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哪些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正文

哪些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0%以上的患者首發關節為足跖趾關節,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關節等。每次急性發作時間約1周,其後自然緩解。
  
痛風的“升級版”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首發者,多數可以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緩解後感覺不到任何症狀,但千萬別以為萬事大吉了。一旦不對其進行及時、系統地治療和控制,任其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它將會象電腦一樣不斷升級換代——進入痛風慢性期。
               
 慢性病程中,可出現痛風石形成。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見於拇趾、指、腕、膝、肘的彎處。痛風石在關節沉積逐漸增多,痛風發作也就越頻繁,受累關節也就增多,乃至引起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結節由軟變硬,由少增多,使關節發生僵直畸形。關節也因此容易磨損、破潰形成瘘管,瘘管處有白色糊狀物排出,並可查出尿酸鹽結晶。瘘管周圍組織呈慢性炎症肉芽腫,不易愈合。
  另外,在痛風病患者中,約有30%的人可出現腎髒損害。主要表現為痛風性腎病和尿路結石。
               
  痛風性腎病,早期表現為輕度浮腫,腰痛,中度血壓升高,間歇或持續蛋白尿,是尿酸鹽在腎髒沉積從而影響腎功能所致。如果腎病變加重,晚期出現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進而發展為尿毒症,最後死於腎功能衰竭。
               
  尿路結石,因患者尿呈酸性,致使尿中尿酸濃度增加而出現尿路尿酸結石。較小的結石可隨尿排出,無不適感。較大的結石可梗阻輸尿管而引起腎絞痛、血尿,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也可繼發感染成為腎盂腎炎。巨大結石可造成腎盂腎盞變形、腎盂積水。
  痛風不再陌生
  在這裡,肯定有讀者要問:痛風既然這麼嚴重,為什麼以前很少聽說有這種病?
               
  其實痛風病古已有之,只是以前在我國發病率較低罷了。而在西方國家則較多,以致很多人都認為,痛風只是西方國家的一種常見病,而東方民族較少見。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國不科學的飲食結構、飲食習慣,人們攝入含嘌呤食物增多,痛風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據一大樣本調查顯示,我國約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其中約10%~20%的人將已患或發生為痛風。痛風的發病已證實與進食高嘌呤飲食有關,與經濟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關。所以人們把痛風稱為現代“富貴病”,不無道理。
               
●作者簡介:
  劉維,女,滿族,生於1962年,1985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90年天津中醫學院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為津門已故名老中醫王雲鶴的關門弟子,隨師診治多種內科疑難雜症,頗得真傳。對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診治有較高的造詣。


痛風(解惑篇)
《家庭醫藥》2003年1月號

問:痛風病人需做哪些檢查?
劉維教授:痛風患者應定期檢測血尿酸水平,並檢測尿尿酸排出量。對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發作的患者,還應檢測血白細胞計數、血沉。嚴重的病人應做關節腔穿刺取滑囊液檢查,可發現針形尿酸鹽的結晶。對於一時無法確診的患者,可行秋水仙鹼的實驗性治療,患者多在服藥後出現好轉。
  慢性痛風病患者還應行受累關節的x線檢查,了解骨與關節的破壞程度;行腎髒的影像學檢查,了解是否存在腎、輸尿管結石。病程長者還應行腎功能的檢測。此外,痛風石的活檢可以證實尿酸鹽結晶的存在。
                 
問:長期服用秋水仙鹼有何毒性作用?
劉鋼主任醫師:秋水仙鹼是一種細胞毒藥物,對細胞漿內的微管功能有抑制作用,在痛風急性發作時,通過它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減輕局部炎症反應。因此它是一個對急性痛風發作非常有效的藥物。但是它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當接近,故患者按醫囑服藥後,常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表現,這是秋水仙鹼對胃腸道上皮細胞的毒性作用所致。此外,它對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導致血白細胞減少;還可引起脫發;對肝髒、腎髒、神經系統功能及精子的生成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不要大劑量長療程使用秋水仙鹼。對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秋水仙鹼宜用較小劑量,因為此時腎髒對它的排洩非常緩慢,容易導致蓄積中毒。
               
問:中醫治療痛風有何好辦法?
劉維教授:中醫最根本的治療是辨證論治,突出治療個體化特征。我們認為痛風發作多與體內濕、濁、淤邪相關。一般而言,急性期我們多采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濕瀉濁的方法。穩定期則在祛淤通絡的基礎上,加用清熱利濕化濁的藥物。我們常用的有治療急性發作的痛風止痛湯劑,控制高尿酸血症的痛風湯劑,以及化淤通脈湯劑等,臨床療效還是比較滿意的。
               
問:痛風患者不宜服哪些藥?
王玉明副主任醫師:患了痛風的病人在積極服藥治療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有些藥最好不用或慎用。這些藥物有青霉素、四環素、利尿藥、含有利尿藥的復方降壓藥、維生素b1、b2、阿司匹林、煙酸、華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藥。因為有些藥物影響尿酸的排洩,服後使體內尿酸濃度升高,可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的症狀。另外維生素c和維生素d也應慎用,因其可促進泌尿系結石形成,加速痛風病人腎髒的損傷。
               
問:兒童容易患痛風嗎?
王玉明副主任醫師:兒童不容易患原發痛風。這是因為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尿酸水平開始上升,約3天後達到穩定水平,一直持續至青春期。青春期後血中尿酸值增加較快,然後維持高峰狀態。中年以後血尿酸值逐漸增高,此後易患痛風。所以兒童患痛風很少見。但是有一些疾病,如腎功能異常、白血病化療後、先天性代謝紊亂疾病等,可引起繼發性痛風。對於患了這些疾病的兒童應預防痛風的發生。
               
問:痛風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何不同?
劉鋼主任醫師:痛風與類風濕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痛風是一組代謝障礙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屬於彌漫性結締組織病范疇。前者好發於男性,後者好發於女性。前者常呈急性發作,好發部位常為第一腳趾的跖趾關節,發作時局部紅、腫、熱、痛,疼痛難以忍受;後者呈慢性發作,好發於手的腕、掌指及近端指間關節,疼痛一般能承受。前者發作呈間歇性,緩解期可無關節症狀,但長期反復發作,最終可出現關節破壞、畸形,腎髒受損者可進展到尿毒症;後者晚期可引起關節畸形、脫位。
  當痛風病變位於手指關節時,它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手指關節病變相似,都可有指間關節腫大。但檢查中仍可發現痛風患者腫大的手指關節呈結節分葉狀,有時在皮膚表面可見白色的痛風石沉積,部分患者局部皮膚潰破後,可流出“石灰石”樣的尿酸結晶。而類風濕關節炎檢查時,早期可見近端指間關節呈梭形腫大,病變具有左右對稱性,受累的關節數目比痛風多,有時關節周圍可見類風濕結節,x攝片檢查可見關節周圍骨質疏松,軟組織腫脹;晚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蟲蝕樣破壞;血清中常可查見高濃度的類風濕因子。
  由於這兩種疾病發病機理完全不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上一页  [1] [2] [3] [4] 

睡前喝一杯酒有什麼好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