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哪些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正文

哪些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治療作用。
③蘆筍: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d,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經常食用對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的防治大有益處。
小驗方
(1)山楂肉30克,泡水代茶飲或服食,日1劑。
(2)人參5克切薄片代茶飲,日1劑。
(3)桃仁20克,加水煮熟,飲湯吃仁,日一劑。
(4)醋適量兌入少量的涼開水飲用,日1劑。
(5)每餐吃2-3瓣大蒜,持之以恆。
常吃大蒜:每頓飯吃3瓣以上大蒜,堅持吃三個月以上。南方人若畏生蒜辣,可將生蒜沾醋吃。有位腦動脈硬化患者連續吃生大蒜3個月後去醫院檢查,腦供血的情況大有好轉,頭昏腦漲的症狀也消失,記憶力也提高了。
補充葉酸: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葉類蔬菜、大豆和橙汁。新近研究發現動脈硬化引起的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與患者血漿內高半胱氨酸有密切關系。動物實驗也證實,用添加了高半胱氨酸的食品喂養動物,數月後均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症。每天補充5毫克葉酸就能使血漿中的高半胱氨酸轉化為對人體有利的蛋氨酸,從而起到防止動脈硬化發生發展的作用。每天吃1市斤綠葉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漿或飲一杯橙汁,就可攝取足夠的葉酸。
葛根粉:將葛根磨粉曬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與粳米100克煮成粥(先煮葛根,取濾液與粳米同煮)代早餐。堅持食用3個月即可見效。葛根含黃酮類物質,能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液循環,確保腦供血良好。
吃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髒的作用。香蕉可潤腸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腦血管意外。每天吃4支香蕉,能抗腦動脈硬化、降血壓、預防腦中風。
吃鮮青椒:鮮青椒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鮮辣椒的人很少患腦血栓病和冠心病。
吃松針:采集嫩松葉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將松葉陰干,每次用10克泡開水代茶飲。堅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發現,松葉含類黃酮,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
有效的腦動脈硬化防治大大降低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適當的飲食調整可延緩腦動脈硬化進展。
當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成分較高時,大量脂類物質可在血管壁中沉積,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動脈硬化病人的飲食應注意如下幾點:
(1)多吃素菜少飲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維生素c、鉀、鎂元素。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發展,同時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類尤其是烈性酒,可促進動脈硬化,另一方面可誘發中風。
(2)常用動物油少吃動物脂肪: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血清膽固醇降低;而動物脂肪如豬油、奶油、肥肉、動物內髒、蛋黃等含膽固醇較高。
(3)飲食清淡不過飽:飲食以清淡為宜,因為嗜鹹飲食,鈉會進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壓增高。進食量應適當,不宜過飽,否則身體過胖加重心髒負擔。
(4)蛋白海味不能少: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同樣會發生血管硬化。蛋白質含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以供應身體必須氨基酸,飲牛奶以去脂為佳。海產品如海帶、海魚等含有豐富的碘、鐵、鈣、硒、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為大腦營養劑、血液稀釋劑,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
腦動脈硬化是一種老年常見疾病之一,治療可以服用改善腦缺血的藥物,一般服用3-6個月(2-3種藥物)。如果改善不明顯,可以考慮靜脈輸液治療(靜脈用改善腦缺血的藥物),一種藥一般輸10-15天為一個療程,然後再改用口服藥。平時要注意生活規律,進低脂飲食,避免情緒激動,防止過度勞累等誘發腦缺血發作的危險因素。另外,導致動脈硬化的因素很多,如吸煙、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應給予相應的治療和保健。
方劑僅供參考:
[治法]:活血通絡,滋陰補腎
丹參18玄參15麥冬12生地18石菖蒲10川芎15
當歸18黃精18牛膝10姜黃10枸杞子18夏枯草18
[加減]:
(1)肢體麻木,加雞血籐30
(2)腰膝酸痛,加杜仲18川斷15
(3)四肢顫動不定者,加珍珠母30(先煎)龍齒30(先煎)
(4)失眠者,加酸棗仁18遠志9
(5)抽搐者,加全蠍9廣地龍12
動脈硬化的飲食治療
動脈硬化性疾病是發達國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此病的患病率也有增加的傾向。飲食因素是主要的相關因素。流行病學也表明,居民的飲食組成不同可以影響其發病率。因此,飲食調養是預防動脈硬化的主要措施。
(1)攝入的熱量必須與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最好把這種平衡保持在標准體重范圍內。如果超重,就不僅要減少熱量攝入,還應該增強體力活動,加強能量消耗。
(2)重點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每次進餐都要嚴格控制肉類食物。因為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動物脂肪,應該從食用肉中消除多余的脂肪,把脂肪攝入量減少到最低限度。不要吃雞皮,因為雞皮所含脂肪比例高。一星期內吃豬、牛肉不超過3次,其他時間最好是雞或魚(不包括水生貝殼類),因為這些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少於豬、牛等肉類。
(3)對肉或魚最好燒、烤或烘,不要用油煎或炸。因為燒、烤、烘能從肉中清除掉相當數量的人體不需要的脂肪。
(4)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三個蛋黃(包括其他食物),水生貝殼類(龍蝦、小蝦、牡蛎)每月最好僅吃2~3次,少吃肝、腎和其他內髒,因為,內髒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脂肪。
(5)少用或不用蛋黃醬拌色拉。最好用醋或醬油等,多用植物油烹饪,少用動物油和黃油烹調。
(6)不食或少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少吃甜食,少吃精制糖,多吃標准粉,少吃精粉。這樣可以改善消化能力,降低熱量攝入,也減少了腸道對脂肪和膽固醇吸收。
(7)限制上述飲食亦不會缺乏營養。蔬菜、水果和各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向人體提供熱量。也就是說,各類食品以及黑面包、糙米、蠶豆、豌豆、胡蘿卜、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桃子、梨、蘋果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在不提高血液膽固醇的情況下,供給人所需要的全部熱量。
(8)吃飯要定時,兩頓飯之間不要加小吃,如果非吃不可的話,可吃些蘋果、生胡蘿卜、餅干或其他不提供脂肪含量的食品。
(9)飲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飲料要適當。這些飲料刺激大腦、心髒和循環系統,而且刺激胃酸分泌,使人感覺饑餓。口渴時最好喝天然果汁,無咖啡因的咖啡、脫脂牛奶和水。
●動脈硬化的食物選擇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及復合碳水化合物(如澱粉等),少吃單純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維生素c可促使膽固醇羟基化,從而減少膽固醇在血液和組織中的蓄積。
(3)宜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因食物纖維不易被人體胃腸道所消化,攝入高纖維食物後可改善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糞便中膽固醇及時排出,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無機鹽的良好來源,在人體內具有阻礙膽固醇在腸道內吸收的作用。中醫認為這類食物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故經常食用,可以軟化血管。

