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韭菜香菜要挑短的買?正文

為什麼韭菜香菜要挑短的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杜甫所說的春韭,其實就是韭黃。北方氣候與南方不同,不能像香港這樣幾乎隨時可以買得到韭黃,僅在春天韭菜發芽時才有的。這是真正的韭黃,不是用人工遮掩著陽光烘焙出來的,所以滋味非常甜美,價錢也特別貴。北方人新正吃春卷,最講究的便要用肉絲炒韭黃作餡。北方的韭黃短茁肥嫩,沒有香港的韭黃那麼長,是園蔬中的珍品。
《山家清供》載,六朝的周颙,清貧寡欲,終年常蔬食。文惠太子問他蔬食何味最勝?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可說是對於韭菜最有理解也最有風趣的評價。古人對於春韭久已尊重。《詩經·豳風》:四之日獻羔祭韭。《禮記》也說,庶人春薦韭,配以“卵”,大有用雞蛋炒韭黃祭祖宗之意。韭菜一名懶人菜,因為只要種一次,就可以割了又長,長了又割。
高啟《韭》
芽抽冒余濕,掩冉煙中縷。
幾夜故人來,尋畦剪春雨
[編輯本段]概述
現代人還稱之為蔬菜中的"偉哥",它以嫩葉和柔嫩的花莖,
韭菜花花,嫩籽等供人們食用,開白色花卉。
韭菜原產於我國。據史書上面記載(約是戰國至西漢初年的作品)《山海經》,"丹熏之山","北單之山"(今內蒙古),"崃山"(今四川),"雞山"(今湖南或雲南),"邊春之山","視山"(未知),"其山多韭"。至今華北,西北,東北等地方仍有野韭菜分布。經有關部門考察,野生韭菜幾乎遍及全國,在青藏高原還有大面積的野韭菜地。韭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很悠久,在《詩經》中既有"獻羔祭韭"的詩句,由此可以證明韭菜在我國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
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提出利用溫室生產韭菜的技術。到了北宋時期已有韭黃生產。300余年前,我國農民已掌握利用風障畦進行韭菜覆蓋栽培技術,至今,我國韭菜的品種資源,栽培技術均居世界前列。
韭菜於9世紀傳入日本,後逐漸傳入東亞各國,北至庫頁島,朝鮮,南至越南,泰國,柬埔寨,東至美國的夏威夷等均有栽培.歐洲等國栽培較少.韭菜在我國的栽培區域極廣,東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東南至台灣,北至黑龍江,幾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國栽培地域最廣的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積占菜田總面積的5%~6%。隨著我國國際交流的日漸頻繁和蔬菜出口的發展,韭菜也正在走向國際市場。
韭菜含有揮發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進食欲的作用。韭菜除做菜用外,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其根味辛,入肝經,溫中,行氣,散瘀,葉味甘辛鹹,性溫,入胃,肝,腎經,溫中行氣,散瘀,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韭菜活血散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韭汁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均有仰制作用。《本草綱目》中說:"韭籽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遺尿,"民間常用韭菜治療身體虛弱,肺結核盜汗,噎嗝反胃,婦女產後血暈,吐清水及跌打刀傷腫痛,神經性和過敏性皮炎,新生小兒硬皮症等。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從種植到換茬結束栽培一般需3~5年時間,有的長達8~10年。
韭菜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為常年的綠葉菜之一。廣州番禺區、白雲區、增城市栽培較多。11-12月播種育苗、3-4月定植,一次播種後,可以生長多年,第二年為盛產年,除采收韭青外,還可采收韭花及作韭黃軟化栽培,近年從台灣等地引進的韭菜花品種廣為種植,產品除少量市銷外,大部分產品出口遠銷美國、日本和加拿大,在國際蔬菜市場中極具競爭力,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出口創匯型蔬菜品種。
