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哪位大俠知道鶴壁屬於哪個飲食文化圈,具體點?正文

哪位大俠知道鶴壁屬於哪個飲食文化圈,具體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哪位大俠知道鶴壁屬於哪個飲食文化圈,具體點?
 
鶴壁老市區曾經為商代首都"中牟",戰國七雄之趙國首都遷邯鄲前曾定都於此約40年。所轄淇縣曾經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時期最大諸侯國衛國首都“沫”。境內淇河風景迤逦,被譽為“北方漓江”,《詩經》中有19篇專門描寫鶴壁淇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藥王孫思邈、一代文豪羅貫中曾隱居於此。所轄浚縣古稱黎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大伾山融儒、釋、道文化於一體,文物古跡荟萃,有“登大伾如臨東岳”之美譽。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國最早、北方最大。淇縣古稱朝歌,是殷商文化發源地,境內雲夢山有“雲夢仙境”之稱,戰國時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講學,培育了孫膑、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縱橫家,被譽為“中華第一古軍校”。
行政區代碼:410600
電話區號:0392
鶴壁市汽車號牌編號:豫f
地理位置:北緯35.54東經114.11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鶴壁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全市共有11個街道、12個鎮、12個鄉。
鶴壁市面積2182平方千米,人口145萬(2007年)。
淇濱區面積295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政編碼458030。
山城區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郵政編碼458000。
鶴山區面積159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郵政編碼458010。
浚縣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郵政編碼4562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淇縣面積581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郵政編碼456750。縣人民政府駐朝歌鎮。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7)》,人口截止2007年底。*
另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山城區總人口239,730人,各街道、鄉人口:紅旗街道51,828長風中路街道33,625山城路街道25,280湯河街街道22,037鹿樓街道18,648石林鄉37,538鹿樓鄉50,774
[編輯本段]交通經濟
鶴壁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區位優勢明顯。國家干線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廣107國道縱貫南北,鶴濮高速公路、壺台公路橫穿東西,鶴壁正在成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因特網等通訊設施齊全,已具備各種先進的通訊信息傳輸條件。供配電網絡健全,供電保障能力充足。
改革開放以來,鶴壁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80億元,增速為全省第2。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畜牧業已具有相當規模,人均畜牧業產值、肉、蛋、奶產量四項指標連續15年位居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首;畜牧業產值與加工產值的比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兩項指標居全國前列。被確定為中國“國家食品安全綜合示范區”,為中國小麥和畜產品生產加工提供從源頭到終端的質量安全保障。工業生產獨具特色。圍繞資源型工業、先進制造業、食品加工業“三大產業基地”,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強市”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電力、水泥、金屬鎂、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環產業鏈,被中央政府列為循環型城市試點。三大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已形成規模和特色。河南煤化鶴煤公司、萬和電力、豫鶴水泥、天海電氣等一批企業發展壯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一些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中占有重要位置。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6.6%。目前,鶴壁市已成為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煤炭基地、火力發電基地、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基地、金屬鎂生產加工基地、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基地、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近年來,鶴壁市委、市政府把對外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主戰略,把招商引資擺在各項經濟工作的首位,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特別是鶴壁新區優美的城區環境和優質高效的行政管理與服務,為國內外客商在鶴投資興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使鶴壁成為各方有識之士創業的樂園。吸引了美國維恩克公司、美國達威公司、加拿大jt公司、香港佳和集團、中國新飛電器、清華創投公司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來鶴壁投資興業。目前,全市已有國內外客商投資企業200多家,仙達制藥、佳多科工貿、諾亞锂電池、納米超微碳酸鈣、高分子改性材料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和河南省豫北糧食倉儲物流交易中心、豫北汽車零配件集群中心等大型物流商業項目正在建設,一批新的合資合作項目正在積極洽談和扎實推進。
2008年鶴壁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3億元!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鶴壁新區迅速崛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框架已達到規劃的38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裡,綠地率38%,綠化覆蓋率達到40%。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河南省十佳開發區等。“鑽石般晶瑩、火焰般活力、田園般美麗”的城市形象更加鮮明,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正在成為特色鮮明、環境優美、適宜投資和居住的現代化城市。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鶴壁段沿線實物指標調查復核工作結束,重點建築物有望年底前動工。