((5)宜吃低鹽飲食,食鹽中的鈉,能增加血漿滲透壓,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帶來不利的影響。
(6)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尤其是高膽固醇者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科學家們發現,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髒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牛奶營養豐富。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
6)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尤其是高膽固醇者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科學家們發現,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髒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牛奶營養豐富。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
 

,對於心血管軟化有作用的食物,對腦血管同樣有用.心腦血管是連帶的,不可能心血管硬化了,而腦血管沒事.
建議你從現在開始,要注意你的心髒,要經常做檢查.還要注意你的血壓.
.我經常關注這方面的事情.你要對你的血壓,血粘,膽固醇,甘油三脂,血糖等情況隨時隨地的進行掌握,不要讓病情繼續進展就行(想治療好很難).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累及腎髒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者病因少數由於酶的缺陷引起,大多原因不明,為遺傳性疾病。繼發性者可由某些惡性腫瘤,腎髒病及血液病等多種原因引起。
[臨床表現]
  本病以關節炎、痛風石及腎髒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其起病急、疼痛劇烈,多於夜間發作,關節周圍有紅腫熱痛的表現。半數以上患者首發關節為拇趾、跖趾、踝、膝、指、腕、肘關節亦為好發部位,急性發作數天至數周可自行緩解。飲酒、濕冷、疲勞、外傷手術及感染都是誘發因素。急性炎症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僵直、畸形。
  痛風石為尿酸鹽的沉積,它可沉積於任何部位,如皮下、耳輪、指間、掌指關節附近。
  歷時較久的痛風病人,約1/3有腎髒損害,主要表現為蛋白尿及尿濃縮功能減退,並由慢性氮質血症:發展到尿毒症症侯群。原發性痛風20%—25%並發尿酸性尿路結石,有的甚至是痛風首發症狀。
[診斷]
  1.有痛風家族史。
  2.典型的臨床表現:急性單一關節炎。
  3.血尿酸增高:男性>0.38mmol/l;女性更年期以前》0.31mmol/l,更年期後同男性。
  4.慢性關節炎者x線檢查示鄰近骨端圓形鑽孔樣缺擁。
  5,關節腔液鏡檢可見尿酸鹽針狀結晶。
  6.秋水仙鹼試驗治療,對急性發作有特效。
  7.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化膿性、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假性痛風。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急性期治療:急性發作期秋水仙鹼對本病有特效。初劑1mg口服,以後每1小時0.5mg,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反應時停藥。全程總量一般不超過6mg。症狀多在12小時內減輕,48小時內控制。此後每次o.5mg,每日2-3次,維持數天後停藥。本藥療效顯著,可作試驗性治療,有助於診斷。
  此外,尚可視病情選用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等。
  (2)慢性期及間歇期治療
  ①別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初劑每次100mg,每日3次,逐漸增加劑量至200mg,每日3次。
  ②丙礴舒: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從小劑量開始,初用每次o.25g,每日2次,2周內增至o.5g,每日2次,最大劑量每日不能超過2g。
  1.中醫藥治療
  (1)濕熱痺: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干,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睡前喝一杯酒有什麼好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