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素c
雖然從蔬菜、水果和谷類中所得到的鐵難吸收,但維生素c可改進吸收這些食物的程度達85%,服用維生素c營養補品能提高每天從食物中取得的鐵。
3.補充葉酸
葉酸已被證實也參與dna合成,其缺乏同樣可造成紅細胞分裂遲緩而發生貧血。在孕期適當服用可防止生育缺陷。綠葉蔬菜和谷類中含有葉酸。貧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葉酸制劑。
4.補鐵
鐵與紅細胞關系至關密切,缺鐵則血紅蛋白減少,就會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現在許多人為了降低脂肪的攝取,減少或不吃瘦肉和肝髒等食物,這樣一來無意中減少了鐵的攝取。對許多人而言,尤其是有大量月經的婦女,服用鐵的營養補品來防止貧血症是非常必要的。
5.宜用大棗
大棗即紅棗,內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磷、鈣、鐵、鉀、鎂、碘等營養物質,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大棗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等作用,可治療脾胃氣虛的貧血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食欲不振、心悸等。
6.飲食原則
供給足夠的造血原料,使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宜吃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每天每千克體重供給蛋白質1.5~20克,熱量在2500千卡左右,並注意多吃含鐵、銅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肉、蛋黃、菠菜、芹菜、西紅柿、杏、桃、李子、紅棗等含鐵較多。花生、核桃、干豆、禽類含銅豐富。維生素c可促進代謝,幫助鐵的吸收利用,應供給充足,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蔬菜含維生素b族及葉酸較多,對改善造血功能有利,也應多吃些。
7.藥膳
1、糖漬加味紅棗:干紅棗50克,花生米100克,紅糖50克。將干紅棗洗淨,用溫水泡發;花生米略煮一下,放冷,把皮剝下。把泡發的紅棗和花生米皮同放在煮花生米的水中,再加冷水適量,用小火煮半小時左右,撈出花生米皮加入紅糖,待紅糖溶化後,收汁即可。補氣生血。對產後、病後體虛,營養不良及惡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以及癌症經化療、放療後血象異常的患者,均有改善症狀的作用。每日1劑,分2次服。
2、當歸羊肉參芪湯:當歸18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人參6克(亦可用黨參30克),黃芪30克,鹽3克。將當歸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橫切成長短適度的條塊。然後將羊肉塊及當歸放入洗淨的沙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爛加鹽即可。補血益氣,溫中止痛。用於氣虛乏力,貧血,寒性胃炎,寒性胃潰瘍等症的輔助治療。不宜同時飲茶和食蘿卜。羊肉不宜與乳酪、荞麥、豆醬、醋同食。羊肉反半夏、石菖蒲,忌銅、丹砂。
【專家提醒】
1、如果存在慢性失血性疾病,如痔瘡出血、鉤蟲病、胃潰瘍出血、月經過多等,要及時治療。
2、進補前要重視調整腸胃消化吸收功能。
3、增加營養不僅僅指多進食葷性補血食物,如果缺乏維生素c、葉綠素等物質,同樣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故有色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可缺少。有助於治療貧血的食物有:橘子、廣柑、酸棗、猕猴桃、番茄、紅棗、桂圓、杞子、淡菜、芝麻醬、黃豆、黑豆、芹菜、油菜、杏、桃、葡萄干、無花果、蜂乳、黑木耳等。
4、提倡用鐵鍋燒菜煮粥,這對缺鐵性貧血十分有效。
5、並發胃病服用抗酸劑時,應與補鐵補血藥錯開時間服用。
6、補血藥不能同四環素一起服用,它們會相互妨礙吸收。
7、某些藥物有抑制造血的作用,如氯霉素、西瞇替丁、保泰松等。
