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芡實是什麼東東啊?長的什麼樣子的?正文

芡實是什麼東東啊?長的什麼樣子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芡實米知識介紹:古藥書中說芡實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它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是秋季進補的首選食物。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主產於江蘇、山東、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區,其他地區亦有產。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洗淨,再除去硬殼(外種皮),曬干,生用或麸炒用。芡實米營養分析:1.芡實含有豐富的澱粉,可為人體提供熱能,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碳物質,保證體內營養所需成分;
2.芡實可以加強小腸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洩率,增加血清胡蘿卜素濃度;實驗證明,血清胡蘿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發病機率下降,大大減少癌症發生的機會。芡實米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白帶多、腎虧腰脊背酸的婦女、體虛尿多的兒童、小便頻數的老人、遺精早瀉者、慢性腹瀉者、慢性腸炎者;
2.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婦女產後皆不宜食。芡實米食療作用:性平、味甘澀、無毒,人脾、腎經;
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利濕健中之功效;
主治腰膝痺痛,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洩瀉等病症。
應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經常性腹瀉:芡實散30克,加白糖適量調勻,加水煮成糊狀服,每天3次,連服10天。芡實米做法指導:1.吃芡實要用慢火炖煮至爛熟,細嚼慢咽,方能起到充養身體的作用;
2.芡實與魚頭同食,還有健腦效能,可以治療神經衰弱。
 

芡實


性平,味甘澀,能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明代醫家缪希雍稱芡實為“補脾胃,固精氣之藥也”。《本草綱目》也認為,芡實“益腎,治遺精”。wuyi洛在《本草從新》中亦雲:“芡實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古代不少治療遺精早洩的名方,如金鎖固精丸、玉鎖丹、水陸二仙丹等,均是以芡實為主,配合蓮須、龍骨或金櫻子等研制而成。《本草新編》的經驗是:“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藥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







 

芡實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等。
芡實於品每百克含水分11克,蛋白質11.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75.4克,鈣21毫克,磷264毫克,鐵9.6毫克,還含有少量維生素。






 










芡實-原態

芡實-飲片



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成熟種仁。主產於湖南、江西、安徽、山東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仁,再除去硬殼,曬干。搗碎生用或炒用。【藥性】甘、澀,平。歸脾、腎經。
【功效】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
【應用】
1.遺精,滑精。本品甘澀收斂,善能益腎固精。治腎虛不固之腰膝酸軟,遺精滑精者,常與金櫻子相須而用,如水陸二仙丹(《仁存堂經驗方》);亦可與蓮子、蓮須、牡蛎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
2.脾虛久瀉。本品既能健脾除濕,又能收斂止瀉。可用治脾虛濕盛,久瀉不愈者,常與白術、茯苓、扁豆等藥同用。
3.帶下。本品能益腎健脾、收斂固澀、除濕止帶,為治療帶下證之佳品。治脾腎兩虛之帶下清稀,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藥同用。若治濕熱帶下,則配伍清熱利濕之黃柏、車前子等同用,如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鑒別用藥】芡實與蓮子,二者同科屬,均為甘澀平,主歸脾、腎經。均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其補中兼澀,主治腎虛遺精、遺尿;脾虛食少、洩瀉;脾腎兩虛之帶下等。但芡實益脾腎固澀之中,又能除濕止帶,故為虛、實帶下證之常用藥物。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2.《本草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3.《本草求真》:“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使洩瀉腹痛可治,……味澀固
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古酸、抗壞血酸等。
2.藥理作用:本品具有收斂、滋養作用。
3.臨床研究:據臨床報道,用芡實、白果、糯米煮粥服,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73例,總有效率達89.1%;亦可將此粥作為治療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的輔助食療,長期間歇服用(中醫雜志,1985,9:47)。
 

欠實也可以叫雞頭米

 

