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刺猬魚真的對氣管炎起功效嗎?正文

刺猬魚真的對氣管炎起功效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今天在香港看到有賣干刺猬魚的,宣傳說對支氣管炎非常好
試了一下用刺猬魚煲成的湯,味道也非常鮮甜。
請問刺猬魚真的對氣管炎起功效嗎?
 
刺猬皮
【刺猬皮的功效介紹】:
刺猬皮(《本草原始》)
【異名】猬皮(《本經》),仙人衣(《山東中藥》)。

【來源】為刺猬科動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

【動物形態】①刺猬(《本草原始》),又名:猬、毛刺(《爾雅》),白刺猬(《楊氏家藏方》),猬鼠(《綱目》),偷瓜蜮(姚可成《食物本草》),刺鼠(《隨息居飲食譜》),偷瓜獾、刺血兒、刺球子、刺魚。
體形較大,體長約22厘米,尾長約2厘米。
頭寬,吻尖。
耳短,不超過其周圍之棘長。
足及爪較長。
身體背面被粗而硬的棘刺,頭頂部之棘略向兩側分列。
棘之顏色可分二類:一類純白色,或尖端略染棕色;另一類棘之基部白色或土黃色,其上為棕色,再上段復為白色,尖梢呈棕色。
整個體背呈土棕色。
臉部、體側和腹面以及四肢的毛為灰白或淺灰黃色。
四足淺棕色。
頭骨之颔關節窩後突甚小,顯然低於颞乳突之高。
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地的灌木叢中,亦見於市郊、村落附近。
晝伏夜出,冬眠期長達半年。
遇敵則卷縮成一刺球。
食物以昆蟲及其幼蟲為主,亦食幼鳥、鳥卵、蛙、蜥蜴,以及瓜果、蔬菜等。
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華中,以至四川等地。
②短刺猬,又名:達呼爾刺猬、大耳猬。
外形同刺猬而略小。
耳甚大,長於周圍棘刺。
棘由耳基前端稍後方起始,向後經背至尾部以上。
頭頂部棘不向兩側分列。
棘較細而短,有棕褐色與白色相間,整個背部呈淺褐色。
全身無白色之棘。
腹毛土黃色。
颔關節窩後突與顧乳突等高,二者連成半圓形的管狀。
棲息於北方草原地帶,低窪地方較多。
亦有冬眠習慣。
食昆蟲、小鼠或蛙等小動物。
分布吉林省西部、內蒙古東部,南至河北省北部。
以上二種動物的腦(猬腦)、肉(猬肉)、脂肪油(猬脂)、心肝(猬心肝)、膽(猬膽)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全年均可捕捉,於冬眠時捕獲更易。
捕得後,用刀縱剖腹部,將皮剝下,翻開,撒上一層石灰,於通風處陰干。

【藥材】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狀或直條狀,有的邊緣卷曲成簡狀或盤狀,長約3~4厘米。
外表面密生錯綜交插的棘刺,刺長1.5~2厘米,堅硬如針,灰白色、黃色或灰褐色不一。
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軟毛。
皮內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殘痕。
具特殊腥臭氣。
以張大、肉脂刮淨、刺毛整潔為佳。
主產河北、江蘇、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內蒙古、浙江、安徽、吉林、湖北、湖南等地。

【化學成分】上層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
此是主要成分。
下層的真皮層,主要為膠原與其它蛋白質如彈性硬蛋白之類和脂肪等所成。

【炮制】炒刺猬皮:取揀淨的刺猬皮,剁成小塊,洗淨,曬干,另取滑石粉置鍋內炒熱,加入刺猬皮,炒燙至黃色,取出,篩、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涼。

【性味】苦,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味甘,有小毒。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腸、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刺猬皮的功效】降氣定痛,涼血止血。
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氣,腸風痔漏,遺精。
①《本經》: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
②《別錄》:療腹痛疝積,燒為灰,酒服之。
③《藥性論》: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飲下方寸匕;燒末吹主鼻衄。
④孟诜: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備要》:瀉,涼血。
⑥《本經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隨息居飲食譜》:煅研服,治遺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散劑。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本草經集注》:得酒良。
畏桔梗、麥門冬。

【選方】①治反胃吐食:猬皮燒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
(《普濟方》)②治腸風下血:白刺猬皮一枚(於铫子內煿針焦,去皮,只用針),木賊半兩(炒黃)。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空心食前。
(《楊氏家藏方》猬皮散)③治痔:猬皮、穿山甲等分,燒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熱米飲調二錢服。
(《本草衍義》)④治腸痔下部如蟲嚙:猬皮燒末,生油和敷之。
(《簡要濟眾方》)⑤治肛出:猬皮一枚,磁石四兩,桂心一尺。
上三味,治下篩。
飲服方寸匕,日一服。
(《千金方》)⑥治五色痢疾:猬皮燒灰,酒服二錢。
(《壽域神方》)⑦治遺精:炒刺猬皮研末。
每次二錢,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⑧治前列腺炎、腎結石:猬皮2個,焙干研末。
分40包,早晚用米湯各送服1包。
服藥過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顧慮。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⑨治鼻衄:猬皮一枚,燒為灰,細研,每用半錢,綿裹納鼻中,數易之。
(《聖惠方》塞鼻散)⑩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綿裹塞之三日。
(《千金方》)⑾治猘犬咬人:猬皮、頭發等分。
燒末,水和飲一杯。
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齒下之。
(《補缺肘後方》)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猬皮治大腸濕熱血熱為病,及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
陰腫痛引腰背,腹痛疝積,皆下焦濕熱邪氣留結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洩之,故主之也。
②《本經逢原》:猬皮,《本經》主五痔陰蝕,取其銳利破血也,酒煮治陰腫痛引腰背,取其筋脈能收縱也。
 

冬天吃什麼最滋補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