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不肯吃飯怎麼辦?正文

小孩不肯吃飯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說有下列幾條:
一是不要把零食當“主食”:已經這樣做的,要糾正過來.
二是花樣翻新,誘導食欲:給兒童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不僅僅蛋類,肉類,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欲的好方法.
三是要順其自然:對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遇到他不肯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時仍要注意不隨便給零食吃,孩子餓了,下餐飯自然會吃得好了,切不可再搞強迫或哄騙了.
四是飯前要保持愉快的情緒:愉快的情緒有助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進食欲.可在飯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畫報,聽些音樂,講些笑話或者邀請其他孩子一同進餐,千萬不要邊吃飯,邊訓斥孩子,這會影響孩子的食欲.
五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零食,數量和次數應予以限制.尤其飯前兩小時內,一定不能給零食吃.吃飯也要定時,孩子每餐吃的量要大致固定下來,避免養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或不吃的不良習慣.
兒童需要哪些營養
一個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某種單一營養素的.否則,反而會打亂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兒童的生長發育很快,如果營養供應不足,或者營養素不均衡,會使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造成智力障礙.人體需要的營養有:
⑴,水: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能幫助代謝,調節體溫,構成全身組織,並對各種食物的吸收和排洩有攜帶作用.水每日需要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5—35毫升.
⑵,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兒童發育緩慢,抗病力減弱,體重減輕,容易疲勞,貧血,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高營養性營養不良,出現小兒厭食症,小兒疳疾或佝偻病等.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標准為:按公斤體重乘以需要量系數,1—3歲為1.80;4—6歲為1.49;7—10歲為1.21(換算的蛋白質用量單位為克).瘦肉,雞,魚,牛奶,花生,豆類等食物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同時食用,以增強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會更高.
⑶,脂肪:脂肪主要用來變成生長發育的“能量”,兒童生長發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類,蛋黃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小兒體質瘦弱,發育不好.過量則易至肥胖症發生.
⑷,碳水化合物:人體8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有能保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的作用.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於谷類,豆類,薯類和食糖中.
⑸,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在蔬菜,水果,魚肝油,牛奶,動物內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攝入應以蔬菜為主.
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營養素參考標准,給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攝入量基本能滿足小孩生長發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補給微量元素的.
附:幾種常見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參考
1,雞蛋:含蛋白約10—15%,脂肪約11—15%;2,牛奶:含蛋白約3.5%,脂肪約3.5%;3,豬肉:肥肉含蛋白約2.2%,脂肪為90%:瘦肉含蛋白約16.7%,脂肪約28.5%;4,牛肉:含蛋白約20%,脂肪約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於豬肉作牛肉之間;6,雞肉: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少;7,鴨肉:含蛋白約16—25%,脂肪約7.5%;8,魚類:含蛋白質在15—30%之間;含脂肪較低.9,黃豆:含蛋白約為35—40%,脂肪約15—20%;10,含鋅食品:首推核桃,蘋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莴筍,金針菇,海帶,杏,菠蘿,山楂等.
 
寶寶食欲不振怎麼辦?


當寶寶食欲不振的時候,媽媽可能會擔心寶寶要生病了。但是,你是否知道,絕大多數食欲不振卻是不必過於擔心的非病理性因素所致。

欣欣自從添加輔食以後食欲總是時好時壞。開始的時候,欣欣吃輔食吃得很多,奶吃得少。突然有一天欣欣抱著奶瓶吃得特香,反而給她吃飯成了一大難題。如今欣欣已經1歲多了,每天3次奶吃得光光的,吃飯還是保持幾個月的時候那一點點的飯量。欣欣媽媽又開始發愁了,欣欣真的是食欲不振嗎?