[編輯本段]一、優良品種
1、細葉韭菜(農家品種):株高37厘米。葉片長27厘米,葉色淡綠較薄,上部彎垂,播種至初收270天。生長較快,分蘖力強,抽薹早,6-10月采收花莖。耐熱、耐寒,耐風雨力強。品質柔軟,纖維較多、香味濃但產量較低。畝年產韭青2500-3000公斤,韭黃500公斤,韭花400公斤。
2、大葉韭菜(雜交品種):
△寒青韭霸f1韭菜種子--該品種是利用在高寒氣候條件下的韭菜雄性不育系和優良自交系雜交而成的,新世紀高抗寒,超高產,高抗病的韭菜一代雜交種(當月平均氣溫4℃,最低氣溫零下7℃時,日平均生長速度1cm以上),是目前全國各地日光溫室、塑料大、小棚等保護地及露地栽培的最新韭菜品種。該品種株高50cm左右,株叢直立,葉片濃綠色,肥厚寬大、株型整齊,生長勢強而迅速,20天左右收割一茬。最大葉寬2.2cm,最大單株重60g,纖維含量細而少,口感辛香鮮嫩,高抗病、抗老化、分蘖力強,一年生單株分蘖9個左右,三年生單株分蘖45個,三年後單株分蘖可達80個以上。露地年收割青韭7-8刀,每刀鮮韭的產量在5000斤以上,畝產鮮韭最高可達22000kg。3-6月份育苗或直播種植,育苗移栽時株行距15cm×20cm,每穴3-5株,畝用種量1.25kg,保護地畝用種量2.25kg。
△四季青翠f1韭菜種子--該品種株高50厘米,植株直立性強,不倒伏、長勢快,莖白長而粗,葉片扁平寬肥厚,葉長40厘米,最寬處可達1厘米,深綠色,葉質纖維細而少、鮮嫩、翠綠、清香、辛辣、味濃,品質一級。生長勢強,分蘖力較強,高抗灰霉病、疫病,抗寒性好,耐熱,在長江以南地區種植一年四季長青。畝產青韭14000千克左右。
△黃韭一號韭菜種子--韭黃是一種高檔的營養保健蔬菜,一年種植多年收獲。該品種植株叢直立,葉寬肥厚,成株高50—55厘米,味鮮脆嫩,纖維素極少,柔嫩質優,生長快,產量高、耐寒、耐肥、耐高溫、高濕,喜黑暗無光環境,抗病強等優點,比一般的韭菜品種分蘖力強,假莖粗不易倒伏,跑馬根少,不易浮蔸上長,在黑暗條件下生長速度較快,是當今韭黃生產最理想的軟化栽培品種。
3、闊葉韭菜(台灣韭菜花):株高45厘米。葉片寬厚而柔,深綠色,莖青白色。花莖粗、綠色,基部近方形。播種至初收270天。生長快,分蘖力強,抽薹早,以采收花莖為主,3-12月均可采收花莖。耐熱、耐寒,耐風雨力強。柔軟,纖維少、味較淡。在廣州地區以采收韭花為主。三年平均畝采收韭花3000公斤,旺產期年畝產達4800公斤。
[編輯本段]二、栽培技術關鍵
1、土壤條件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肥沃、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以沙培土為宜,前作非百合科蔬菜。
2、育苗
選用種子飽滿、無雜質、無蟲口,抗寒抗病蟲,耐熱、分蘖力強,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的品種。育苗地畝用種量5-6公斤,可移栽大田6-7畝。種子處理。可用干籽直播(春播為主),廣州地區多在10-12月播種,3-4月移栽,也可用40℃溫水浸種12小時,除去秕籽和雜質,將種子上的粘液洗淨後催芽。將浸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16-20℃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60%以上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整地施肥。苗床應選擇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燥地塊,宜選用沙壤土,播種前要進行深翻,在臨近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並結合施肥,整平做畦,畦高12-14厘米,畦寬100-120厘米。
3、播種
將溝(畦)普踩一遍,踩實,順溝(畦)澆水,水滲後,將已催芽的種子混2-3倍的砂子撒在溝畦內,上復細土,播種後覆蓋薄膜或稻草,70%幼苗出土時撤除床面覆蓋物。播後水肥管理。出苗前需2-3天澆水一次,保持土表濕潤,從齊苗至苗高16厘米,7天左右澆一次水,結合澆水,每追诿氮肥3公斤,高濕雨季排水防澇。立秋後,結合澆水追肥兩次,每次畝施氮肥4公斤,定植前一般不收割,以促進壯苗養根。天氣轉涼,應停止澆水。另外要及時除草。
4、定植:
