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孩子今年2歲半,不好好吃飯怎麼辦?正文

我孩子今年2歲半,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量而導致嬰兒肥胖
媽媽一直很注意,從來不會在甜甜面前表現出對飲食問題的過多關注。因為甜甜媽媽認為,如果媽媽表現出對孩子的進餐問題關注過度,寶寶就會覺得吃飯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反而促使她產生逆反心理,這樣下去每次吃飯往往會變成一場母女之間的拉钜戰。
自主進餐讓寶寶吃得更香甜
開明的甜甜媽媽很少對甜甜的進餐習慣提過高要求。甜甜有個習慣,她喜歡自己拿著小勺吃飯,可是由於年紀小,小手的協調能力差,常常會把自己弄成一個大花臉。對此,媽媽從來不過多地責怪她,更不會在餐桌上訓斥寶寶。
媽媽說,寶寶保持好胃口比保持干淨的小臉重要100倍。
甜甜媽媽的小經驗(
www.ankang06.org
)鼓勵寶寶自主進餐
寶寶到了1歲以上,隨著飲食量的不斷增加,寶寶的咀嚼功能逐步完善,對各類食物的適應能力也會逐漸增強,她會對食物的色香味產生自己獨特的辨別力,此時寶寶就會產生自主進餐的願望。
這時就是培養寶寶自主進餐的最佳時機,如果這時媽媽仍然給小孩喂飯,勢必會給寶寶後來的自主進食能力帶來不良影響。因為由於媽媽喂飯,往往導致寶寶進食的狼吞虎咽,使其不能充分咀嚼食物,從而影響消化吸收,增加寶寶對進食的心理負擔,對寶寶預防齲齒和鍛煉臉部肌肉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媽媽應讓自已在喂飯過程從主導地位向輔助角色的轉變,通過鼓勵和協助,讓寶寶體驗到進食的快樂、享受進食的樂趣。
每天堅持和寶寶一起用餐
甜甜爸和媽媽的工作很忙,可是無論她們每天再辛苦,每晚一家人共進晚餐的時間總是雷打不動的。每當到了這個一天中最溫馨的時刻,甜甜就會乖乖地坐在餐桌前,開心地和爸爸媽媽共進晚餐。
媽媽說,應該讓小甜甜從小就養成享受愉快進餐樂趣,這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樂觀的生活理念,擁有了一顆易於滿足和樂於感恩的心,是足以讓寶寶受益終生的。
寶寶運動量大了胃口自然就好
只要寶寶白天的運動量夠了,肚子就自然會餓,胃口也就自然會好。因此,媽媽把注意力從寶寶的胃口問題上轉移開來,投注到了如何保證甜甜每天足夠的運動量上,15個月的甜甜最喜歡每天跟著媽媽在小區裡玩,在媽媽的逗引下,追蝴蝶逐蜻蜓,在陽光下盡情地撒歡。
在甜甜用心的養護之下,現在已經15個的甜甜寶寶常常不到吃飯時間就餓啦!每頓無需媽媽絞盡腦汁就會開心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連附加的水果牛奶也照單全收。
幾種不可取的喂飯方式(
www.ankang06.org

填鴨式喂養不可取喂飯作為父母對自己寶寶的關愛本無可非議,但如果過分關愛,填鴨式喂飯,容易使寶寶因進食過量而將胃撐大,造成小兒肥胖,相信這是每一對父母所不願意看到的。
一邊吃飯一邊做游戲的喂飯方式不可取這樣容易使寶寶弄不明白這到底是在吃飯還是在做游戲,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另外,一邊吃飯一邊做游戲,這樣一頓飯持續的時間往往太久,容易影響寶寶對飯菜的消化吸收。
物質利誘不可取為了讓寶寶多吃飯,有的父母會一邊喂飯一邊承諾給寶寶買各種東西。這樣寶寶就可能認為通過吃飯可以獲取某些利益。長此以往養成習慣,如果有一天失去了物質利誘,飯也就沒有辦法吃下去了。
過度責怪不可取父母應該鼓勵寶寶自己吃飯的行為,寶寶在剛開始單獨進食時,容易出現掉落食物、弄髒衣物甚至打碎碗碟等情況,對此父母應持寬容態度,不應予以過度責怪。
 
你好,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裡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由於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
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首先,要讓孩子精神愉快。家庭應該有和諧融洽的氣氛,父母有矛盾不要在孩子面前吵鬧,更不要拿孩子出氣。孩子吃飯時,應該讓他輕松愉快地進餐。尤其不在孩子吃飯時訓斥孩子,以免孩子情緒緊張,影響消化功能。

其次,要使孩子的飲食科學化,合理化。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不要把什麼有營養的東西都給孩子吃,使飲食沒有節制,應該做到定時定量,科學合理。

再則,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議論他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孩子不吃飯時,家長不要有憂慮的表示。到吃飯時,把應該吃的飯菜端上來,耐心地喂。如果孩子不吃,不要許願,也不要打罵,應該把飯菜端走,使他餓上一、二頓。要知道,適當的饑餓能改善孩子的食欲。

此外,平時應該盡量不讓孩子吃零食,並且少吃甜食以及油煎,肥膩的食品。必要時可服用一些保健食品或藥品。輕度厭食患兒,可服稚兒靈、八珍膏,大一些孩子可吃山楂膏、山楂片。較嚴重的患兒,可服用中藥調脾合劑,配方是蒼術10克、焦山楂10克、陳皮3克、雞內金3克,用水煎服。

對待厭食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1、年齡小的孩子多半不喜歡粘稠的食物,例如芝麻糊之類。尤其以一、二歲到進入幼兒園這個年齡之間的孩子較為明顯,他們比較喜歡脆脆的,咀嚼時會發出聲音的食物,例如油炸的東西。

2、食物中不要加入太多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蔥、蒜、辣椒等。

3、食物不要切塊太大,以免孩子一看到就有吃不下的感覺。在切的時候,不妨也變些花樣,例如胡蘿卜可以切成各種形狀,孩子覺得有趣,或許胃口就好些。

4、食物的分量不要太多,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餓的時候再給他吃。

5、注意餐具的變化。用慣了飯碗,可以改用碟子或圍上一條可愛的餐巾,食物擺放的式樣也可以隨時變換。

6、注意食物烹調的變化。孩子不想吃飯,可以讓他換換口味,同一種食物,采用不同方法,可以使孩子胃口大開。例如不吃蛋,可以改做蛋糕等;不吃青菜,可以做春卷、餃子等食物。
 

上一页  [1] [2] [3] [4] 

炭火鍋如何做排煙管道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