不必要的擔心

寶寶的食欲真是一個讓媽媽永遠無法破解的謎題。媽媽們擔心孩子食欲不振會營養不足,甚至是生病的前兆。其實很多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寶寶進食量比別的同齡孩子小,寶寶攝食量只要與其年齡相當就是正常的。

由於遺傳、環境、體型、活動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寶寶對營養需要量個體差異性其實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異,所以媽媽切不能互相比較孩子的進食量,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食欲不振。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欲不振”是小兒進食量與家長期望的進食量有差異,而被誤認為是食欲不振

寶寶的食欲不穩定

寶寶的食欲有時可周期性輕度增減,這些多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寶寶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厭食或食量減少,這是由於機體為了調節體溫,較多血液流向體表,內髒器官供應相對減少,以致影響胃酸分泌,導致消化功能減低;加上天氣悶熱,小兒休息、睡眠欠佳,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體內某些內分泌腺體的活動水平也有改變,這些均影響到胃腸道的活動;另一個影響因素是由於大量飲水,使胃液被沖淡,以至食欲大減。

對喜愛的食物失去興趣

生活中的種種因素經常影響到食欲。在沒有情緒不佳、健康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不需要過於介意。

不肯吃飯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從米飯以外的食品中(如面包、面條、甘類)獲得相同的熱量,那麼便不會造成任何問題。有時孩子會由於某些原因(身體不舒服或上頓吃得過飽)而食欲不佳,這時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如果這頓讓他餓一餐,也許下頓會吃得更香。

什麼造成食欲不振

寶寶產生食欲不振現象時,媽媽應先注意是否有以下的情況發生:

*疾病和微量元素缺乏

*寶寶可能因為身體不舒服、口腔疾病、缺鋅等導致食欲不振。

*不良習慣和飲食安排。

平時已養成吃零食習慣,對吃飯感到沒有滋味。點心的給予方式不適當,用餐的時間不規律,飯前飲用過多的牛奶、果汁等飲料,都會讓寶寶吃飯的時候食欲不振。

*咀嚼能力不足

輔食添加不合理,有的孩子從小沒有鍛煉咀嚼,吃什麼都囫囵吞下,碰到稍硬的食物,不是吐出就是含在嘴裡。家長為了讓孩子將食物咽下,就給喂大量湯水,沖淡了胃酸。久而久之孩子食欲減退。

*身體、情緒不佳

運動量不足。活動量不夠,
 
現在這種情況很普遍,因為平時零食不斷,你想小孩能吃多少.吃飯時還能吃多少?這種情況就是,不要整天有零食陪著,孩子的胃的得不到休息,
可以有間餐,有時間,有規律的喂孩子,還要增加孩子的活動時間,使之有有消耗才能想吃飯,
 
現在這種情況很普遍,因為平時零食不斷,你想小孩能吃多少.吃飯時還能吃多少?這種情況就是,不要整天有零食陪著,孩子的胃的得不到休息,
可以有間餐,有時間,有規律的喂孩子,還要增加孩子的活動時間,使之有有消耗才能想吃飯,
 
兒童厭食的糾正方法
不少家長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著急,而孩子也為大人逼著他吃飯而厭煩.這樣一來,吃飯問題成了年輕的父母傷透腦筋的一大問題.什麼原因使這些孩子不願吃飯呢?其實,真正由於局部或全身疾病而影響消化功能、使食欲下降造成厭食的幼兒實屬少數,而大多數幼兒是由於喂養不當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那怎麼辦呢?就是要把已經顛倒了的飲食習慣重新糾正過來,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說有下列幾條:
一是不要把0食當“主食”:已經這樣做的,要糾正過來.
2是花樣翻新,誘導食欲:給兒童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不僅僅蛋類、肉類,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欲的好方法.
3是要順其自然:對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遇到他不肯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時仍要注意不隨便給0食吃,孩子餓了,下餐飯自然會吃得好了,切不可再搞強迫或哄騙了.
4是飯前要保持愉快的情緒:愉快的情緒有助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進食欲.可在飯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畫報,聽些音樂,講些笑話或者邀請其他孩子一同進餐,千萬不要邊吃飯,邊訓斥孩子,這會影響孩子的食欲.
5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隨便給孩子吃0食,數量和次數應予以限制.尤其飯前兩小時內,一定不能給0食吃.吃飯也要定時,孩子每餐吃的量要大致固定下來,避免養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或不吃的不良習慣.
 

上一页  [1] [2] 

西瓜酒如何釀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