8、大量進食鐵劑或含鐵食品(不合理加鐵的強化糖果和餅干),可引起鐵質積累中毒,甚至肝硬化。
如果你想快速補血,就吃"飲血口服液",我懷孕上就吃這個.非常管用的. 紅棗、枸杞等一些補血的~ 還有豬肝~ 先說你媳婦的貧血~貧血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還是缺鐵性貧血~見於婦女月經過多等慢性失血導致~表現出頭暈乏力自覺氣短等開幾個藥個你硫酸亞鐵0.3g一日3次(定時服用)或葡糖糖算亞鐵0.3一日3次
加用維生素c片建議還是去婦科看下畢竟對因治療才是根本另外"腿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應該是淤血~見於小腿重物壓傷~長時間站立等人為因素建議做個下肢靜脈造影可以確診皮膚其他地方有沒這樣的淤斑?兩小腿都是這樣嗎?如果都沒就不用太擔心~飲食上吃些動物內髒紅棗都有好處~........僅供參考 豬肝應該說是蠻好的,你可以給她換一下口味吃,我小兒的情況與你講的差不多一樣。豬肝的做法:洗淨,在鍋裡煮熟然後涼拌,放上麻油,是蠻好的,不要太老了,否則她會嚼不動的,不妨試一試。至於缺鈣,我從四十天開始一直喂他鈣劑,驗血時仍是缺鈣貧血,後來,我給他買來了一桶安利的蛋白質粉,雖比較貴,但效果倒是蠻好的。不妨也試一試。做為媽媽都是十分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長,但願孩子能早日如你如願,快樂健康生長。
貧血的種類繁多,許多疾病都可表現為貧血症狀、如潰瘍病出血後、嚴重的鉤蟲病白血病等,這些都是病理性貧血。還有一種生理性貧血,也就是說這種貧血是人類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主要表現在嬰兒出生後1-8周以內,所以又稱為"嬰兒生理性貧血"。
初生的嬰兒血紅蛋白可高達150-230克/升,紅細胞計數可達5-7×1012/升。生後1周至8周內血紅蛋白可逐漸下降到低於正常值,直至8周後停止,一般稱這種貧血為生理性貧血。足月兒血紅蛋白生理性下降極少低於100克/升;未成熟兒由於代謝及呼吸功能較低,體重增長快,所以生理性貧血出現時間早,貧血表現更為嚴重,生後3-6周內可下降至70-90克/升。為什麼會發生嬰兒生理性貧血呢?主要原因為:
(1)小兒出生後即建立了肺呼吸,動脈血氧飽和度由45%增至95%,骨髓造紅細胞的功能明顯下降,紅細胞生成素由胎內的高水平降低到極低水平,紅細胞增生明顯減少。
(2)含胎兒血紅蛋白的紅細胞壽命短,小兒出生後被大量破壞。
(3)生後3個月內是小兒體重增長最快的階段,血容量迅速擴充,紅細胞被稀釋。嬰兒發生生理性貧血後,一般無需治療,家長亦不必過於緊張,正常嬰兒8周以後,血紅蛋白下降至100-110克/升時,血中紅細胞生成素的濃度再一次增高剌激骨髓,使骨髓造血開始恢復其正常的功能,因生理性貧血而下降的血紅蛋白又可恢復正常。引起小兒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常見病,由於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鐵以致出現貧血,多發生在6個月-3歲嬰幼兒,發病率為20%-40%。為什麼嬰幼兒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呢?
1、攝入不足胎兒最後三個月從母體獲得的鐵最多。正常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約為每千克體重70毫克,可供生後4個月內之用。一旦貯存的鐵用盡,就必須從飲食中得到,此時小兒仍吃母乳或牛乳,則其中鐵的含量較低,100克母乳或牛乳中含鐵率僅10%,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所以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尤其是那些含鐵較高的食如蛋黃、豬肝泥等。
2、生長過快嬰幼兒生發肓快,鐵的生理需要量也增加,足月兒長至1周剛時,體重已增至初生時的3倍,血循壞吸攜力的血紅蛋白增加2倍。由於生長發肓過快,血深量增加,鐵的需要量也增加。
3、鐵丟失過多長期慢性失血,如鉤病、腸息肉、肛裂出血等,雖然這些疾病每天失血量水多,但長年累月,鐵的丟失就就當可觀。
4、其他原因如有的嬰幼兒長期腹瀉等,這些慢性疾病亦可引起鐵吸收不良;經常慢性感染,引起食欲不振,使鐵供給不足和吸收障礙,也可贊成缺鐵性貧血。
偏食,胃腸功能不好.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