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代謝障礙性疾病,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可使機體全身各髒器及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常見的有: (1)血液中血糖濃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島素,血糖不能進入靶細胞被利用,組織細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 (2)全身廣泛的毛細血管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紅細胞不易通過,組織細胞缺氧。 (3)腎髒出現腎小球硬化、腎乳頭壞死等。 (4)眼底視網膜毛細血管出現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滲出等。 (5)神經細胞變性,神經纖維發生節段性脫髓鞘病變。 (6)心、腦、下肢等多處動脈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狀動脈、腦血管及下肢動脈硬化比一般正常人發生得早而且嚴重。 上述的病理改變將使機體出現各種各樣的糖尿病合並症,從而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嚴重者致殘、致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及時治療。 (二)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糖突然降至2.8毫摩爾/升(50毫克/分升)以下,產生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腦功能障礙為特征的綜合症。由於血糖快速下降,病人常有饑餓感、惡心、嘔吐、軟弱、無力、緊張、焦慮、心悸、出冷汗、面色蒼白、手足震顫等;當血糖進一步下降,病人可出現精神恍惚、嗜睡、抽搐、昏迷;長期而嚴重的低血糖可引起腦部受損,如昏迷6小時以上,可造成不能恢復的腦損害,進而引起死亡。 低血糖最常見的病因是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磺脲類藥物過量或使用不當所致;老年糖尿病人即使病情穩定,未經治療,也容易於午飯前或晚飯前,出現低血糖反應。 對於低血糖的預防,首先,注射胰島素後30分鐘內要進食,當活動量增加時,要及時少量加餐,外出辦事要注意按時吃飯,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也應及時加餐;其次,注射混合胰島素的病人,特別要注意按時吃晚飯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雞蛋、豆腐干等;第三,隨身攜帶一些糖塊、餅干等,以備發生低血糖反應時應用。 當低血糖急性發作時: 1、反應較輕、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紅糖25—50克,用溫開水沖服或喝其他含糖飲料;稍重者吃饅頭、面包或餅干25克,或水果1—2個,一般10分鐘後反應即可消失。 2、低血糖反應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將白糖或紅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調成糖漿,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鐘仍未清醒,應立即送附近醫院搶救。 3、對低血糖昏迷的病人,應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並給予吸氧,很快就可見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鐘內意識應清醒。清醒後必須給病人服糖水等,預防下一次反應性低血糖。 逸凡隨筆2000/9/9
血糖調節綜觀: 正人的血糖保持在一個極狹窄的范圍中。早餐前未進食狀態下,血糖約80~90mg/dl。調節機制: (1)肝是極重要的血糖緩沖系統。飯後血糖極多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使幾乎三分之二由腸道吸收的葡萄糖,以肝醣形式被存進肝中。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血糖與胰島素均減少時,肝便將所貯存釋回血液。如此,肝減少血糖波動幾達三倍。事實上,嚴重肝病患者根本無法保持血糖濃度於一狹窄的范圍內。 (2)胰島素與升糖素是分開作用的極重要回饋系統,有保持正常血糖濃度的功能。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低血糖刺激升糖素分泌。在通常情況下,胰島素系統比升糖素系統要重要多了。然而在缺乏葡萄糖時,以及如運動時大量需要葡萄糖的情形下,升糖素就很重要了。 (3)低血糖也會直接刺激下視丘,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釋出腎上腺素(epinephrine)。腎上腺素令肝進一步釋出葡萄糖。這也避免了極度低血糖的情形發生。 (4)要是長期低血糖,達數小時或數天,生長激素與皮質醇會分泌,抑制全身細胞利用葡萄糖,以改善低血糖的情況。 血糖調節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會問:保持血糖恆定有什麽重要性呢?反正絕大多數組織在缺乏葡萄糖時大可改用脂肪酸供能。答案是這樣的:葡萄糖是腦、網膜、及性腺的生殖上皮(germinalepithelium)唯一能使用的燃料。怪不得必須經常保持血糖恆定,使它們的養份供應無缺。兩餐間,肝的糖質新生作用所合成的葡萄糖,絕大多數是供給腦部的需要。 另一方面,血糖太高也不行,理由有三:(1)葡萄糖太多令細胞外液滲透壓大增,結果細胞脫水(dehydration)。(2)高血糖會使很多葡萄糖由尿中流失。(3)這又會造成滲透利尿(osmoticdiuresis),使水份及電解質流失。
正常人每天血糖有什麼變化? 正常生理情況下,血糖的來源與去路保持動態平衡,故血糖濃度相對恆定。可維持組織細胞的糖代謝正常,這對保證組織器官特別是腦組織的正常生理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正常人進餐後,約1小時血糖達7.8~8.9mmol/l,最高不超過10.0mmol/l。這是因飯後從腸道吸收的葡萄糖逐漸增多,而致高血糖,高血糖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胰島素通過抑制肝糖元的分解減少糖元的異生,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肝糖元和進入肌肉、脂肪等組織,從而阻斷了血糖的來源,加速了血糖的利用,故使飯後血糖不至過度升高。正常人飯後2小時,血糖及血漿胰島素都下降至飯前水平。由此可見若正常人一日三餐,那麼24小時內就有6小時血糖升高,其余18小時血糖都在空腹水平。 正常人空腹時並不出現低血糖,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正常人空腹血漿中血糖為3.9~6.1mmol/l)。這是因為空腹時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升糖素分泌增加,促進肝糖元的分解及糖異生,使血糖增加;同時生長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人體內各組織細胞對血糖的利用,從而保證了人體最重要器官——腦得到充分的血糖供應。
