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指出,男性也應該多進食豆制品。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撒且爾教授甚至宣稱:“真正的男人從吃大豆開始。” 大豆對男性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保護前列腺上,撒且爾教授指出,研究顯示,每天喝一杯豆奶,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風險能降低30%;喝兩杯,則能把風險降低70%。他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在人們食用大豆及其制品之後,腸中會分解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抑制乙羟基睾丸素的形成,該睾丸素很有可能會導致前列腺癌。這種物質還可以防止脫發,對於那些有脫發趨向的男性來說,這無疑是個福音。 此外,跟肉類相比,豆類蛋白質豐富而不含膽固醇,對人體不利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對健康更為有利。很多男性非常愛惜自己的身材,豆類中豐富的蛋白質能夠對肌肉起到營養補充的作用,加強健身的效果。 撒且爾教授說,不管對男性還是女性,大豆還具有一些共同的好處:首先,它富含的碳水化合物不會提高人的血糖水平。其次,實驗證明,如果每天食用1/3杯(每杯約為240毫升)的大豆或豆制品,就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第三,大豆能促進胃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對促進消化很有好處,可以預防直腸癌。第四,多吃大豆還能防止骨質疏松。肯塔基大學研究豆類食品的詹姆斯·安德森醫生認為,有些男性對豆制品心存疑窦,主要是因為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這是一種雌激素的類似物。但美國最近一項實驗表明,日常生活中的大豆食用量根本不會讓男性出現睾丸萎縮和乳房增長等現象,因此,完全不必擔 『豆制品 營養作用』 〈國際注冊初級營養師申琳〉 俗話說:“民以食為主”,常人如此,患者此更為重要,科學實用的營養供給,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所重視和推崇,為患者提供科學實用有許多疾病特別需要營養治療,如糖尿病、高血壓、貧血、夜盲症、燒傷及肝腎疾病等,營養失衡,供應比例不當,消化吸收障礙等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康復。 古人雲:“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運古社會裡,人們尋找築食物的同時,便發現了許許多多有治療作用的藥物,論者便有,“醫食同源”之說。近年來,臨床營養已逐步被醫務工作者和廣大老百姓認識和重視。 下面我們就讀一下豆及其制品。 一、豆類的分類 1、根據豆類的營養成份和含量可分為兩類,一是大豆類如黃豆、青豆、黑豆;二是其它類,如豌、扁豆、刀豆、綠豆、豇豆、赤小豆、蠶豆等。 2、根據豆類的性質分為涼(寒)性,濕(熱)性和平性。 3、根據豆類在中醫歸經理論納內,綠豆赤小豆歸心經;扁豆、豌豆歸脾經;談豆豉歸肺經;豉豆、蠶豆、黑豆歸胃經;赤小豆歸小腸經。 二、大豆的營養價植 1、大豆含蛋白質35%—40%,蛋白質中含有多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胱氨酸等含硫氨酸小足外,其他氨基酸與動物氨基酸相似,總蛋白質含量高於肉類。 2、含脂肪15%—35%,其中85%為不飽和脂肪酸,西油酸高達50%以上,油酸26%以上。 3、含碳水化合物25%—35%。主要是澱粉和蔗糖及人體所不能吸收的棉仔糖和水蘇糖,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是不能被人體吸收藏的糖。 4、大豆中含有豐富的鐵和維生素b1、b2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磷、鐵、硒等微量元素。 5、大豆中含有皂甙和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溶血、抗真菌、抑制腫瘤和雌激素樣作用。 三、大豆的抗養因素 1、含有的蛋白質酶抑制消化道中的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由於對消化系統抑制作用,對人或動物生長產生負面影響。 2、含有的植物紅細凝集素(pha)具有凝集人和動物紅細胞作用。 3、含有有寡聚糖,水蘇糖與棉仔糖不能被腸道消化吸收,並被腸道微生物發酵產氣,是引起腸脹氣的原因之一。 