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①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韪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韪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匙大踧踖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了了(xiǎoshílínglì)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家語第二》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了了應讀作línglì,做聰明伶俐講,意思是明白,聰明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其中“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選用了文中陳韪的話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韪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韪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韪大踧踖。 【注釋】 1.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的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通報。 2.既:已經。 3.奕世:累世。 4.了了:明白,聰明。 5.踧踖:局促不安。 6.乃通:通報。 7.即通:通報之後。 8.清稱:有清高的名稱。 9.中表,古代父親姐妹的兒女為外表,母親兄弟姐妹的兒女為內表,合稱中表。 10.府君,李元禮曾任漁陽太守,故稱“府君。” 11.僕,對自己的謙稱。 12.仲尼,孔子的字。 13.伯陽,即老子,姓李。 14.師資之尊,指禮尊對方為師的敬意。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 15.奕(yì)世,累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韪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韪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韪聽了感到手足無措,忐忑不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