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廣場的定位與發展機會
樓主的命題非常專業,我只能在此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僅供參考。
美食廣場的定位規劃原則
1、整合各類美食資源,創造定位獨特、口味豐富的美食廣場。
2、結合現有美食資源,發揮地方差異化的特色美食,使美食廣場與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3、發揚地方美食資源與自然資源,創造與地方形態相協調的現代生活休閒的美食廣場。
4、發展多元化美食資源,將地方獨有的美食文化特色與中國傳統美食特色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美食廣場,成為消費者體驗當地文化、自然山水風光以及現代生活的理想場所。
5、通過合理的定位規劃,創造性地發揮美食廣場的商業價值。
定位方案
情景體驗式美食廣場:集多元化、風格化、地方化的各地特色小吃和本地特色美食於一體的餐飲聚合體
定位支持:
1.選擇地處旅游商業核心區段,本地名品餐飲+各地特色餐飲
2.選擇人群居住最集中的區段;特色小吃+大排擋
定位說明:
1、進一步細分營業面積,以小類型的餐飲操作台為單位出租,餐位統一設計、統一制作、統一管理,餐位將成為公攤面積按照操作台的大小比例進行分攤,便於後期商管整體掌握環境、業態、營銷、商業形象、衛生等層面的管理。
2、分攤小面積出租可進一步降低從業者准入門檻,便於更多手工藝者直接經營,提升口味的多元化、消費目的多層次滿足度和便於降低後期單位招商難度系數。
3、結合消費人群的消費目的,盡可能多的引進多種風格、多種特色、口味獨特的民間美食。依托當地的人文資源,拓展獨特餐飲結構,形成對消費者重要的消費意向的吸引理由。
4、統一收銀、集中采購、按星期結算支出和收益,在降低經營者適時投入的同時,還可形成一定量的現金流。
5、分攤小面積出租,可最大化避免由於個別業主退租而帶來的業態空缺,影響整體餐飲業感覺帶給消費者的不適,對於階段性個別業主的退租,可靈活應用現有業主資源進行整合。
6、公共活動區域,可折算在公攤面積內,此部分由管理公司對物料、人員、運營統一管理,作為支持個體經營者的服務,同時可進一步降低個體經營者的人力成本,亦可作為管理收費的重要一項。
7、美食廣場的包裝可借用民族的風格特征,強調民族特色,增強體驗感,將運營管理和民族風情深度結合,一方面增強了餐飲廣場的個性特征,另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和增強了消費的目的性。
8、品質感、低價位消費餐飲可更好的在特定時間段內將消費人流相對的固定。
9、美食廣場要提高衛生檔次,不然就給人感覺就是馬路攤點搬遷集中。
美食廣場發展機會的幾點認識,主要是分三個方面。
一、這種美食廣場的商業模式的必然性,就是在我們中國發展的基礎和環境、條件。
二、對於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的一種運營的要求,就是它是怎樣的發展業態?怎樣開發和經營的模式?我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三、想說一下這個美食廣場,如果開發投資到將來的運營,最根本的一個戰略就是消費者的導向,它不是一個投資者導向,也不是開發商導向,也不是經營者導向,成功的關鍵我覺得可能是購物、消費、休閒、娛樂,最終消費者、最終用戶的一個導向。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最終用戶在休閒娛樂方面的一些要求,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我們現在要怎樣做好它。
首先談第一個方面,就是美食廣場的經營模式的必然性。我們從餐飲業業態的發展和餐飲業經營方式的演變來看,實際上我覺得反應的是一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演變。一開始我們是從路邊小攤、零星小吃店,這個是在小范圍的個體經營情況下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在中國是相當發達的集市貿易,我們都叫趕集,就是過一段時間趕集,大家會聚在一個地方,周邊的人在這裡進行交易,與此同時各地的特色小吃也匯聚集市,這個是農業經濟下的一種餐飲業業態、一種模式。
我想這個在我們一些欠發達的區域中對生產、生活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更大餐飲消費的范圍上,就產生了更大規模的餐飲業、現代的餐飲業,這種餐飲業中心,就是以美食廣場為主的,主要是滿足城市的一種消費,而不是生產的需要。也就產生了像上海、北京的美食廣場,這個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在發展商品經濟中一個很重要的商業模式,也是一種商業的業態。實際上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輻射,就是把大規模的生產和大規模的消費結合起來,像肯德基、麥當勞,這個是一個很追求的標志,就是形成了全球的輻射力和全球的能力,這是動員了連鎖店,又連接了全世界的餐飲的消費,所以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相結合的業態的轉換。在城市餐飲業方面,90年代後期以來,美食廣場這種形態很快的發展起來並得到很快的發展,逐漸在餐飲業領域取得了主導地位。
第二個方面美食廣場這種業態的關鍵環節、運營的模式。
美食廣場是一個模式、一個前提,靠戰略性的投資和長期的投資,這個戰略性投資都是長期的,追求一個長期的風險低的穩定的匯報,這個可能是接下來我們大型美食廣場的基礎條件,如果只是幾家投資,大家都是准備短期投資,這個是很難持久的。
第二個條件就是說後面的運作,或者是經營,因為要有租金的匯報來支撐前面的投資,你就必須要有很好的使用,必須要有好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形成一個真正的餐飲中心,這個中心形成之後,一定要有很好的協調,如果沒有很好的協調,有可能這裡經營渙散,經營不善就得不到維持。所以我覺得美食廣場的這種經營,一定要從長期考慮,把前期投資的模式理順,後面經營的模式理順,我們開發建設的環節就比較胸有成竹,或者是比較有保證。希望在前後兩個環節上可以銜接得更好。
美食廣場能否經營成功,最終還是看消費者的認可。就是消費者是否願意到哪裡消費?是否可以得到他所期望的、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消費的體驗?或者是我們能夠滿足他已經存在的,或者是現有城市的旅游項目、購物中心目前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這個是我們必須要把握的。
所以最根本的,要想美食廣場得到發展,我覺得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多做一些比較深入的研究,就是從消費者的體驗角度,做一些商業的創新,可能是必要的,也就是這也商業模式的創新,引領了一個新的潮流、新的時代,我們這個商氣、人氣就會上來。如果我們仍然是傳統的商業模式,只不過是集中度更高、綜合度更高,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我覺得就會下降。所以最根本的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商業模式的創新,最根本的是消費者的體驗,我們從消費者的體驗考慮問題,而不是從經營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更不是從開發商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個商業模式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比較好的前途。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僅供您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