大豆中含有的一些抗養因素,使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左右,怎樣才能提高大豆的消化制成豆制品如豆腐、豆漿、腐竹、豆芽、豆豉、腐乳後,其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達95%,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價格低廉,營養豐富的食品。 四、食用豆制益處多多 我們在起居飲食中,多食用一些豆制對防病健身是有許多益處的,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加工成為豆制品的豆腐、腐竹、豆漿、豆芽對人體的保健營養作用:(1)豆漿中蛋白質和鐵的含量高於牛奶;(2)豆芽是一種很好的新鮮蔬菜,除蛋白成份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3)腐竹的維生素b2含量在豆制中最高。 五、大豆其制品的保健作用 1、預防骨質疏松 在骨骼中,鈣以無機鹽的形式分布存在,是構成人骨骼的主要成份,造成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就是鈣的缺乏,豆制品含有豐富的鈣及一定量的維生素d,二者結合可有效預防度改善骨質疏松。 2、提高機體免疫力: 機體在不同年齡,不同生理狀態下,對營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要提高機體免疫力首先必須通過膳食的合理搭配來獲得平衡的營養,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賴氨酸,不飽和酸,澱粉蔗糖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3、預防便秘: 便秘的原因是由於腸蠕動減慢,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腸道水分被過多吸收所致,長久以往,腸毒被人體吸收後,是導致腸癌的一個原因,豆制蠕動並對腸道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素,對防治便秘,肛裂,痔瘡,腸癌等有積極的效果。 4、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於高脂肪膳食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豆制品中所含的豆固醇與不飽和脂肪酸有較好的祛脂作用,加上其熱量很低,可減輕體重。豆制豆經酶水解後能產生的攝入,對肥胖的中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5、減肥作用 豆制品的脂肪含量極低,碳水化合物只能吸收一半,肥胖者吃後不僅有飽腹感而且熱量比其他食物低,所以有利於減肥。 6、緩更年期: 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雌激素,維生素e以及大腦和肝髒所必需的磷脂,對更期女性延緩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狀有明顯作用。 豆制品的食用對疾病治療也有一定療效,豆制品屬於優質蛋白質,賴氨酸多,蛋氨酸少,是惟一能代替動物蛋白的植物性食物,但有腎髒疾病如腎病綜合症,急、慢小球腎炎,腎功能衰竭者以及痛風,皮膚病患者不可過多食用 豆制品雖然營養豐富,但也並非人人皆宜。患有以下疾病者應當忌食或者少吃豆制品。
消化性潰瘍嚴重消化性潰瘍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為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整粒豆中的膳食纖維還會對胃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豆類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蘇糖和棉子糖,被腸道細菌發酵,能分解產生一些氣體,進而引起嗝氣、腸鳴、腹脹、腹痛等症狀。
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腎髒疾病腎炎、腎衰竭和腎髒透析病人應采用低蛋白飲食,為了保證身體的基本需要,應在限量范圍內選用適量含必需氨基酸豐富而含非必需氨基酸較低的食品。與動物性蛋白質相比,豆類含非必需氨基酸較高,故應禁食。
糖尿病腎病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並發症是糖尿病腎病,當病人有尿素氮潴留時,不宜食用豆制品。
痛風痛風的發病機理是嘌呤的代謝紊亂,以高尿酸血症為重要特征。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風。因此在急性期要禁食含嘌呤多的食物,其中包括干豆類及豆制品,即使在緩解期也要有限制地食用。 在古希臘神恬中,農業女神得墨忒耳給了出遠門的女兒普西芬尼一粒大豆,說能“消除邪惡,防冶百病。”但不久,善良的普西芬尼卻把這粒大豆留給人間傳種繁衍,成為世界一大農作物。