苗期120天,幼苗長有7-9片葉,株高到18-20厘米時為定植期。定植時要錯開高溫高濕季節。定植方式主要有:單株密植、小叢密植、小壟叢植、寬壟大撮等。將韭菜苗起出,剪去須根先端,留2-3厘米,以促新根發育,再將葉子剪去一段,以減少葉面蒸發,維持根系吸收和葉面蒸發平衡。株行距10×20cm,每穴栽苗8-10株;或30-36×20cm,每穴定植20-30株,栽植深度以不埋住分蘖節為宜。
5、水肥管理
定植後3天連澆兩次水,及時鋤劃2-3次蹲苗,土壤半干濕狀態,進入雨季應及時排澇。韭菜的耐肥力很強,定植前深翻整地(2米包坑)施足腐熟基肥,畝施2000公斤,施肥原則是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比例不低於1:1。施肥要根據長勢、天氣、土壤干濕度情況,采取輕施勤施的原則,苗高35厘米以下,畝施2%復合肥水500公斤;苗高35厘米以上,畝施3%腐熟糞肥800公斤,同時加施復合肥5公斤,天氣干旱要加大稀釋倍數。
定植後45天可收少量韭花,當年著重"養根壯秧",采收適宜在清晨。定植初期混播芫茜、或其他葉菜,可降溫和增收。
6、培育韭黃
當年新種的韭菜多不采收韭青,第二年為盛產期,以收獲韭青、韭花為主,周年都可以收獲韭青,每收一次即進行中耕松土、施肥和培土。如計劃下造要軟化韭黃時,收韭青延長7天時間收割。培育韭黃的方法很多,本地多采用瓦筒軟化法。此法是用一種特制的高30-40cm,直徑15-20cm圓形瓦筒,現較多采用水泥倒制品,用它罩在韭菜上進行遮光,上端的筒口,白天用筒蓋遮住,晚上打開通風降溫。軟化前要中耕除草,追施一次重肥,培上泥漿和防蟲。軟化時間,夏季7-8天;冬季10-12天。第三年多是一青一黃。
7、韭菜花栽培
(1)加強肥水管理:韭菜花種植在第二年5-10月進入韭菜花盛產期,為了滿足韭菜花連續不斷采摘花莖對養分的需要,應每周畝施進口硫酸鉀復合肥30斤,此外,在3月和6月分別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每畝15擔;在收獲的淡季則可半月施肥一次,每次每畝施進口硫酸鉀復合肥30斤;為滿足韭菜花對磷和鈣的需要,每個季度施磷肥一次,每次每畝70斤,每年撒施石灰1-2次,每次每畝80-100斤。每次撒施完肥料後都要淋水,防止肥害。韭菜花怕澇忌漬水,雨後要及時排澇,平時遇旱要淋水或灌"跑馬水",保持濕潤但不積水。水分充足,偏氮或缺鉀、鈣均易造成花莖通心。
(2)重視培土:由於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因此,培土工作不容忽視。入冬前(冬季花芽分化後)應結合施越冬肥(畝施進口復合肥30斤)進行一次大培土以促生長,使植株能積累更多的養分為來年正常抽苔所需,平時可有計劃地進行1-2次的小培土。培土宜在晴天進行,用地面已風化的表土(不宜用未腐熟的深土)培於植株根部,培土時邊用手把向外張開的葉叢攏合邊培頭。這一措施不僅可防止倒伏,還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的狀況。
(3)中耕除草,適時疏間苗:在韭菜生長期間,氣候溫和雨水多,雜草易發生,須中耕除草,鋤松表土,提高土溫,以利於養根發棵。經常摘除黃葉、枯葉,並集中到田外處理,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有利於通風透光。但不宜用刀割苗,否則將影響以後植株生長及養分積累,對花苔產量有一定的影響。當植株封行後,如發現棵數過多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時,應及時進行疏間苗,為不妨礙正常生產,疏間苗一般在收獲的淡季進行(一般從定植後第一年和第二年上半年都不用疏間苗)。
(4)及時采收花莖:一般花莖的花蕾剛從假莖突出後6-8天,花莖長度與葉片長度大體相等,花蕾脹滿形狀在冬季稍圓、夏季較尖時便要采收。最關鍵是掌握花莖基部纖維化程度,輕輕一彎便折斷的花莖適宜采收。
[編輯本段]三、病蟲害防治
危害韭菜常見病蟲有疫病、灰霉病、銹病、菌核病、蔥蚜、韭菜遲眼蕈蚊等。
1、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的夏季,根、莖、葉、花苔均可受害,尤以地下的根狀莖受害最重。病葉多從中下部開始發病。防治方法參照第三章第2節節瓜的相關內容。
2、銹病
韭菜疫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可危害花苔。氮肥過多、鉀肥不足時發病重。防治方法參照第五章第2節豇豆的相關內容。
3、韭菜遲眼蕈蚊
別名韭蛆,為小型蠅類。幼蟲聚集在韭菜的地下部和柔嫩的莖部危害,使內莖腐爛,葉片枯黃而死。
防治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八珍豆腐的做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