芡實【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雞流子雞頭實,雞頭子,雞頭果,雞頭,雞癰,雞嘴蓮,雁頭,雁啄實,鴻頭,烏頭,水雞頭,水流黃,肇實,刺蓮藕,刺蓮蓬,刺蓮蓬實,刀芡實,黃實,蘇黃,芡實米,卵菱,剪芡實。【商品名】北芡實,為產於山東、蘇北、皖北等北方地區者。南芡實:為產於湖南、蘇南、皖南等南方地區者。蘇芡實:為產於江蘇撞去紅棕色內種皮者。習以為佳。均以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破碎、干燥無雜質者為佳。【處方名】芡實,芡實米,雞頭米,生芡實,炒芡實。處方中寫芡實,芡實米、雞頭米均指生芡實。為原藥除淨雜質碾去韓殼,生用入藥者。炒芡實為生芡實用麸炒至微黃入藥者。健睥止瀉功效增強。功用1補中益氣,為滋養強壯性食物,和蓮子有些相似,但芡實的收斂固精作用比蓮子強,適用於慢性洩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2遺精滑精,虛弱小兒遺尿,老年人小便頻數]芡實15克,金櫻子12克,菟絲子、車前子各9克,水煎服。小便頻數及遺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實、蓮子各二兩,共研為末。加蒸棗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此方名“四精丸”。3慢性洩瀉(包括慢性腸結核,五更洩瀉等)]芡實、蓮肉、淮山藥、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細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點心吃。4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的功效。5芡實在我國自古作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6白濁。用芡實粉、白茯苓粉。化黃蠟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湯送下。此方甸“分清丸”。【類別】種子類【異名】卵菱(《管子》),雞癱(《莊子》),雞頭實、雁喙實(《本經》),雞頭、雁頭、烏頭(《方言》),艻子(陶弘景),鴻頭(韓愈),水流黃(《東坡雜記》),水雞頭(《經驗方》),肇實、刺蓮藕(《廣西中獸醫藥植》),刀芡實、雞頭果、蘇黃、黃實(《江蘇植藥志》),雞咀蓮(《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雞頭苞(《江西中藥》),刺蓮蓬實(《藥材學》)。【植物形態】芡(《周禮》),又名:藙(《方言》),芰(崔豹《古今注》)。一年生水生草本,具白色須根及不明顯的莖。初生葉沉水,箭形;後生葉浮於水面,葉柄長,圓柱形中空,表面生多數刺,葉片橢圓狀腎形或圓狀盾形,直徑65~130厘米,表面深綠色,有蠟被,具多數隆起,葉脈分歧點有尖刺,背面深紫色,葉脈凸起,有絨毛。花單生;花梗粗長,多刺,伸出水面;萼片4,直立,披針形,肉質,外面綠色,有刺,內面帶紫色;花瓣多數,分3輪排列,帶紫色;雄蕊多數;子房半下位,8室,無花柱,柱頭紅色。漿果球形,海綿質,污紫紅色,外被皮刺,上有宿存萼片。種子球形,黑色,堅硬,具假種皮。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生於池沼湖泊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灣、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廣東、雲南及貴州等地。本植物的根(芡實根)、花莖(芡實莖)、葉(芡實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藥材】干燥種仁呈圓球形,直徑約6毫米。一端呈白色,約占全體1/3,有圓形凹陷,另一端為棕紅色,約占全體2/3。表面平滑,有花紋。質硬而脆,破開後,斷面不平,色潔白,粉性。無臭,味淡。以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碎末及皮殼者為佳。主產江蘇、湖南、湖北、山東。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產。【化學成分】種子含多量澱粉。每100克中含蛋白質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32克,粗纖維0.4克,灰分0.5克,鈣9毫克,磷110毫克,鐵0.4毫克,硫胺素0.40毫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壞血酸6毫克,胡蘿卜素微量。【炮制】炒芡實:先將麸皮放熱鍋內炒至煙起,再將淨芡實倒入,拌炒至微黃色,取出,篩淨麸皮,放涼。孟诜:凡用(芡實),蒸熟,烈日曬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性味】甘澀,平。①《本經》:味甘,平,②《別錄》:無毒。③《綱目》:甘,平,澀,無毒。④《藥品化義》:味甘,性干溫、鮮涼。【歸經】入脾、腎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腎、脾、胃四經。②《藥品化義》:入脾、胃、肝三經。【功用主治-芡實的功效】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治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洩瀉。(1)健脾止瀉:用於脾虛洩瀉,常配山藥、白術。(2)澀精止帶:用於遺精、白帶過多、尿頻或尿失禁,常配金櫻子、蓮子。①《本經》: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②《日華子本草》:開胃助氣。③《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④《本草從新》: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解暑熱酒毒,療帶濁洩瀉,小便不禁。【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宜忌】《隨息居飲食看》:凡外感前後,瘧痢疳痔,氣郁痞脹,溺赤便秘,食不運化及新產後皆忌之。據《本草綱目》記載,芡實主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開胃助氣、止渴食療價值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種子。又稱雞頭實、水生雞頭、刺蓮蓬實。芡,分布於我國中南、西南、華東、東北等地。秋季割取成熟果實,除去外果皮,取出種子,壓碎硬殼,取仁曬干用。本品性能與蓮子相似。主要有補脾胃和澀精、止帶、止瀉的作用。收澀性較蓮子強。可單用煮粥或研末、煎湯服。常與蓮子同用,“仙方取此合蓮實餌之,甚益人。”(梁代陶弘景)古方水陸丹用本品研末,熬金櫻子取汁和丸服,治腎氣不固,遺精尿頻和帶下,頗為醫家所喜用。【使用小貼士】芡實粉粥芡實粉原料:芡實粉30克核桃肉(打碎)15克紅棗(去核)5~7枚糖適量制作:芡實粉先用涼開水打糊,放入滾開水中攪拌,再拌入核桃肉、紅棗肉,煮熟成糊粥,加糖。用法:不拘時服。功效:滋補脾腎,固澀精氣。適用於脾腎氣虛、精氣不固而引起的遺精、滑洩、腰膝無力等芡實調整脾胃功能秋涼後如馬上食入大量難以消化的補品,勢必加重脾胃的負擔,甚至損害消化功能。因此此時進補的原則是既要營養滋補,又要容易消化吸收。芡實就具有這一特點,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澀。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祛濕止帶的功能。用於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症。”其含碳水化合物極為豐富,含脂肪很少,因而極容易被人體吸收。並且人體經過服用芡實調整之後,再服用其他補品消化系統就能適應了。芡實被譽為“水中人參”,有健脾養胃,益腎固精的作用。並有南芡、北芡之分。南芡主要產於湖南、廣東、皖南以及蘇南一帶地區。北芡又稱池芡,主產於山東、皖北及蘇北一帶,質地略次於南芡。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最益脾胃,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仍然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原來據他在書中自述,主要得益於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實,所以才腰腿壯健,行走有力。提倡在秋天進食芡實,它的意義還在於可調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實以後,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就能適應了,對身體也就有益無礙了。芡實一次不要吃得過多芡實雖然有很多營養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等,但芡實性質較固澀收斂,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適合把它當主糧吃。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炒芡實一般藥店有售,因炒制時,要加麥麸,並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將芡實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補脾止瀉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實無論是生食

[1] [2] 下一页

寶寶胃口不好,是不是可是喝英吉利開味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