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初步設計(黃河北-羑河北段)正在審批,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正在進行該段招標設計工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自滄河入淇縣進入我市境內,於淇濱區侯小屯村西北出鶴壁境,我市境內近30公裡,入境設計流量為每秒250立方米,出境設計流量每秒245立方米,設計水深7米,渠道斷面設計底寬18米~19米。工程涉及淇縣、淇濱區的北陽、鐵西、橋盟、高村、廟口、大赉店、長江路、九州路、黎陽路等9個鄉(鎮)辦事處共30多個行政村和多家單位。在我市設立的3個分水口門分別為:淇縣鐵西區袁莊分水口,位於淇縣西北袁莊村北,主要供淇縣縣城用水;淇縣高村鎮三裡屯分水口,位於淇縣三裡屯村西南,主要供鶴壁新區、浚縣、滑縣、濮陽市、濮陽縣城市用水;淇濱區分水口,向新區及金山工業區供水。總干渠鶴壁段工程建築物較多,主要包括河渠交叉建築物5座,左岸排水建築物13座,渠渠交叉建築物4座,鐵路交叉建築物1座,公路橋20座,控制性建築物5座。並穿越滄河、趙家渠、思德河、魏莊河、淇河共5條河流。一期工程在總用地18000余畝。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我市境內總投資約19.61億元,其中總干渠投資約16.82億元,配套工程投資約2.79億元。目前總干渠鶴壁段兩側水源保護區劃分基本完成,設計報告已經報請上級機關申批,一、二級水源保護區面積總計74.74平方公裡。按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國家環保總局等要求,總干渠保護區范圍內,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及其它開發活動。
該工程建成後,為我市受水區年分配水量將達到1.64億立方米,可有效的緩解我市水資源的短缺和水的供需矛盾,並為工業用水、生態用水、農業用水讓出更多的水源,為實現我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程大穩拍攝於2008年1月
[編輯本段]氣候資源
鶴壁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多霧。年平均氣溫14.2-15.5℃,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時數1787.2--2566.7小時。市區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以上天數的比例達到81.4%,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鶴壁市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屬中國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礦產資源具有地域組合良好、品位高、易開發的特點。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煤炭、瓦斯氣、水泥灰巖、白雲巖、石英砂巖、耐火粘土等30多種。煤炭探明儲量16億噸,金屬鎂的主要原料白雲巖約10億噸,水泥灰巖礦床儲量為5億噸。
鶴壁市土地肥沃,盛產糧食、棉花、油料。土特產品甚多,著名的有"淇河三珍"(鲫魚、纏絲鴨蛋、冬凌草)。此外,淇濱區有柿子、核桃、香椿、龍宮花卉,浚縣有小河白菜、大碾蘿卜、園上大蒜、善堂大棗、王橋豆腐、五香花生米,淇縣有無核棗,木魚石等。
[編輯本段]文化旅游
淇河太極圖淇河文化
鶴壁旅游資源豐厚,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悠悠淇河水,巍巍太行山,風景優美、秀麗壯觀。浚縣、淇縣為國家、省歷史文化名城,素以名勝古跡著稱,自古至今,天下名人學士和游客前來覽勝者,代不乏人。浚縣大伾、浮丘兩山是今河南省對外旅游勝地。大伾山有大石佛、天寧寺、太平興國寺、天齊廟、禹王廟、孔廟、呂祖祠等。《尚書·禹貢》載,禹疏"東過洛汭、至於大伾"。東漢光武帝在山上築壇祭天,魏文帝曹丕寫《黎陽作》,唐洪經綸、高尚志,明盧象升、王陽明,清王铎、程芳等曾登臨,賦詩題詞。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明碧霞宮等,設在碧霞宮內的博物館,藏有許多稀世珍寶。據傳,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鬼谷子曾在淇縣雲夢山隱居講學,在水簾洞開辦中國第一座古代軍校,培養出蘇秦、張儀、孫膑、龐涓等縱橫家、軍事家。現有孫膑洞、毛遂洞、捨身台等。商末,淇縣的淇園為中國較早的園林之一。還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關、折胫河、纣王墓、三仁祠、箕子廟、荊轲冢、衛國城牆等歷史遺跡。歷代墨人騷客如陶淵明、柳宗元、王十朋、於謙等都曾到淇縣游覽觀光並作賦題字。淇河風光引人入勝,沿岸有秀美多姿的雞冠山、玄天洞石塔、白龍廟瀑布等,天然太極圖聞名遐迩。位於淇河之濱的黑山上有金山嘉祐禅寺,為佛教聖地,流傳有"白蛇鬧許仙"故事,為戲劇《白蛇傳》的源本。淇濱區許家溝村為淇河優美地段之一,明代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羅貫中晚年隱居在這裡,完成了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水浒全傳》。五巖山有東魏石窟。唐代名醫孫思邈曾在五巖山上隱居行醫,采藥煉丹,補修《千金翼方》、《千金要方》等中華藥典"孫真人洞"至今尚存。尤其是上峪地幔現象,已被專家認定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稀有的一大景觀。鶴壁新區布局精妙、規劃科學,樓宇鱗次栉比,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綠草成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入夜燈火輝煌,流光溢彩,是中原大地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自2003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來,鶴壁市科學制定了旅游業的發展規劃,不斷增加對旅游業的投入,加大了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新世紀、新鶴壁、新旅游”為主題,以“一河(淇河)、兩城(浚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淇縣朝歌古城)、三山(大伾山、雲夢山、五巖山)”為重點,努力打造“鑽石般晶瑩、田園般美麗、火焰般活力”的城市名片。目前,鶴壁市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旅游服務水平日益提高,旅游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旅游市場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編輯本段]鶴壁歷史
夏朝,鶴壁地域分屬冀、兖、豫三州。商朝,屬京畿內地。春秋時,屬衛、晉。戰國時,先後屬趙、魏。
公元前510年,齊桓公在鶴壁西牟山側設中牟邑,公元前425年,趙國遷都鶴壁中牟,歷時39年。
西漢初年,置黎陽縣(今浚縣)、朝歌縣(今淇縣)、蕩陰縣(鶴壁屬之)。
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公元543年),廢蕩陰縣入邺。
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復置蕩陰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蕩陰縣為蕩源縣,治所在故縣(今鶴壁市郊)。
唐、宋、元時期,鶴壁地域建置多有變化。黎陽曾為郡、軍、府、州治所,朝歌曾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縣、淇縣、湯陰縣(鶴壁屬之),分屬大名府、衛輝府、彰德府。
民國時期,浚縣、淇縣、湯陰縣屬河南省河北道,後改屬第三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浚縣、淇縣、湯陰縣屬平原省安陽專署。1953年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54年,淇縣並入湯陰縣(1962年恢復淇縣建置)。1957年3月,湯陰縣地置鶴壁市,為省轄市,委托安陽專署領導,後改為省直接領導。1958年12月,安陽專署撤銷,鶴壁市曾一度歸新鄉專署領導。1961年12月恢復安陽專署,又改歸安陽專區。

[1] [2] 下一页

第十二期“每周之星”報名帖,每周之星將獲在首頁展示一周的榮譽,並可獲“問答之星”獎章一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