如今,大豆(黃豆、黑豆)極高的營養價值及其優良的保健功能日益傳為“現代神活”。
神話1:聰明動力
大豆中富含磷脂是一種天然營養活性劑,是建築聰明大腦的重要物質。由於人的大腦20~30%由磷脂構成,所以多食富含磷脂的食物比如大豆可使腦中乙酰膽喊的釋放增加,從而提高人的記憶和接受能力。
此外,大豆磷脂中含磷脂酰肌醇、甾醇等營養素,可增加神經機能和活力,有較好的保健功能。
神話2:防酸效應
大豆磷脂中含有85%-9o%磷脂酰膽鹼以及鱗脂酰乙醇胺、磷脂糖甙等,對人體器官有很好的保健效應。
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體的各組織器官中含有大量麟脂,大豆磷脂可增加組織機能,降低膽固酵,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和治療腦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它還有助於肝贓健康,對肝炎、脂肪肝都有一定的療效。另外,大豆磷脂還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防止體質及各組織器官酸化。
神話3:多能效益
大豆中的植物蛋白也是重要的健康物質,因為它是大腦從事復雜智力活動的基本原料。
增加食物中大豆蛋白的含量,就能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功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避免沮喪、抑郁的深層發展。曾有學者進行對比研究,發現經常吃植物蛋白的人,比對照組的膽固醇平均降低12%。美國學者將膽固醇正常的人分為ab兩組作臨床實驗,a組的膳食中以牛奶、動物蛋白質為主,b組膳食中主要是大豆蛋白,同時每天還攝取500毫克膽固醇。兩周後實驗拮果發現,b組不僅低密度脂蛋白明顯減少,而且高密度脂蛋白還增加了15%。遠充分證明了大豆蛋白在心髒病的防治上,確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神話4:護顏使者
目前醫學家們正在研制一種既有美容護膚價值,又避免一些副作用的外用美容用品??植物雌激素制劑。這種植物雌激素是從大豆中提取出夾的一種類似異類黃酮的物質,被稱作駐顏、護顏的健康使者。它有類似雌激素作用,而無雌激素的毒副作用如惡心、食欲不振、乳房腫脹、月經不調等,是美容抗皮膚衰老的上品。
英美科學家經過研究,揭示了東方女性容顏俏麗、肌膚細膩、乳腺癌發生率較歐美低的奧秘,東方大豆制品為餐桌上的“貴賓”、“座上客”,而大豆(黃豆)恰恰堪稱“雌激素之王”。
神話5:美白皮膚
日本女子正流行一種時尚:“吃豆醬美白皮膚”。日本農林水產省食品綜合研究所食品功能部研究室證實,豆醬中含有一種物質能夠抑制黑色素的合成。黑色素是一種能使皮膚變黑的色素。皮膚受到紫外線照射時,就會促進皮膚黑色素的分泌,使之變黑。他們對小鼠進行試驗,給小鼠的合成黑色素的細胞中添加從豆醬中提取的物質時,發現黑色的細胞變白了。據研究人員說.它的成分就是亞油酸。黑色素是由氨基酸之一的酪氨酸合成的,亞油酸具有阻止細胞產生這種合成所需的酶的功能。
神話6:五效抗癌
日本人愛吃豆腐真是名不虛傳,全國共有3萬家豆腐店,平均每人每年要吃20多公斤豆腐。居住在夏威夷的美籍日本人,經常食用豆腐的人,胃癌患病率比不吃豆腐的美國人減少三分之一。夏威夷醫務部門曾對8000名美籍日本人進行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每周只吃一次或二三周吃一次豆腐的人,前列腺癌患病率較每天吃豆腐的人高出3倍。
經過長期實驗,專家們拿出大量數據證明,大豆中至少有5種物質具有防癌功效,它們是:1、蛋白酶抑制素;2、肌醇六磷酸酶;3、植物固醇;4、皂苷;5、異黃酮。其中異黃酮是1986年發現的,在國際上引起醫學界極大的興趣。
神話7:生理活性
大豆皂苷通過增加sod的含量,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和降低過氧化脂質的作用。大豆皂苷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直接對毒細胞作用,免疫調節人體機能,還可以破壞仲瘤細胞膜的結構或抑制dna的合成。大豆皂苷可控制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酶引起的血栓纖維蛋白形成,具有抗血栓作用。
大豆皂苷的多種生理功能如降血脂、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免疫調節等,決定了它在藥物方面應用的廣泛前景。
神話8:磷酶之謎
大豆中含有肌醇六磷酸酶,磷是人體必需的常量營養素。但是,醫學界過去一直認為肌醇六磷酸酶會將人體中鈣、鐵固結於腸內,使這些礦物質難以吸收。後來發現,肌醇六磷酸酶雖將鈣、鐵固結在腸內影響人體吸收,可是它能抑制結腸癌的發生。
肌醇六磷酸酶通常出現在高鐵植物中,大豆含鐵量高,而且又富含纖維素,纖維素能預防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