為何正常人血糖能保持一定水平? 正常人血糖能保持一定水平,主要依靠肝髒、激素及神經系統三者的調節。(1)肝髒:正常生理狀態下,血糖升高時,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肝細胞將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元,儲存起來以備“饑荒”;一部分葡萄糖合成脂肪,使進入血循環的葡萄糖不致過量。饑餓時,血糖偏低,對於腦細胞和血細胞是很嚴重的問題。腦細胞和血細胞本身沒有糖元儲備,必須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來維持其功能,一旦血糖水平較低,腦細胞和血細胞就產生功能障礙。肝細胞可通過糖元分解及糖異生這兩條途徑,生成葡萄糖送入血液循環以提高血糖水平。(2)激素:①胰島素:是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促進組織細胞攝取和利用葡萄糖,促進肝細胞和肌肉細胞將葡萄糖合成糖元,促進糖類轉變為脂肪,抑制糖的異生。②胰升糖素:可促進肝糖元分解及減少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升高。③腎上腺素:可促使肝糖元分解和肌糖元的酵解,從而升高血糖。④糖皮質激素:可促進肝髒中糖的異生,抑制肌肉及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從而提高血糖水平。⑤生長激素:抑制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促進肝髒中糖的異生使血糖升高。體內多種激素相輔相成,共同形成一個糖代謝調節系統,維持著血糖的動態平衡。(3)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交感神經系統或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血糖升高。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副交感神經,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各種應激狀態如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外傷、手術、麻醉、嚴重感染、疼痛、休克及緊張焦慮等,均可使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暫時性的血糖升高。 正常人血糖在肝髒、激素及神經系統調節下,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這裡所指血糖均為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五大原則”,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治療原則,無論哪一種糖尿病人都必須首先控制飲食,以降低血糖。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1、控制總熱量,也就是說喫飯要七、八分飽,可以用蔬菜來補充飽腹感;
2、選擇適量優質蛋白質,如:奶、蛋、肉、魚等,要注意蛋白質也不要過多的攝入,尤其不要大量的攝入豆質品;
3、適當選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即含澱粉的糧谷類,少喫或不喫單糖和雙糖,盡量多喫一些粗、雜糧,以增加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攝入;
4、限制油脂及油脂類食物的攝入量,如多食生拌菜,或清蒸、燉煮食品;
5、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食物多樣,最好在每一餐當中含有4、5類以上的食品。
糖尿病者平時要從飲食、睡眠、運動、情緒、生活起居等方面注意:
一、飲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飽,要少吃多餐,不吃過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嚴禁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煙習慣的要在一年內慢慢把煙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馬上戒掉。原來吃降糖西藥的達半年以上者,不要驟然停服,因為這樣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量,直至停服。飲食方面要注意粗、細糧搭配著吃。建議吃些南瓜、燕麥片等。但要明確注意一點,不管這個東西有多好,有多麼適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過量。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約為6-20%,西瓜含量低,香蕉含量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果膠等。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多,則應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為防止並發症動脈硬化、便秘,應飲食多樣化,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以利健康長壽。瘦肉也可以吃,一星期二到三次,每次二兩多就行。稀飯容易升高血糖所以最好不吃。苦瓜、苦丁茶、絞股藍茶等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作用,可經常吃。
①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點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的發生。 ⅲ。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只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焦),長期飲用對肝髒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注意,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②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雜糧:如莜麥面、荞麥面、熱麥片、玉米面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饅頭、烙餅、面條,長期食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饑餓感。 (6)糖尿病人應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澱粉。食後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於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膠,果膠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穩定時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時,要以含糖量低為選擇原則。同時,還要根據其含糖量,計算其熱能。換算成主食,減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總熱量不變。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認為在兩餐之間(血糖下降時)少量服用較為合適。有考營養成分表,根據病情酌情選用。 (7)糖尿病病人還應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時,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並發症,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飲食中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一般主張膽固醇的限量為每日低於300毫克。故臨床應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動物內髒,如心、肝、腎、腦等,因這類食物都富含較高的膽固醇。多吃瘦肉和魚蝦等,此屬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二、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運動,餐後半小時後即可開始運動,但不宜過量,體育鍛煉不能從事劇烈的運動,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