道:由茶針、茶斗、茶勺、茶匙、茶夾、等組成。 a、茶針用於疏通壺嘴; b、茶斗用於方便盛茶; c、茶勺用於撥取茶葉; d、茶匙用於更換殘茶; e、茶夾用於取拿杯具; f、茶夾用於剩放; g、壺筆用於調節紫砂壺的內外溫度。 ⑹茶床:用於操作功夫茶的表演過程。 ⑺茶海:用於盛裝多余的水。 ⑻茶巾:用於吸干杯或壺底的水滴。 ⑼茶筒:用於盛裝干茶。 ⑽香爐:用於燒香。 ⑾明爐組:專用於燒水。 ⑿茶托;用於安放聞香杯和品茗杯。 ⒀公道杯:用於調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